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兵
摘要:应用写作教材长期以来存在大而全、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的倾向;内容体系不够合理;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尤其是教学用的例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适应。本文分析了教材改革的必然性,介绍了作者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的总体理念,以及对教材体系、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应用写作;教材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的总体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写作任务(包括病文修改)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办文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写作能力和办事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写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写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我们曾花了近两的时间来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仁交流,以期就教于各位。
一、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必须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然后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应用写作教材存在如下严重问题:
1.应用写作教材长期以来存在大而全、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的倾向。比如行政公文,一般教材都介绍了10种左右,非文秘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这么多吗?一方面由于文化课的大量削减,时间上不允许;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般也用不上,學生是很现实的,用不上的东西,对就业没有多少帮助的东西,他们才不会感兴趣呢。因此,根本就没有必要全部学习。我们认为学习通知、通报、请示、函四个文种就足够了。再如通知这一文种,一般教材上都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诸如指示性通知、批转性通知、转化性通知等等,我们认为学生能学会写作事务性通知、会议通知就行了。
2.内容体系不够合理。传统教材往往先以较大比例的篇幅讲解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再分别介绍各类应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最后是思考练习。这种内容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基础理论知识占的比重大了,写作训练的课时必然会被缩减,其效果就很难保证;而让学生用大量课余时间自主训练,也不现实。况且,经常按照这样的程序上课,学生是比较被动的、厌倦的,他们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
3.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尤其是教学用的例文远离学生生活,因跳跃性太大,缺少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过渡内容,学生难以适应。比如计划的例文往往是工厂里的生产计划,某某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的实施规划或实施方案。教师、学生一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讲起来没有味道,学生学起来也了无生趣。
二、经过我们解构和重构的高职《应用写作》内容
我们在借鉴工作过程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我院专业设置以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了教学内容。教材分两大模块:通用应用文模块和专业应用文模块。
1.通用应用文模块
以学生入学到走向社会为序,立足学生实际,并向就业岗位拓展延伸。我们设计了八个项目:
项目一学写日常应用文任务一:条据任务二:启事
项目二制定行动计划任务:个人学习计划、班工作计划
项目三参与竞选(聘)任务:竞选演讲辞写作、模拟演说
项目四学做宣传工作任务:新闻
项目五认识专业任务:竞选演讲
项目六总结经验教训任务:学习总结、实习总结
项目七步入职场任务一:求职信任务二:求职简历
项目八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任务一:介绍信、证明信任务二:通知任务三:通报任务四:函
2.专业应用文模块
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力求体现专业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提升和良好职场行为习惯的养成。
项目九投身市场竞争任务一:经济合同任务二:招标书、投标书
项目十巧做商品销售任务一:商业广告任务二:营销策划书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益处多多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有哪些好处呢?我们的体会是:
1.教材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不再是先讲解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做练习,而是先设计写作情境,交代写作任务(包括病文修改),再提供资讯,最后还有知识拓展的材料。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让他们带着任务去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以任务驱动他们去自主学习教材中精要、好懂的理论(包括赏析例文),然后去完成写作任务。当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还可灵活采用小组写作竞赛,小组互相评分、个人互相打分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材内容真正体现了“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材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所必需的,精要而好懂。学生要完成写作任务,他就必须自主学习好这些内容。当然,安排的写作任务也必须是在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干好工作必须要学会写的应用文。
3.教材内容(包括例文)贴近学生生活,加上借鉴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能在较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以学生现有基础为依据,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参照,安排贴近学生生活、易为学生理解接受的学习内容,并逐步体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延伸和拓展。比如学习计划,我们先要学生学会写作班工作计划,个人学习计划;竞聘演讲辞的学习,先要学生学会写作竞选班干部、学生会、团委干部的演讲辞。因贴近学生生活,教材内容很受学生欢迎。如果动不动就要学生写作竞选厂长、经理、办公室主任的演讲辞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他们也不可能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