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此无视事实和常识?

2011-12-23 11:15:54许振奇
中华魂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家主义

文/许振奇

为什么如此无视事实和常识?

文/许振奇

读了《中华魂》2011年第1期上刊登的《岂能如此看待新中国的思想文化?》一文,它是批评《炎黄春秋》2010年第9期上资中筠的文章《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的,我完全赞同这样的批评。联系2010年7月5日《经济观察报》刊登的浩宇对资中筠的访谈录《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及后来她的《岁末杂感致友人》,感到无论访谈录或是文章中都有不少无视事实和常识的内容。以下是访谈录中的一段:

“现在国家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特别严重。其实我觉得看问题需要新视角,一个是全球的角度,一个是人的角度,真正的以人为本。片面的国家主义以牺牲广大国民的实际福祉来满足某种虚荣,推向极致就会导致法西斯专政。”

这段话涉及几个问题:

一、所谓“现在国家主义……特别严重”

凡有政治常识的人都懂得,国家主义是以抽象的国家概念掩盖国家的阶级本质的资产阶级思潮。它对内用“国家至上”的口号欺骗劳动人民,使之服从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对外宣传“民族优越论”,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对立、仇视,并用“保卫祖国”的名义鼓动侵略战争。国家主义于19世纪在欧洲开始流行。在亚洲,日本曾是其狂热推行者。1919年,日本大陆扩张的先锋队黑龙会的成员北一辉写成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在《大纲》中主张“发动天皇大权”、“停止实施宪法,解散议会,发布戒严令”,认为日本应向英国、俄国开战,夺取他们的土地;还说如果这就是侵略主义、军国主义,那么日本应该“加冕此黄金之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家主义一发不可收,并从民间向军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

由此可见,“国家主义”的本质表现就是对内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对立、仇视,对外鼓动侵略战争。而我们国家历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一向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一贯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使面对霸道主义、强权政治的挑衅、欺诈,我们也是将其统治者与人民群众严格区别开来,对其人民始终保持友好关系,只对其统治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那么,资先生究竟根据什么说我们国家“现在国家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特别严重”呢?

二、所谓“以牺牲广大国民的实际福祉来满足某种虚荣”

“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2.4亿,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73岁……”(引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10年7月9日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这些能说是“以牺牲广大国民的实际福祉”得来的“虚荣”吗?

国家经济总量由1997年居世界第七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不足2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2.8万多亿美元;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投票权由 3.65%增至 6.19%,在 187 个会员国中从第6位上升至第3位;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2.77%上升至4.42%,成为第三大股东国;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和嫦娥一号、二号成功升天;中国研发的世界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和全球最快列车投入使用;汽车产销量、高铁运营和在建里程、上海集装箱吞吐量2010年均居世界第一……。让世人惊叹不已的中国成就,不仅使西方主流媒体逐步改变对中国的成见,近几年不断推出“中国特刊”、“中国专刊”,出现中国报道热,较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成就、进步和不足,而且于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有170多家媒体300多名代表参加的“世界媒体峰会”并发表宣言,为沟通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在国情咨文中称“世界变了”,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隆重接待……这些难道也是“以牺牲广大国民的实际福祉”得来的“虚荣”吗?

三、所谓“推向极致就会导致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fasces,象征暴力和强权。法西斯主义宣传国家至上论和种族主义,鼓吹领土扩张,认为法西斯国家或“优等种族”的对外扩张是合理的和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德国、日本都先后实行法西斯专政,竭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它们在战争中遭到了惨败。——这种法西斯主义与今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我国的政治现实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要从毫无事实根据的“国家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特别严重”作出与我国政治现实毫无关联的“就会导致法西斯专政”的推断?

请看两则评论:

一是美国奥克兰大学政治系教授陈智宏2010年6月26日在一个研讨会上说,中国历来不赞成扩张主义,也不采取侵略行为,它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内政上,不大可能寻求参与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行动。(引自新西兰《奥戈塔每日时报》网站2010年6月28日报道)

二是英国《每日电讯报》2010年1月27日一篇题为《应该称赞而不是害怕中国的进步》的文章结尾说:“中国的核武器比以色列还要少,因此不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威胁。尽管这个新来者的行为有些狂妄自大和刚愎自用,但老龄化的人口对中国成为军事威胁并没有兴趣,而且对于急需创造财富的中国来说,战争也不是有益的。”

对照上述“推断”和“评论”,前者的随意性是显而易见的。

四、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不细说建国60多年或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生活的巨大变化,只说新世纪以来中央下发的8个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200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在东中西部16个城市开展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到2011年,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共新建、改造14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89万人次等)、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09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上升到79.2%,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49年的1.6年提高到8.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进入大众化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其中经济困难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同时从2009年秋季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以奖助学金和贷款每年资助约450万人)。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住房政策文件 (包括“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新国十条”和“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加强廉租住房管理”和“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 《通知》、《指导意见》等),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550.56亿元,中央提出到2012年年底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城市及国有工矿成片棚户区改造的目标等。这些能说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资先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真正的以人为本”?

由上可见,采取“新视角”的上述推断显然无视事实和常识。何以至此?难道这是“人的角度”所导致?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国家主义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行政法论丛(2018年1期)2018-05-21 00:41:44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自主性
中州学刊(2017年12期)2018-01-23 20:45:44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古装历史剧的创作策略探析
声屏世界(2017年11期)2018-01-22 17:49:26
当前逆全球化的兴起缘由与发展趋势
从国家主义、自由主义谈起
时代金融(2017年21期)2017-08-24 01:32:27
阿伽门农:王权的兴起与灭亡
文教资料(2017年14期)2017-07-29 10:47:04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学理论·下(2017年4期)2017-05-13 16:32:33
近代新法家的法治主义思想建构及其时代功用
东方法学(2016年4期)2016-07-15 15:50:27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魅力中国(2016年23期)2016-01-16 09: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