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的路径及方式

2011-12-11 12:41
关键词:虚构副词特性

范 娜

(1.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2.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97)

英汉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的路径及方式

范 娜

(1.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2.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97)

Matsumoto认为英语虚构运动表达中存在路径条件和方式条件.路径条件表明运动路径的一些特性在表达中必须被体现出来.方式条件表明运动方式的特征不能体现在表达中,除非运动方式用来表明路径特性.通过对汉语的研究发现,汉语虚构运动表达中也存在路径条件,但是方式条件在汉语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表达不能完全排除主体运动方式的体现.研究表明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模式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基于不同文化的特异性,而认知模式的异同又导致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虚构运动表达;延伸路径;路径条件;方式条件

一、引 言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虚构运动(fictive motion),其特点是以心理空间的方位运动或变化来描述物理空间中静态物体的方位.例如:

(a)This fence goes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valley.[1]99

(b)The vacuum cleaner is down around behind the clothes hamper.[1]99

(c)在街道的两旁,一些树影轻轻飘下.(张锐锋《船头》)

(d)山野向后移动,那移动起伏不定.(黎晶《夜光表》)

在上例中,(a)句以人的注意焦点的运动路线"from the plateau to the valley"描述了fence的空间形态.(b)句以指示性运动表明vacuum cleaner的空间方位.(c)句以"飘下"的运动描写静态的树影. (d)句中山野的移动以人为参照物,是发生在心理空间的虚构运动.

虚构运动最早由Talmy提出,最初称之为"virtual motion"[2].Talmy对虚构运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3]虚构运动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Matlock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过程.[4-5]Matsumoto分析了英语和日语在虚构运动表达中的异同.[6-7]Takahashi则对英语和泰语的虚构运动表达进行了详细探讨.[8-9]Rojo和Valenzuela对比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虚构运动表达及其对翻译的影响.[10]另外Langacker和 Fauconnier都对虚构运动现象进行了认知阐释.[11-12]

Talmy按照运动路径的特点,对英语虚构运动表达进行了分类,分为6种类型,即发散路径型、图形路径型、相对框架运动型、方位状态路径型、通达路径型和延伸/覆盖路径型.[1]99-176本文主要研究英汉延伸路径型虚构运动表达.延伸路径虚构运动通常借助心理运动的形式来描述客观上静止的延伸物体(如山脉、道路、河流)的方向或位置.以客体(人或注意焦点)在延伸物体上的运动路径来描述物体的方位.这类表达将客体的运动行为表述为延伸物体的运动,从而构成了虚构运动现象,如图1所示.延伸路径虚构运动是一类特殊的位移运动事件.位移运动事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运动主体、运动、参照体、路径和方式等.本文从路径和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英汉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的认知特点.

图1 延伸路径型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图示

二、路径条件和方式条件

1.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

Talmy根据不同语言的运动动词的语义成分组合特点,总结出3种词汇化模式.第一种模式:运动+方式或原因.动词除表达运动外,还表达运动的方式或原因,如英语中的run,walk,swim等.这类动词通常被称为方式动词.在运动事件表达中,它的路径成分需要借助于附加语,即介词或副词等小品词来表现.大多数印欧语言(罗马语除外)属于这种模式,英语就属于这种模式.这类语言被称为卫星框架式语言.第二种模式:运动+路径.动词除表达运动外,还包含运动的路径,这类动词通常被称为路径动词,如英语中的enter,descend等.在这种模式中,运动的方式由附加语来表现,或者不被表现出来.属于这种模式的语言有法语、罗马语、日语和韩语等,而西班牙语最为典型.这类语言也被称为动词框架式语言.第三种模式:运动+运动主体.动词除表达运动外,还表达运动的主体,如英语中的spit,rain等.属于这种模式的语言有Atsugewi和Navaho语等.Talmy认为汉语应当和英语一样归属于第一种模式,即卫星框架式语言.[13]汉语的大部分运动动词除表达运动外,还表达一定的方式,如"走""跑""跳"等.同时,汉语也有一部分运动动词包含运动和路径,如"进""出""蜿蜒"等.

