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岩,吴耀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关于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问题的几点思考
高 岩,吴耀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民主执政”这一概念,强调指出“民主执政”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坚持民主执政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共产党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执政方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明确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所谓民主执政,就是指执政党要按照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正确行使执政权力,把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贯穿于执政的整个过程,以确保人民的各项权利,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1]15对于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坚持党的领导是民主执政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执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要推进民主执政,必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采用正确的措施和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民主执政,才能使党在推进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人民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民主执政作为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举措,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的政治领导,这是坚持民主执政的基本政治前提。”[1]15在我国,共产党既要保持和巩固自身领导的核心地位,又要依照民主政治的科学规律实施运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和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以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2.为人民执政是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人民不可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直接作主,便选择了能够代表自己行使权力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党的执政权力和领导核心地位,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是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党的领导实质就是要让人民作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13因此,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党的执政方式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确保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自始至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使党的执政活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靠人民执政是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13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首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聚集起来作为我党执政的强大基础和动力。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运作要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关注民生,体现民权,最大限度地避免党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出现失策、失误,保证短期政策发挥最大的效能。
4.受人民监督是民主执政的有力保证。执政就是执掌和运用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对于国家和社会有着绝对的领导权。权力具有二重性,用得合适,权力拥有者能为人民服务;用得不合适甚至是滥用权力,则可能出现权力蜕变,权力便成为拥有者谋取私利的工具,权力拥有者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变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了使得权力行使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运行,就必须改革与完善党和国家的民主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对决策和执行等方面加强对权力下放的民主监督,使权力的运行永远不偏离人民利益的主题。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民主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民主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执政方式,共产党只有确立了科学而有效的执政方式,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选择,民主执政是有效的防错纠错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在民主的道路上,才可以发现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地纠正失误,以保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民主的环境之下,才能尊重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充分调动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党的意志凝聚起来、全党的智慧集中起来,努力做到集思广益,人尽其才。在民主的体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动员能力并使党的组织结构得以改善,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适应当下社会执政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民主执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爱戴,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民主执政水平。
2.民主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变革。[3]163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政治现代化也同步前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的改革,这种滞后性阻碍着经济改革中若干问题的解决,并将会影响到经济改革的下一步发展。因为市场经济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匹配,而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另外,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经济市场化必然的逻辑结果是社会利益的分化和社会的多元化。由此,社会的多元使得各社会阶层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都需要有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政治平台。如果执政党不能提供这样的平台,就会给稳定的社会留下政治隐患。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改革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积极营造有序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用新的思路来解决经济问题,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3.民主执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包含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参照。这个逻辑判断明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使社会中的冲突得到恰当的处理,以保持社会的和谐。比如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增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党群关系、各阶层和各民族间的关系,使中国这个大的社会能够和谐地运行。又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离不开对公民的宪法保护。只有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将民主原则和实施机制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当中,才能有效控制集权制向社会渗透可能导致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提高社会内在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民主执政既要有理念的确立,更需要在实践上有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其路径选择如下:
1.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存在少数领导干部民主执政意识薄弱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民主化进程的健康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为民作主”思想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的观念和做法已经和当下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就必须使领导干部树立人民本位的思想,强化民主执政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执政的素质和能力。为此,首先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始终铭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人民赋予了党的权力,坚持民主执政,就必须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4]6其次,要按照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观,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学习群众的实践经验,自觉养成民主的意识和作风,确保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力落到实处。最后,在民主实践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努力探索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尝试建立扩大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新机制,拓宽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力。
2.积极创立民主执政的载体。民主的实质内容体现在各种权力的实现、权利的博弈和权利保障的制度安排过程当中,因此,积极探索民主执政的各种有效载体,是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实现民主执政的应然之意。为此,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在党内应有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改革党内的权力结构,引入党内讨论的程序,建立党员、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各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委会多层级构成的党内讨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委员会或常委会决策的制度。二要形成公开竞争机制,大力改革党内任用干部的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以民主的方式任用领导干部,是党民主执政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的制度尤为重要,必须形成党内竞争性的政治态势。三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各级组织与对应的各级人大、政府等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与对应的各级人大、政府等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各类国家权力系统中的权力运作规程,有损我们党民主执政的形象,也导致了党的某级组织或它的领导者凌驾于法律之上。[5]24因此,改革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我们党民主执政的重要议题,要从把党的领导直接等同于行政隶属的思维中跳出来,逐步建立起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新秩序。
3.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发展人民民主的实质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要义。发展人民民主,对于我党巩固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安全,实现国家团结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204—205因此,要发展人民民主,一要坚持人大代表的群众性原则和广泛性原则。在这里,一方面,人大代表是体现群众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各行各业的选民在表达自己真实的选举意愿。假如选民不了解代表自己行使权利的人大代表,是一种为了完成任务的被动选举,则选出来的代表不可能体现群众性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党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健全选举制度。另一方面,发展人民民主,要使各级人大代表充分体现广泛性原则,从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只有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才能把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政治诉求整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二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环节就是民主选举,由人民选举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基层实施直接选举条件已经具备。但我们党还要进一步改变其中的不足:各级党委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代民作主的做法,要使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中得到利益,只有这样,基层人民群众才能体验到我党是在实实在在坚持民主执政。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党际民主。我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大力发展党际民主,才可以将不同阶层的各民主党派有效地团结起来,将国家和社会统一起来,才能在民主执政的过程中更富有效率。
4.健全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民主监督是民主执政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民主执政即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控制权的根本体现是:人民以自己的政治所有权对各级官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是我国宪法精神的落实,也是实现民主执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监督水平在不断提高,监督的力度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其效力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着官僚主义和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鉴于此,共产党要实行民主执政,人民必须有监督与制约的权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监督和制约的体制和机制。一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职能。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重要环节就是要完善领导干部的罢免制度和程序,“人民群众能够依法运用罢免权,既罢免那些违法者,也罢免那些不胜任者,以便通过严格监督,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7]358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的监督程序,人民政协通过考察、视察和暗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活动,这些都是共产党实行民主执政的生动体现。二要发挥普通群众的监督作用。健全群众表达意见批评机制和问题纠正机制等,唯有这样,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才能完善,我们党实行民主执政才会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三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力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介,能够对党和国家政权机关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较好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执政行为的透明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1]向艳秋.正确把握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
[3]杨绍华.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J].江西社会科学,2008,(1).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胡承槐,王侃.论民主执政目标下党的执政方式和活动方式[J].学习论坛,2006,(1).
[6]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7]候树栋,许志功,黄宏.党和国家关注的十四个重大课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D25
A
1002-7408(2011)11-0054-03
高岩(1980-),男,陕西米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吴耀武(1977-),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测试、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