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2011-12-24 07:51阎丽杰
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类学神话民俗

阎丽杰

论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阎丽杰

人类学与美学具有渊源关系,美学的很多内容是从人类学中流变而来。研究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必须把美学还原到人类学的历史语境中。人类学的发展会带来美学的变更,使美学研究有了新的生长点。人类学中很多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构成了美学的内容。

美学;人类学;民俗

Abstract:The anthropology and the aesthetics share the similar origin.Many aesthetic elements came from the anthropology.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sthetics and the anthropology,the aesthetics should be restored to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anthropology.The developments of the anthropology brings the changes of the aesthetics and promote the new growth in the aesthetics.A great deal of primitive lives of the anthropology forms the content of the aesthetics.

Key words:aesthetics;anthropology;Folk custom

人类学与美学具有渊源的关系,美学的很多内容是从人类学中流变而来。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人类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学问。多数人类学家相信,人的本性就是社会性。美学与人类学都离不开人。研究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必须把美学还原到人类学的历史语境中。人类学的发展都会带来美学的变更,使美学研究有了新的生长点。人类学中很多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构成了美学的内容。

1、美学的审美与人类学的多元化

美学的审美范围之广和人类学的多元化是相得益彰的,美学和人类学都以人为研究中心,不断地扩大研究范围,互向对方的范围延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学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传统的人类学内容比较单一,现在,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卢克·拉斯特所说的:“人类学就是对人类过去和现在所有的生物复杂性与文化复杂性的研究。”①

人类学研究已经不再固定于某一种理论模式,正在成为各学科整合的平台。人类学已经和很多学科领域形成了有机融合。人类学的多元化不仅表现在人类学的范围之广,它涉及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民俗、移民等等。人类学的多元化还表现在人类学的分支之多,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 (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历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很多分支。

从美学和人类学的发展趋势看,美学和人类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学与美学出现了一种亲和状态,人类学与美学的融合已成为现实。从人类学的分支可以看出人类学与美学的亲和,如审美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文学人类学、音乐人类学、视觉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象征人类学等。这些分支内容往往都是美学的组成部分。以王杰教授为首的学者看到了人类学中调查对象的娱乐习俗,人类学中的审美创造及其实现精神愉悦方式和途径。正像徐新建教授认为的那样,文学人类学可以克服文本中心、精英中心、忽视口头文学等弊端,关注众多“非汉族群”的文学实践。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史似乎只是汉族的文学史。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关注少数民族文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人类学可以克服以往那种忽视活态艺术的弊端。如有些山歌、民歌就属于活态艺术。活态艺术往往难以成为主流艺术,就是因为活态艺术时刻处于流变之中,难以把握,因而容易被人们忽略。作家马丽华的《走过西藏》就很好地把文学与人类学联姻。马丽华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的方式创作了《走过西藏》,获得了成功。马丽华用同样的方式创作了《十年藏北》,这都是对文学人类学的一种宝贵而有益的探索。马丽华说:“我写《十年藏北》,有人评论说不像文学作品,批评的意见很多。但我觉得那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就算是田野考察吧!”②

