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平,姜静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财经系,辽宁 大连 116052)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负担调查
——以辽宁省上市公司为例
路 平,姜静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财经系,辽宁 大连 116052)
为揭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效果,以辽宁省为考察对象,借助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采用ETR指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负担进行对比,得出企业所得税负担下降的结论,并从行业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税负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税收政策建议,如制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给予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等第三产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
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上市公司;辽宁省
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税收负担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是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关键点.一定时期内,合理的税负水平既有利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各国政府无不利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所得税负担是税收制度以及税收政策调整和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制度科学性的基本尺度.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从33%降至25%,对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以已公布2008年财务报告的辽宁省全部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这3年的财务数据为窗口,筛选出29家企业进行3年的所得税负担比较,以考察辽宁省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实际状况,为加快辽宁省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实际所得税率(ETR)是 1974年美国学者Siegfried[1]在进行关于行业平均实际所得税率的综合研究时提出的,目前美国运用ETR对公司所得税负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实际所得税率在税收政策和税法制定上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对于ETR的研究自1999年王[2]运用简单的估计方法开始,经历
[3]了10年的发展历程.王延明探讨了税制改革前后1994-2000年ETR与公司规模、地区、行业的关系,结论是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ETR都有极为显著的差异.钱晟、李筱强[4]考察了2001-2002年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总体情况,其中食品饮料业和传播与文化业实际税负上升较快,分别为11.74%和10.16%.吴新联、焦瑞进[5]定义了同业税负的概念,区分了行业税负和同业税负两个概念的不同,从同业税负的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分析了我国增值税税负的整体情况.李筱强、刘岩[6]分析了2001-2004年上市公司的ETR情况,研究发现行业间ETR的差别较大,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企业ETR也较高,认为我国应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降低法定税率,实行股息、红利税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许景婷等[7]对我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税收负担进行研究,考察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水平,通过行业和地区分析我国企业所得税负担水平,考察其是否与国家的税收政策相吻合.近5年的相关研究较少,可以说目前依然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广泛的领域有待继续探索.
(1)研究样本的选取.对辽宁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51家公司进行筛选,剔除数据有缺失、上市不足3年、利润总额小于等于零或所得税额小于零、以前年度发生亏损且在本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上市公司,最后剩余29家作为研究样本,包括享受所得税优惠的上市公司和不享受所得税优惠的上市公司.
(2)数据的来源.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已公布2008年财务报告的29家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全部财务数据为窗口,计量各年ETR.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辽宁省上市公司2008年税改后的税负水平与2006-2007年税改前的税负水平的差异,因此,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通过对这3年有关税负水平指标的均值等数据的比较分析,说明税负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别.同时为检验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负担,分行业对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进行描述性分析,主要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用来分析辽宁省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的主要指标是ETR,其计算方法有多种,可参考娄权[8]、梁晓璐[9]以及许景婷等[7]确定的税负指标加以修正.以下5种方法计算的税负指标是普遍采用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税负水平的指标.
方法一:ETR=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100
方法二:ETR=(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变化额)/应纳税所得额*100
方法三:ETR=实际缴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100
方法四:ETR=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 100
方法五:ETR=(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返还)/利润总额
由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的局限性,一些数据收集不到,故本文选取的是方法五,即以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费用占税前利润总额的比例来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
图1[7]是 2003-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ETR的统计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2003-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3-2005年ETR虽逐年增长,但是增势平缓,说明这期间税负变化很小;2005-2006年的增长幅度较前几年略大,是继2002年以后的另一个较大增长年;而2007年则略有下降,但是仍然趋近25%.
图1 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所得税负担
依据辽宁省29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6-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辽宁省上市公司2006-2008年所得税税负均值,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水平为25.1%,略低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07年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水平为27.8%,高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08年这29家上市公司的整体税负比2007年下降6.9个百分点,平均税负为20.9%.因2008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所变更,为消除此影响,故将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的5家公司排除在统计数据之外,又计算了其余24家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税负均值(见表1).对24家上市公司近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可以看到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后, 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整体税负下降8.8个百分点,平均税负为23.9%.
