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章开沅
董会峰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章开沅
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起因、进程、后果、影响,需要长时间的纵横考察,才能谈得上是对其本身以及历史遗产的真正盘点。我认为,盘点辛亥要看“三个百年”。
“三个百年”即一百年历史背景,一百年的历史本身,还要进行未来一百年的展望。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作为后来者,在百年以后看辛亥,可能具有更多的方便条件,能对当年的问题观察得更为客观、全面和深切。
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影响才可能讲透。譬如“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一类话语讲得最多,似乎已经讲够,实际上却未讲透。何谓“共和国观念”?何谓“深入人心”?“共和国观念”,不同人群有各自的理解。与此关联的是,“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可能确实“深入人心”,但对于众多基层民众来说,恐怕谈不上。
我们要关注历史的延续性与复杂性。孙中山说,同盟会的成立曾使他感到革命可以“及身而成”,但临终他还在念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革命并未在孙中山生前“及身而成”,也未在孙中山身后猝然终止。以历史的广角镜来看,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革命,共和的追求不仅限于革命,更多的还得靠后继者锲而不舍的求索与实践。
未来的一百年,需要扩大视野,把中国置于全球化及至整个人类文明走向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要勇于面对当今及今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多极化国际新格局中的和平发展与大国责任。环保问题、能源问题,都涉及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都是世界的问题,面临每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应以全球大局为重,从共同利害抉择中求同存异。
当然,日益严重的世界“公害”,也有可能转化成世界“公利”,可以帮助人类重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一个共享文明福祉的新世界。
董会峰
从2011年初开始,“辛亥革命百年”成为新闻热词,纪念活动在中国迅速升温。10月9日,北京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此间观察家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调”纪念,意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国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新的历史关键节点上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再谱新篇章。
——从辛亥革命是近代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其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孙中山先生是海内外同胞公认的伟人等角度看,当然要纪念。
——从中国人素重传统、不忘本的角度看,逢“五”、逢“十”、逢“百”,要“大纪念”。
——从中国共产党一向视己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继承者,近年来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海内外人士疾呼隆重纪念的角度看,今年举办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乃顺应民意之举。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辛亥革命,非自今日始。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多多,一脉相承,耐人寻味。
早在1941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决定称,“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3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积极评价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曾透露自己为参加辛亥革命当了“半年兵”,称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研究党史至少“从辛亥革命说起”。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出席。1961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表示,从鸦片战争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1981年10月9日,北京一万多人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邓小平、叶剑英等出席。其后,邓小平为广州中山图书馆题写馆名,为北京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题字。1985年,81岁的邓小平还登上南京中山陵,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199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杨尚昆等5000多人与会。10年后的10月9日,在约6000人参加的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并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也高度评价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中共十七大、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等重大场合及出访美国、日本时,胡锦涛多次谈及辛亥革命。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吉隆坡会见辛亥革命先驱的后代及华文媒体代表时,称“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起点”,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目标,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当天,在共和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竖起6米高、2吨重的孙中山巨幅画像,国庆节7天长假期间吸引拍照者无数。这一做法始自1949年的开国大典,是每年“十一”、“五一”等重大节日近乎雷打不动的“保留项目”。画像中的“孙中山”,与天安门城楼上画像中的“毛泽东”对望,引发不少人的遐想与沉思。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数十年如一日,一以贯之地“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展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及其领导人的唯物史观、超凡胸襟和抱负,也有其用心、细腻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