审美创造与原始人的生活如影随形,原始社会的原始岩画、甲骨文、玉器、陶器既是原始人类生活的重要生活器物,和原始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成为原始四大艺术之一。现代人类学之父——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的《原始艺术》和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都论及了人类学和审美的关系。宋耀良教授较早地论述了美与人类境况,艺术家与原始人格的关系以及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的艺术特质等问题。“艺术思维是从原始思维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首先,人类的艺术思维先于理性思维而成熟,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它是以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现实的状况,呈现于意识,继而物化在创造活动中。”③宋耀良指出,从原始陶器的造型可以看出女性制陶的阴柔之美和男性制陶的阳刚之美。原始思维的“认识世界的形象直观性”与美学的“感性显现”是一致的。原始思维“理解事物的互渗律”和美学的利普斯的“移情说”是相通的。原始思维“信奉纯粹的主观时空观”与艺术思维的打破时空观是一致的。原始思维的泛生命意识与中国美学的天地人混融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艺术的“语境”和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本地情境 (localcontext)”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学和人类学有许多相融相生的地方。从古代作品来看,《诗经》正是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和作家采风的有机融合的结果。美国符号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民族志学者应该把民族志的书看成一门阐释科学或者艺术,而不是精密科学。”“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文本的集合……人类学家尽力从真正属于这一文化的人的视角去解读它们。”④英国人类学家阿兰·巴纳德认为《金枝》本身具有美学艺术因素。巴纳德说:“《金枝》试图解释古代意大利教皇被其继任者杀戮这一现象的来源和意义。但在更深层次上,这部著作融合了神话与历史、田野民族志和逻辑思考,建构了人类心理和社会秩序的有趣而诗意的总括观点。”⑤其中的“神话”和“诗意”正是美学的因素。王铭铭阐述了人类学对自然的观念:“不应忘记,民族的认识体系通过神话、艺术、仪式等,呈现着整个宇宙,在这里头,天空、云彩、星辰、山水、河流所有这一切,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泛称为‘天地’的东西,形成一个被认识总体。”⑥在这种人类学的自然观念中,人类学和艺术是息息相关的。艺术中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米洛甲出世》(壮族神话)等都是这种民族认知体系的很好的佐证,这些神话的共同点都体现了人类学中最初人们的整体的原始宇宙观,这种人类学的整体宇宙观也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艺术思想的混融思维。法国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了阿波利奈尔的诗歌《秋水仙》中的象征意义和寓含的人类学观念。他分析了绘画艺术有助于人类学的建构:“当极力服从真实时,画家并不能成为真实的模仿者。他可以自由地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安排这些从大自然借来的图像,这可以丰富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从它们当中看到新的关系……画家以此为一种自然哲学服务;回忆起一个叫科尔贝的人,他准确地复制非常普通的植物,把它们放大,重新结构各个部分,然后形成繁茂神奇的森林。”⑦他还说:“当人们为了明确美感的性质把它们分开时,就只有使用人种志和历史学的方法了。就是说,在不同的地点,人类在经历和思考他们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世界时已经和正在使用的总是一些不尽相同的方法,在感性和理性层面之间也是如此,即使只是为了钻研一首短诗的意思,也只有综合利用精密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才能微微打开一点它们的屏障。”⑧可见,斯特劳斯认为美学和人类学是互相理解的门径,它们可以互相诠释对方。

2、美学的构成与人类学的二重性

人类学家把民俗作为人类学的重要内容。人类学离不开种族和民俗。“种族是由社会或文化创造的,而不是生物创造的。事实上,他们说,这是一种社会建构:种族的现代概念瓦解了生物、行为,还有智能,它不再作为一个经验的事实,而是作为一个民俗的概念出现在欧洲和美洲历史中,这一民俗的概念由此有了强大的力量,来塑造人们对人类的相似性与不同点的看法,塑造人们如何生活和感受自己的生活并阐释他人生活的看法。”⑨

民俗具有二重性,即民俗兼有生活和艺术的二重性,民俗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艺术。民俗是人类学的一部分,民俗的二重性导致了人类学的二重性。人类学中的一些内容直接就成为美学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民俗中的一部分内容本身就是艺术。如婚丧民俗中的婚丧歌、嫁娶歌、民间剪纸、劳动歌谣等等既是社会生活,又是艺术,这正是民俗的二重性。“民俗与人生的难解难分,势必左右文艺对人生的勾勒,民俗与文艺在表现人的问题上有着同类的复合和交叉影响。在发生学中,民俗与文艺都经历了主体心理机制与客体事物之间反复的双向交流,同样需要情感的激发和事象的展现,形成了特殊的联盟。尤以民间文艺为突出。民间文艺,既是文艺,又是民俗,更多的还是以民俗的面貌出现的。民俗的史诗、哭嫁歌、哭丧歌、情歌等,都是在一定的祖先祭祀、婚娶、丧葬、求爱的民俗形式中展示的。不了解民俗,无法明了这些艺术的真谛。”⑩如哭丧歌中的“报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十苦恼”、“十二只药方”等等既是民俗又是文艺,这说明民俗具有二重性,这也正是人类学具有二重性。而文艺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学和人类学具有了天然的血缘关系。

