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

2011-12-25 05:21刘岩
党史博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抗日抗战全民

○刘岩

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

○刘岩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抗日宣言中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应“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8月25日,扩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宣部起草的 《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宣传鼓动提纲》,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讲话中提出了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指出:“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要彻底地战胜日寇是不可能的。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蒋介石虽然在七七事变后放弃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但他拒不接受中国共产党主张“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的路线,坚持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他顽固地对人民的抗日运动不肯开放,对一党专政的政府机构不愿作原则的改变,对人民生活依然没有改良的方针,对共产党的关系也没有发展到真诚合作的程度。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更是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因而全民抗战的大旗只得由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群众去高举了。

1937年9月,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亦称八路军军分会)遵照洛川会议精神,放手发动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高潮,全民抗战的烽火迅速燃遍祖国各地。

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文件的颁布

1937年9月25日晨7时,八路军总部进驻出师后的第一个指挥营地——山西省五台县南茹村35个小时后,由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的三名常委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署名,发出《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系统而具体地部署了进行全民抗战的各项工作。

《指示》要求各部队立即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敌陷入我群众和游击战争的围困之中,断绝其后方运输,增加其恐慌和疲惫,分散其兵力。

《指示》规定了不同区域发动群众的不同方针:在八路军占领区内,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群众工作,要争取友军和原政权机关的合作;在敌人占领区内,要把经济斗争和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田赋、厘金,实行减租减息,没收汉奸和日帝财产分给抗日的人民,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等口号;在友军占领区内,宣传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纲领,宣传合理的负担政策,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反对曲解合理负担。发动群众督促政府实现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号召好男儿上前线,誓死不做亡国奴。

应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整合多元化的行业资源,向社会传播健康老龄化理念,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也同样代表着老年消费群体的庞大,可以带动老年产业经济。因此,如果以老年人口的需要为导向,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众多机遇。

《指示》要求各级军政委员会和政治机关,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立即定出发动群众的具体计划,使部队中的每一个指战员都深入了解。并对发展地方党员,提拔当地干部,培养群众斗争核心的工作,也作了部署。《指示》对各部队的地方工作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

《指示》充分体现了中共发展全民抗战的洛川会议精神,具有实施纲领的性质,受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和称赞。9月26日上午10时,毛泽东在“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的同时,要求“全部军队照朱彭任25日7时电部署”。几个小时后,他还为中央军委草拟了一封致前方党政军领导人和各级党组织及政治机关的专门电报。

“接读9月25日7时朱、彭、任部署方针的训令,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各级领导同志应提起百倍的毅力,坚决为这个训令的一切方针而斗争。日本帝国主义现在大举南犯,首先企图灭亡全华北,然而我们坚决相信,整个八路军在坚决实行依靠民众的游击战争总方针下,必能造成华北的抗日根据地;必能发动千百万民众,同十八集团军及一切革命的友军一道,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坚决的打击;必能消灭许多敌人,支持华北的持久战,配合党在全国的努力,达到最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

“同志们!目前是中国存亡的关头,只有正确的政治与军事方针,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每个十八集团军的同志,都应为中央军委与军分会的正确方针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你们的伟大能力,在华北在全国树立抗日民族战争的模范啊!现在我们已打下了一个胜仗,兴奋了友军与人民,从此更加努力,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毛泽东对《指示》的重申和称赞,表明其已经转化为中共的决策。

全民抗战组织体制的形成

所谓组织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广大乡村普遍组织起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性抗日团体,二是组织农村自卫队、武委会、区游击小队等群众性抗日武装,三是成立县、乡、镇等“三三制”基层政权。

八路军军分会“九二五指示”发布前,总部在进驻南茹村的同时,便由政治部的民运部派出五台工作队,首先在五台城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抗日救国演说,然后分赴各区开展工作。赴一区的有田洪涛、李庚尧等,赴二区的有李志民等,赴三区的有胡开明、孙明等,赴四区的有洪水等,赴五区的有杨汝德、阎钧等,赴六区的有罗亦经等。“九二五指示”发布后,由总部秘书长舒同及王逸群等率领的工作团队到定襄、繁峙、代县、崞县等地发动群众。定襄工作团有舒同、王宗槐、林接彪、姚国民、张成台等,他们同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深入到蒋村、神山、史家岗、南王、横山、宏道及城关等地开展工作。

