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1-12-15 01:24吴丽欢
新校园·中旬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平等尊重和谐

吴丽欢

摘要: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因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链节之一。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而生贵,谐而生美。只有和谐才能创新,只有和谐才能发展。

关键词:构建;平等;民主;尊重;和谐

在新课标改革伟大狂澜的洗涤下,我们都深深意识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它们都在等待着我们一个个地去击破,去改进,去创新,最后得到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所共同追求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德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而缺乏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束缚了学生活跃的思维,使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也不再是充当知识的权威发布者,去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真心倾听学生说,要“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和创造的火花。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只不过是师生“进行对话的教学文本”,是学生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如,作为一名综合科老师,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就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然就会形成三个相互关系,相互统一的教学重点,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中的教学重点,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重点。教师把握了教学重点,就抓住了教学的方向,领悟了教材的主旨,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偏题、跑题。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高水平的精彩呈现与和谐氛围,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是关键,你怎样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怎样对待你。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爱、一种信任,尊重就是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保护学生的个性、人格。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使师生之间无隔阂,教师应把学生当作朋友,因为平等是师生友谊的桥梁。教师应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纪律情况、个性特征、优点及缺点,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而特别地重视他,也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差而排斥他。课堂提问应尽量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回答者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回答对的同学進一步发挥其创新性,差一点的同学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再次,要宽容学生。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曾是一度居高临下的权威者。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宽容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处于对立状态,使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开展。其实学生在课堂中偶然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所犯错误不要一味指责、讽刺、挖苦,师生关系才不至于僵化。

四、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巧用幽默语言

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哪怕是放大闪光点,都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好听的话,也没有谁喜欢挨骂,因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要建立一个相互合作的、适应学生需求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具有课堂效果的助长作用。课堂上,学生所回答的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对老师满意的、高兴的,或是对老师和课堂内的事情不满的、不高兴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或指引,以增强学生课堂上的自信心以及对老师的好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幽默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温暖感、真挚感和信任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幽默笑话将有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让课堂上人人如浴春风的感觉,这样会让整个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参与学生活动,构建和谐关系

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才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资料分析,探究,调查等多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或作为学习小组的顾问,或作为小组成员。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师生在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即使不正确也要进行鼓励和引导,不能惟我独尊,最后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以获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答案。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探讨氛围中,学生的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思维也是活跃的。

总之,本人认为要想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因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链节之一。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而生贵,谐而生美。只有和谐才能创新,只有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教学论文集》.

[2]2008年、2009年《广西教育》.

[3]2008年、2009年《河池教育》.

[4]《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平等尊重和谐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