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王婷婷
(1.《求是》杂志社 财务部,北京 100727;2.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81)
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张 洁1,王婷婷2
(1.《求是》杂志社 财务部,北京 100727;2.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81)
利用贵州省毕节地区1988-2008年教育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分析中国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奠定基础阶段,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作用;在初级发展阶段,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显著性水平不高.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经济增长;GDP
人力资本理论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形成.在人力资本的理论中,根据理论形成的先后顺序,分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等.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认为劳动是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中具有重要地位.1956年前后,米德和萨缪尔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技术进步这个因素,并强调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认为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而且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他们通过构建经济模型,运用函数式分析人力资本,从而提出了一些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实证方面,Schaltz[1]采用投资增量分析法,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约占美国同期国民收入增长比重的33%.Denison[2]采用增长因素分析法,通过计算教育程度提高在总的劳动投入量中所占的比例来分析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0%来自教育.Murthy和Chien[3]以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加权平均数据作为人力资本的代表性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作用.Bils和Klenow[4]在验证学校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推导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在国内,该方面的研究集中于经济模型的建立及检验层面.沈利生、朱运法[5]建立了中国东西部的两个生产函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因素.边稚静、沈利生[6]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存量处于双弱的态势,而且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状况更加堪忧.杨建芳、龚六堂等[7]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都有贡献.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关于西部贫困山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尚未见到.因此,本文利用贵州省毕节地区1988-2008年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贵州省毕节地区作为岩溶贫困山区的典型性、代表性地区于1988年6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毕节地区在社会、经济、环保等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那么,教育投资在推动毕节地区经济增长中是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来说,决定 GDP增长的主要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相关的技术.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 KαLβ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为资本量和劳动量的投入.因此,本文选取教育投入为自变量,衡量人力资本的投入;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全年社会从业人口总量、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控制变量,考察毕节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模型的初始方程如下:
式中:被解释变量 Y为毕节地区GDP;解释变量中K为固定资产投资额,L为全年社会从业人口总量, E为教育经费投入,α、β、γ分别为资本、劳动力和教育投入的产出弹性,eμ为随机误差.
为了得到线性回归模型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对式(1)进行对数变换,得到
令lnA=c,得到
本文所采集的1988-2008年数据来自于毕节地区编制的《毕节试验区数字二十年》《毕节地区统计年鉴》以及毕节地区教育局.
毕节地区自1988年建立试验区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988-1999年的奠定基础阶段; 2000-2008年的初步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的持续发展阶段.期间经历了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2009年毕节试验区建设4.14座谈会的举行.为此,以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时间2000年为分界点,对1988-2008年的数据进行两次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 1988-1999年数据回归结果
表2 2000-2008年数据回归结果
表1、表2的参数估计表明,在第一阶段lnK、lnL和lnE的系数都是正的,但是系数都不显著,说明第一阶段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毕节地区贫困程度严重,国家财力有限,对毕节地区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其贫困的状况,而且教育投资相当不足,使得该地区教育基础非常薄弱.在第二阶段lnK的系数为负,这可能是由于毕节地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西部大开发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lnL和lnE的系数为正且都显著,说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劳动力的投入和教育投入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的作用,每增加1%的劳动力投入,GDP就会增长4.15%,每增加1%的教育投入, GDP就会增长0.51%.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是显著性水平不高,劳动力投入的显著性水平为0.26%,教育投入的显著性水平仅为0.06%.这说明在第二阶段,毕节地区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本文利用贵州省毕节地区1988-2008年的数据,分析西部贫困山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毕节地区奠定基础阶段,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作用.而在经济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显著性并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毕节地区教育投资仍然不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发展程度低,对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第一资源这种观念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明显存在着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虽然相对过去来说,西部贫困山区人口文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贫困山区文化程度仍然偏低,文盲比重较大.文化程度决定劳动力的素质,而劳动力的素质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者不能更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同时也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技能人才供给却远远小于需求,这种供求的不平衡严重阻碍了西部贫困山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西部贫困山区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提高认识,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西部贫困山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为西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8]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可否认,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西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办学条件恶劣、教学设备陈旧、教师待遇低、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又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人才的培养带来障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要达到GDP的4%.目前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是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的.从上述分析可知,毕节地区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已经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应该帮助毕节地区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要充分利用社会和个人的资金发展教育,要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吸引各界慈善组织对毕节地区办学进行资助,从而改变西部贫困山区在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数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落后状态.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西部贫困山区人口文化素质,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要大力发展就业培训机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工作技能来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人力资源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促进西部贫困山区经济更快发展.
第三,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西部贫困山区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上述分析可知,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国家加大了对西部贫困山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但西部贫困山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而且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后,所以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收入偏低,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科研力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所以即使拥有人才,这些人才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悬殊的收入差距和受限的发展环境给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带来困难,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努力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既能留住本地人才,又能吸引外来人才.一要提高工资水平,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的分配,建立平等的劳动力价格机制.二要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加快西部贫困山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控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三要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去国内发达地区或国外接受培训或者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设立各种科技创新基金,大力吸引优秀人才为毕节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
[1]SCHAL TZ T W.Inves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2]DENISON E F.Why growth rates difference[M].Washington D.C.: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1964.
[3]MURTHY N R V,CHIEN I S.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for OECD countries:some new findings[J].Economics Letters,1997,55:425-429.
[4]BILS M,KLENOW P.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5):1160-1183.
[5]沈利生,朱运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边稚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19-24.
[7]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5):10-1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0.
Impact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Western poor mountainous areas-based on example of Bijie region in Guizhou Province
ZHANGJie1,WANG Ting-ting2
(1.Finance dept.,Qiushi Journal,Beijing 100727,China; 2.College of Accounting,Central Univ.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Western poor mountainous areasof China by using the data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GDP from 1988 to 2008 in Bijie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oundation stage,investment in educ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human resourc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not very significant.Finally,it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stern poor mountainous areas;investment in education;economic growth;GDP
1671-7041(2011)02-0019-03
F127
A*
2010-12-22
张 洁(1978-),女,河南信阳人,会计师; E-mail:flonsasno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