导致美学和人类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美学和人类学都和想象有密切关系。美学的审美离不开想象。艺术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艺术审美离不开审美想象。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人类学也离不开想像。人类学在经验中富有想象力地去解释人的社会存在。“实际上,所有共同体,不管是不是面对面的,都依赖于共享的想像。所以想像作为一个概念说到底,既适用于人类学家研究的小共同体,也适用于民族——国家或散居问题。”⑪“在社会学科各个领域,想象的概念似乎在最近才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想象不是闲来无事的胡思乱想,而是人们构建现实生活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想像是一种行动中的文化,但是文化表述却因人而异。文化,也是一个过程。”⑫“想像力作为一种解释事件的能力和倾向,是任何社会生活的前提。”⑬

美学和人类学都涉及充满想象的神话问题,但二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美学研究神话是研究神话的艺术美,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神话的审美超越。传统上人类学关注神话,人类学从原始思维(神秘互渗率)的角度认为神话可以被证实。从人类学考古学角度看,上古神话具有现实依据,其中,上古神话的人物可以找到原型。有的学者经过考证研究认为女娲是中国某一氏族部落的女首领。《后羿射日》神话中描述天上有十个太阳,与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非衣”上画的太阳数量相对应。“非衣”在民俗中是用来招魂的。由于原始人没有掌握自然规律,太阳在一年四季中,阴天、雨天、早晨、黄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原始人认为天上有十个太阳,这正是原始思维的结果。原始思维认为天上有十个太阳的观念在汉代出土的文物考古中得到了印证。

第二,美学和人类学都注重具体的感性的东西,离不开形而下的特点。英国简·艾伦·哈里森在《古代艺术与仪式》一书中指出:古希腊的人类学仪式dromenon意指“所为之事”,而古希腊戏剧drama同样意指“所为之事”,drama和dromenon两个词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艺”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艺”本身就是一种技艺操作。“在埃及,艺术和仪式密不可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埃及的古墓中,有数不胜数的浮雕,用凝固的形式再现了仪式活动的场景。这种现象表明,古代艺术和仪式不仅是关系密切,不仅可以相互阐发和说明,两者其实就是一母所生,源于同一种人性冲动。”⑭很显然,仪式是具体的“所为之事”。美学离不开具体的技艺表现。德国的格罗皮乌斯认为艺术家只是高级手工艺者。英国哈里森认为:“所谓绘画艺术,就是用颜料在一块平面上再现立体对象的技艺。”⑮韦伯认为人类学是“富有意味的网”。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人类学主张“从当地的观点出发”,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天马行空的理论。

第三,美学和人类学都以语言为中心。美国人类学家卢克·拉斯特认为:“一般情况下,人类都要依赖语言生存,并要靠语言来交流思想和概念;语言当然处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个体社会的总体经验,全都包含在语言之中。”⑯美学当中的文学艺术就是语言艺术,美学的理论阐释也离不开语言。

3、美学的升华与人类学的原生态

人类学有许多传说、故事、歌谣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前身都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等。

美学中的重要内容——艺术美很多都是从人类学的原生态中提取、加工、升华而成。三国故事很早流传于民间,著名的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正是源于人类学的许多口头传说故事,最后升华为经典文学作品,像这类的例子很多。高儒在《百川书志》评价《三国演义》“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汉朝末年,关于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等的传说故事很多,他们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杜宝的《大业拾遗录》中就记载了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故事。唐代高承的《事物记原》中记载了“仁宗时市人能谈三国事者”。晚唐时期,从李商隐《骄儿》诗所写的内容“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看,三国的故事已经流传甚广,连“骄儿”都知道三国的故事。唐初百科全书《艺文类聚》帝王条目中只有魏武曹操和吴大帝孙权,不见刘备踪影,但到了宋朝,刘备作为正面主人公出现了。元代《三国志评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规模。宋代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罗贯中改变了三国故事民俗传承的形态,实现了文艺创作从人类学的原生态到美学艺术的升华。《白蛇传》中沉淀着人类学的民俗信仰、图腾崇拜的因素。而《白蛇传》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艺术美。另外像《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很多文艺作品都是从民俗传承升华为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最初都沉淀着人类学的民俗信仰、图腾崇拜的因素。