表1 辽宁省上市公司2006-2008年所得税税负均值
对全国上市公司分行业ETR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3-2007年各行业 ETR的总体状况比较平均,大部分集中在20%~25%这一水平. 2004-2005年,ETR水平较2003年没有明显的变化,ETR集中在20%~25%水平的数量有所增长,行业差异仍然不明显,只有批发零售业依然高居30%以上;2006年,虽然 ETR并没有呈现大幅提高,但是行业间的内部差异较前几年有所增大,如农林牧渔业ETR为11.06%,而批发零售业的ETR仍高达31.30%,不过总体而言还比较平均;2007年是行业间差异最小的一年,几乎所有行业ETR都集中在18%~25%这一水平.
考察辽宁省29家上市公司近3年的税负数据,并按行业分类统计,不难看出行业间差距极大(见表2).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业、出版业ETR明显较低,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倾斜.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而2008年之前的税法还规定,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对于农林牧渔业,其所得额可以享受免税或者减半征税的优惠等.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ETR相对较高,是因为这几个行业基本上很少享受税收优惠.
表2 2006-2008年辽宁省税收负担均值(分行业考察)
通过辽宁省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所得税率下调,导致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下降.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2008年绝大多数行业的所得税负担率下降,尤其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出现了明显的先升后降的走势.这与我国所得税负担的总体发展趋势——2007年前在平稳中上升,2008年呈下降趋势相吻合.这是由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所得税税率政策变更所引起的.
(2)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倾向性,造成不同行业的所得税负担存在差异.综合各年度情况看,农林牧渔、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制造等行业ETR较低,源于国家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不过农林牧渔业的税收负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与2008年之前实施的国有农口企业取得的所得免税的政策被取消有关.采掘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由于不能享受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ETR相对较高,但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应该与允许在税前扣除合理的工资薪金等费用的扣除标准放宽有关.
(3)企业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不同公司所得税负担变化趋势不同.上市公司虽然公开了财务报告,但从其财务附注中可以看出,每个企业都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这也影响到其税收负担的变化.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非完全透明,一些特定的优惠政策对整体数据分析产生了影响.
(1)应制定对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的所得税法中没有针对该类企业的优惠政策,而这些商品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虽然增值税给予了低税率的优惠,但从ETR的角度来看,该类企业的税收负担仍然过重.这恐怕也是造成其负债经营,并不断要求涨价的原因之一.如果对其实行减免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额抵免等优惠政策,定会对稳定物价、抑制通胀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适当给予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等第三产业优惠政策.旧所得税法为了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给予其一定时期的减免税政策,新所得税法取消了相关规定.从数据上看,交通运输业2008年的ETR比2006年还高,加上税前工资扣除标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在政策制定上忽略了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这与国家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不相匹配.
(3)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自主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所得税法放宽了优惠实施范围,但税率仍保持不变,而且取消了新办企业的优惠.从数据分析来看,该类企业的税收负担较之前有上升趋势,这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并不一致.
[1]SIEGFRIED J.Effective average U.S.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s[J].National Tax Journal,1974(2):245-259.
[3]王延明.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与规模、地区及行业关系[J].证券市场导报,2003(3):56-59.
[4]钱 晟,李筱强.对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2年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3(9):30-36.
[5]吴新联,焦瑞进.同业税负分析理论及其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税务研究,2003(11):21-23.
[6]李筱强,刘 岩.降低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与中国资本市场税收体系完善[J].中国金融,2006(10):53-54.
[7]许景婷,许 敏,陈 静.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59.
[8]娄 权.上市公司税负及其影响因素——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特区经济,2007(1):75-76.
[9]梁晓璐.企业所得税法变化对重庆市资企业税负影响[J].时代经贸,2008(3):47-48.
Earning tax rates survey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new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taking listed compan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sample
LU Ping,J IANGJing-qing
(Dept.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iaoning Univ.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new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s implementation,this paper took Liaoning Province as a sample,used the disclosed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adopted ETR index to compare both the earning tax rates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and made a conclusion that the earning tax rates declined.Then it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taxation rates among the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causesof these differences from the industry viewpoint.Based on these analyses,it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axation policies, such as making preferential taxation policy for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of electricity,gas and water,providing appropriate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the tertiary industry,such as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industry,and making a even further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the new technology corporations.
enterprise income tax;earning tax rates;listed companies;Liaoning Province
1671-7041(2011)02-0015-04
F812.42
A*
2011-01-20
辽宁省社科联课题(2008lslktjjx-27)
路 平(1971-),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 E-mail:luping19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