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膳食解春困

2011-12-25 05:10钱静庄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食疗学会理事上海科普作协医疗卫生专业委员
检察风云 2011年6期
关键词:风寒阳气气温

文/钱静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上海市食疗学会理事、上海科普作协医疗卫生专业委员

中药膳食解春困

文/钱静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上海市食疗学会理事、上海科普作协医疗卫生专业委员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上面一段话的意思是立春至立夏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生气勃勃,草木欣欣向荣。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就是在庭院里披发散步。这是春季的养生方法。

俗话说:“春季孩儿脸,一日有三变。”春季气候变化多端,表现为风寒、风温、风湿、风热、多风俱有,有时一日内早、午、晚气温相差悬殊,尤其是早春气候乍暖还寒,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为春季时人体阳气开始升发,皮肤腠理从冬季的紧密转为疏松,如果遇到春寒的天气,皮肤的肌腠又由松弛转为紧密,皮肤毛孔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来不及适应,非常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哮喘和心血管疾病,所以古训有“春捂秋冻”,早春如天气温暖也不宜早脱衣服,特别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常常感冒的病人,老人、小孩和体质虚弱者都不宜早脱冬衣。

春季应对的五脏为肝,春季进补重在养肝健脾。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条畅,保证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肝又主藏血液,调节人体血液的分布;它还有调节人体情绪,促进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肝应对木,脾应对土,酸入肝,甘入脾。如肝功能受损则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如春季摄入过多的酸味则造成肝火太旺,“木克土”,这样势必会伤害了脾脏的功能。我们知道,脾胃主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导致食滞及不思饮食。因此,春季进补应遵循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在春季应当少吃酸味的食物,而多吃甘甜的食物,有利于补养肝和脾脏。杂粮如黑米、糯米、燕麦等;蔬菜如刀豆、扁豆;干果如红枣、桂圆等。

冬至春来,昼渐长,夜渐短。人们睡眠时间缩短,所以白天易感到困倦。这种昏昏欲睡感,俗称“春困”。随着春天气温渐升,人体皮肤血管舒缓,皮肤末梢血液增多,造成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抑制、镇静和催眠作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春阳升发易使人困倦时,正确的应对方法,除了适当室外运动外,多吃一些葱、姜、蒜及韭菜等温阳辛散膳食,有助于解“春困”。

中医古训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什么春夏气候炎热,反要养阳,秋冬气候寒冷反要养阴呢?春夏季节气温高,人们往往贪图凉快,这样伤了脾胃,损伤了阳气,所以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季气温低,助温食物吃得多,容易发生牙龈肿胀、口舌溃疡,应该注意养阴。为了顺应春季的阳气升发,还可选吃一些温补阳气,帮助阳气升发、疏散风寒的食物,如韭菜、洋葱、大蒜、香菜、生姜、葱和魔芋等。当然,只是适当吃些阳气升发、疏散风寒的以上食物,因为大量吃温补阳气的食物会使人体郁热而使肝火太旺,所以还得吃一些清解肝热的蔬菜。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风寒阳气气温
冬读古诗御风寒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