10月初,总部继续派出机关和直属队的干部,到繁峙、代县、崞县、同川等地区工作。一一五师在进行平型关战斗的同时,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率师政机关全体人员及教导队,到与五台毗邻的冀西地区,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组成若干个工作组,深入发动群众。一一五师独立团以民运干部和宣传队为基础,抽调了部分连队干部组成若干工作队,分赴五台山北麓的灵丘、广灵、浑源和冀西北涞源、易县及察南蔚县等各县、区,发动群众,惩治汉奸,消灭股匪,一个多月就发展了5000多人的武装。一二○师七一七团,9月下旬开赴五台柏兰镇和盂县、平山地区,组成以政训处主任刘道生为团长的250人的工作团,组织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很快建立了三支游击队,成立了“平山团”。一二〇师师部率三五八旅,一二九师部队,在各自的防区内也都派遣地方工作队开展群众工作。

各部队工作团队下去以后,走乡串村,开大会,贴标语,教唱抗日歌曲,宣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普遍建立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救国会和自卫队等群众武装。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行减租减息,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积极性,首先在晋东北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还不失时机地抓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到1937年10月,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首批 “三三制”县级政权,在晋东北地区诞生。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遍布敌后华北、华中、华东广大地区以及华南的小片地区。这种代表全民抗战的政权,上自战略方向上的边区行政委员会,下至县乡政府,数以千计,均由晋东北地区发展而来。

实施全民抗战的首个战略根据地诞生

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成立的有十几个,它们是实施全民抗战的产物,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为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最终与同盟者一道战胜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诞生最早的是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八路军工作团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在以晋东北为中心的各地发动群众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禁止高利贷盘剥,坚持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农村政权,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八路军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各地组织起来的群众武装,也由十几人、几十人的小队合编为中队、大队。由部队工作团队领导的县、区党的组织和政权机构,亦在逐渐向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过渡。这样,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产生的条件便迅速形成。

1937年10月20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指出“娘子关之敌必速占正太路,我林师及总部有被隔断之虑”,拟定一一五师主力准备向吕梁山脉转移,“留杨成武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21日,毛泽东又电示朱德、彭德怀并告周恩来:“杨成武团准备长时期内独立自主地活动于冀察晋三省交界地区,速即配备军事上政治上高级的可靠干部若干人以增强之。”

八路军总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确定一一五师副师长(10月28日任命为该师政委)聂荣臻留守五台,率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的两个队、师随营学校、总部特务团团部政治处、供给处、一个营部带两个连以及三五九旅工作团和三四三旅留在平山、盂县地区工作团的人员共约3000人,组建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总部还推荐总部副官处长唐延杰任军区参谋长,秘书长舒同任军区政治部主任。11月7日,中共中央批准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任命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和舒同也同时被任命。当天,在五台山石嘴普济寺召开会议,庆祝晋察冀军区的成立。不久,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也在五台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成立。中共第一个敌后抗日战略根据地正式诞生了,毛泽东称之为“五台山根据地”。于是,他把五台山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代名词,号召全党“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中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

全民抗战应当有个标志物加以纪念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开展全民族的对敌斗争,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压力。据八路军和新四军统计,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年中与敌军作战共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缴获各种枪69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中,解放了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亿,解放区遍布全国19个省区,抗击和牵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和伪军的几乎全部力量,迫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自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一些党史工作者,对敌后军民抗击日寇的辉煌战绩,在党史和军史文献之中大量记载。但是,他们没有着力宣传过“全民抗战”这一整体上的概念,没有将“全民抗战”作为宏观上的“红色记忆”镌刻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丰碑上,致使“红色记忆”中,缺少“全民抗战”这一重要主题。

我们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对于用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的无数先烈的英勇形象,给予了热情讴歌和生动塑造。《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狼牙山五壮士》、《沙家浜》、《小兵张嘎》、《鸡毛信》、《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作品所展示的历史画卷,使后来的人们从这些充满着血与火、泪与痛、牺牲与胜利的情节中,看到的只是从全民抗战岁月里沉淀下来的“碎片”。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包括这些艺术作品的某些作者在内,只知道这些作品是“抗日战争”题材,并不一定意识到它们是属于抗日战争中“全民抗战”的范畴,是“全民抗战”具体内容的艺术体现。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为了铭记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全民抗战的丰功伟绩,为了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群众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和了解全民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必要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作为这一历史伟业的标志,昭示世人。■

猜你喜欢
抗日抗战全民
全民·爱·阅读
抗日小英雄杨杨
我们家的抗战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爷爷的抗日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