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

2011-12-25 05:21○李
党史博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漫卷六盘山清平乐

○李 喆

红军长征途经宁夏,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主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制定了北上抗日,开辟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方针。8月初,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强调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是当前红军面临的重要任务。9月,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红军指战员要团结在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继续实施北上方针。俄界会议还决定,把红一军、红三军、军委直属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会后,红军继续北上,9月18日到达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中央红军决定与陕北红军会合。27日,红军占领通渭县的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

榜罗镇会议后,红军北上向陕北挺进。10月初进入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准备翻越六盘山,打开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六盘山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山势雄伟,巍峨挺拔,因六重始达其巅,故得此名。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国民党军队在六盘山一带设重兵拦阻。当时,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城驻有国民党毛炳文第二师李英部,东麓化平县(今宁夏泾源县)和尚铺一带驻有东北军何柱国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毛炳文第八师陶峙岳部紧随其后,在北边的固原县城等地,还有马鸿宾的部队。国民党军队还在西(安)兰(州)公路、六盘山以东的瓦亭、开城、平凉一带布防,红军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1935年10月5日,陕甘支队从甘肃界石铺、高家铺出发,分两路向今宁夏西吉县的公易镇、兴隆镇一带前进。一纵队为右路,经显神庙、长尾河、团庄等地,当晚宿营于兴隆镇、单家集;二、三纵队为左路,于5日下午到达公易镇、上村、新合庄、撒家湾一带。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行动,当晚宿营于单家集。毛泽东住在单南清真寺北侧一个叫拜文海的回族农民家里。

宿营后,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参观了单南清真寺,和阿訇、回族群众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向他们讲解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族宗教政策,使阿訇和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腾出住房,拿出食物,热情接待红军。因敌情紧急,部队无暇多留。6日,毛泽东等人随一纵队从单家集出发,经新店子、什子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当晚到达张易堡附近一个叫毛家宅子的村庄宿营。7日清晨,红军主力部队沿王套、后莲花沟抄小路登上六盘山。8时左右,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驻地出发,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前行,于14时许登上了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

六盘山上,毛泽东吟诵 《长征谣》;《解放日报》首次发表《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纵览群山。仲秋时节的六盘山,秋风送爽,天宇澄澈,如海的碧空中,几抹纤云点缀;山顶上红旗招展,战马嘶鸣,一队队英勇的红军指战员高唱着《陕甘支队之歌》,奋力攀登,如滚滚洪流奔腾向前,锐不可当;秋高飞大雁,峰高卷红旗,向北极目处,长城隐约可见,盘绕在万重山间。

毛泽东饱览了壮美的六盘山风光后,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他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登高远眺,看到红旗漫卷,大雁南飞,红军长征即将到达目的地,心潮起伏。他驻足山巅,展望革命前程,豪情满怀,诗兴大发,随口吟诵出歌谣一首: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歌谣实际上是一首自由体诗,通俗易懂,融口语与书面语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它通过比兴、重复、呼唤等手法,以独有的象征艺术,展现了红军指战员金戈铁马、勇往直前的壮阔场景,犹如一支进军的号角,歌颂了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表达了反蒋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谣除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外,还有鼓励红军战士行军的作用,带有行军歌曲的性质。当时在场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人都说这是一首好诗。

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当晚,一纵队和红军总部机关宿营在今彭阳县迺家河一带,毛泽东就住在阳洼村村民张友仁家的窑洞里。在油灯下,毛泽东趴在小炕桌上记下了在六盘山山巅上吟诵的歌谣,并取名为 《长征谣》。

这首《长征谣》当时立即在红军中传唱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长征谣》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1941年12月5日,由中共地下党主办、在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眉》刊载了这首诗,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1942年8月1日,中共淮海区委主办的《淮海报》副刊《文艺习作》上刊登了这首诗,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抗战胜利的斗志。1949年6月,天津知识书店出版了关青编著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书,在这本书中,收录了毛泽东的这首诗,题为《咏红军·长征》,分上下两阕。1949年7月底,上海解放后不久,上海《解放日报》拟发表这首诗。在发表之前,毛泽东对原诗作了较大的修改,形式由自由体诗改为规范的词“清平乐”,题目由《长征谣》改为《清平乐·六盘山》。为符合“清平乐”的格律要求,他对文字也作了进一步的润色。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却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如将重复出现的呼语“同志们”删去,将重复句“屈指行程已二万”和“何时缚住苍龙”各保留了一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经过改动,《清平乐·六盘山》于1949年8月1日首次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如下: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和我们今天见到的完全一样。它通过“词”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使要表述的内容更加紧凑,语言更加精练,并且讲究平仄、押韵,达到了一种豪放、雄丽的艺术境界,充分显示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驾驭艺术的高超功力。

毛泽东重新手书《清平乐·六盘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

1955年,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收录了 《清平乐·六盘山》一词,题目被改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词·清平乐》。1957年初,《诗刊》创刊。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再度发表这首词,并将这一建议请示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欣然同意。在应邀将这首词抄录发表时,他把词中“红旗漫卷西风”一句改为“旄头漫卷西风”,并写下了横、竖两副书法,供《诗刊》选用。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这年9月,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己设计布置。宁夏厅的布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为了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许多同志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最好用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刻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领导红军长征过六盘山的画,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这个方案得到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可当时毛泽东的手稿已查找不到,想请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泽东书写,自治区的领导们也很为难,因毛泽东已不再多题词了。在这种情况下,刚从国家民委调至宁夏担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的黑伯理同志便给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写了封信,转达了宁夏同志的用意。董必武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由秘书申德纯执笔,董必武认真看后签名送毛泽东。

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在开会之余,于9月8日手书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并将“旄头漫卷西风”恢复为“红旗漫卷西风”。同时回复董必武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至此,这首词最终定型,毛泽东再也没有进行过修改。毛泽东的手书墨宝拿回银川后,《宁夏日报》总编辑张源和摄影部记者米寿世精心拼成条幅、照相制版后,于9月30日在《宁夏日报》头版套红刊发,同时还配发了题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社论。数月后,工艺师将毛泽东手迹《清平乐·六盘山》精心镌刻于贺兰石板上,字着紫红色。不久,这幅长3米、宽1米的贺兰石屏便挂在了人民大会堂宁夏厅。

猜你喜欢
漫卷六盘山清平乐
清平乐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漫卷诗书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漫卷诗书喜欲狂
清平乐
六盘山:马铃薯667m2均收入2000元
六盘山下红军命案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