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艺
摘要:根据自主学习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责任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以及重新构建适合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辦法和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能力;课堂模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所以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很差。具体表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更不会利用自习课,不主动预习,不进行课后总结等方面。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学会如何去学。下面,笔者就简单说说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就应该让学生说;学生能理解的就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难以理解的,则在关键环节上给与信息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思考得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想学、爱学。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这样的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
二、改变观念与方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
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直接参与获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传授者了,而应更多地起着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勤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要注意方法措施,以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励思考,成为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直接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传统教育中,强调“师道尊严”,在学生面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种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的形成将会起到抑制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关系,师生一起探索,一起思考。
教师应该多从学法上进行指导,而不是在知识上进行灌输。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从“教”变成“不教”,学生才能从“学”到“学会”再到“会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与所需帮助做出判断,需要有适时适度指点的技巧,需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组织、协调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自主学习开展的关键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则必须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高中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多有增强自己独立学习的欲望,这就为自主学习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正确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的能力,拓宽信息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探讨及获得帮助的能力,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等。教师指导时因为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实施自主学习的早期一段时间里,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以上几个方面都分别进行细心地指导。
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自主学习开展的保障
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从这个角度上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教师应该设法将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学生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性学习。笔者的做法是先逐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五、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适应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都是可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陶晓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0).
[2]孟凡义,李春江.《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希望月报(下半月).2007,(12).
[3]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