人类学成为美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美学艺术成为人类学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人类学家威廉·亚当斯论及了原始主义文学,认为人类学的原始主义思想正是通过各种艺术才得以传播。他认为“德莱顿的作品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原始主义开始成为了诗歌、戏剧和小说的一大主题,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原始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是在诗歌、戏曲和小说等这些载体,而非在哲学和民族志著作中得以表述。事实的确如此,诗歌和小说式的原始主义最终成了浪漫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并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前半期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⑰

源于人类学的美学艺术成为人类学的传承和记忆。原始艺术如甲骨文、陶器、玉器、原始岩画以及神话等都可以印证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像古代的文献和语言这样一些证据,再加上现代历史学家所发现的那许多极早的著作,来进行这一证明工作。任何时候也不过是需要从那些传说、诗歌和有关历史开始时期的书面证据中获得鲜明的概念。”⑱

神话有助于人类学研究。《吠陀经》中的神话形象给人们提供了雅利安战士装束的真实画面。《后羿射日》使人们了解了古代斗争的武器。《精卫填海》使人们了解了古代非机械化的辛苦劳作。《大禹治水》使人们了解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英国爱德华·B.泰勒认为“这样看了早期历史材料之后,会发现这种历史是如此的有利于人的研究,我们就没有必要转到后来历史的陈腐基础上来。我们仍然要谈谈神话这个常常使历史学家们跌跤的绊脚石。不能把神话只看作迷误和荒谬,相反,神话是人类智慧的有趣的产物。”⑲

人类学家往往把史前史作为自己的研究范围,他们更倾向于原始主义,他们对原始主义有深厚的情感,在把原始人和现代人相比较的时候,人类学家和赞赏原始主义的艺术家把原始人称为“高尚的野蛮人”,即渐渐消失的红人。美国的人类学家威廉·亚当斯从美国的小说、诗歌、戏剧论证了原始主义理论贯穿于这些艺术中,这些艺术讴歌印第安人,认为印第安人是高尚的、质朴的。“‘人类学家和有创意的作家们都凸显了各自对全然不可知的过去的原始人的理解……’由于原始论基本上是关注感情而非理性的一种理论,因此原始论并不适合去建立抽象的理论。也正因此,人类学中的原始主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感情暗流而不是作为具有明显特征的理论而存在。”⑳

美学和人类学的关系相资相生,相互咬合,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人类学分支的理论建构,丰富美学和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④⑨⑯[美]卢克·拉斯特著.王媛,徐默译.人类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4页.第101页.第24页.第44页.

②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世纪真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75页.

③宋耀良.艺术家生命向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45页.

⑤[英]阿兰·巴纳德著.王建民,刘源,许丹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39页.

⑥王铭铭著.没有后门的教室——人类学随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91也.

⑦⑧[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邢克超译.遥远的目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340页.

⑩陈勤建著.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38—39页.

⑪⑫⑬[美]安德鲁·斯特拉森,帕梅拉·斯图瓦德著.梁永佳,阿嘎佐诗译.人类学的四个讲座谣言、想像、身体、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26页.第26—27页.第29页.

⑭⑮[英]简·艾伦·哈里森著,刘宗迪译.古代艺术与仪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9月版.第7页.

⑰⑳[美]威廉·亚当斯著.黄剑波,李文建译.人类学的哲学之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88页.第103页.

⑱⑲[英]爱德华·B.泰勒著.连树生译.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349页.第363页.

〔责任编辑:邵志忠〕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hropology and the Aesthetics Academy of Culture and Media in Shenyang University

Yan Lijie

C912.4

A

1004-454X(2011)01-0064-005

【作 者】阎丽杰,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教授,沈阳,110044

猜你喜欢
人类学神话民俗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爱情神话
民俗中的“牛”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民俗节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漫画民俗
神话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