2.路径条件和方式条件

Matsumoto发现英语虚构运动表达中的一些语义成分(如路径)必须被表达出来,而另一些语义成分(如方式)则不能被表达出来.Matsumoto指出英语虚构运动表达必须遵循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路径条件,运动路径的一些特性必须被表达出来;二是方式条件,运动方式不能体现在表达中,除非运动方式用来表明路径特性.[7]194这些条件对英语虚构运动表达中出现的运动动词种类以及介词或副词短语构成了限制.

(1)路径信息的必要."路径条件"表明关于路径的某些信息必须包含在虚构运动表达中.当运动动词本身不包含路径信息时,必须用副词或介词短语来描述路径;当运动动词能够传达路径信息时,则不需要这样的短语.例如:

(a)John began to run.

(b)The road began to run.

(c)The road began to run{straight/along the shore}.[7]195

在上例中,(a)句表明当方式动词run用于真实运动表达时,不需要用介词或副词短语来描述路径.当动词run用于虚构运动表达时,如果没有相应的介词或副词短语来描述路径,则表达不成立,如(b)句.(c)句的路径特性由短语"straight/along the shore"来表明,因此表达成立.

如果运动动词本身包含一定的路径信息,如"ascend""descend"和"curve",那么包含这些动词的虚构运动表达则不需要用介词或副词短语来描述路径.例如:

The road began to{ascend/descend/curve}.[7]195

Matsumoto认为,通常用于表示路径信息的动词多描述路径的方向或形状,而不表示路径上的方位点,如源点、过点、终点.笔者认为在汉语延伸虚构运动表达中,路径特性的体现也是一个必要条件.例如,表示运动方式的动词"走"不具有路径义,当其用于虚构运动表达时,路径特性必须由其他成分来体现.例如:

(a)他开始走.

(b)这条路开始走.

(c)这条路顺着河走.[7]200

(d)这条路伸向边境.

在上例中,(a)句的真实运动表达中,可以只出现方式动词"走",而没有路径说明.(b)句的虚构运动表达,由于没有体现路径特性,表达不成立.(c)句和(d)句的虚构运动表达分别有了表示路径的介词短语"顺着河"和表示方向的趋向动词"向",因此表达成立.

在汉语延伸虚构运动表达中,当运动动词(如路径动词)本身包含路径特性时,如"上升""下降""插"和"蜿蜒"等,则不需要用相应的介词短语或趋向动词来表示路径.例如:

(a)小路开始上升/下降.

(b)宫门上方60米高的歌德式钟楼直插云霄. (CCL①CCL为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c)小径蜿蜒着.

在上例中,(a)句中的"上升"和"下降"是路径动词,表示运动的方向.(b)句中的"插"既表示方式,也表示运动的方向或终点.(c)句中的"蜿蜒"是路径动词,表示路径形态.汉语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对路径特性描述较多的是路径方向(如上升/下降)或形状(如蜿蜒),但同时也可以描述路径上的方位点,如终点((b)句中的"插").

(2)方式信息的排除."方式条件"表明在虚构运动表达中,运动方式不能够出现,除非运动方式用来表明路径特性.包含在动词或副词短语中的方式信息应该被排除.换句话说,表示方式的动词或副词都不能用在虚构运动表达中,除非它们用来表明路径特性.

Matsumoto认为,以下两组英语动词中,A组词可以用在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B组词则不可以.A:go,come,ascend,descend,climb,curve, turn,swing,circle,cross,enter,traverse,reach, lead,proceed,meander,straggle,twist,zigzag, drop,plunge,cascade,roam,ramble,wander, weave,crawl,gallop,run.B:walk,jog,creep, tread,totter,stride,speed,rush,hurry,drive, swim,fly,skate,row,move.[7]196

A组词都是包含路径的动词,一般可以用在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例如:

The road{went into/zigzagged through/entered/ reached}the forest.[7]196

B组词是仅包含方式的动词,一般不能用在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例如:

The road{walks/speeds/hurries/strides}through the park.[7]196

然而有一些表示运动方式的动词,可以用在虚构运动表达中,这包括ramble,roam,wander等.这是因为这些方式动词包含的方式与某种路径特性有关.这些动词可被用来表示虚构运动中的路径特性.例如:

The path{rambles/roams/wanders}through the forest.[7]196

"ramble""roam""wander"表示闲散而无目标的运动方式,这些动词在该例的虚构运动表达中暗含一种散漫而无章法的运动路径.

笔者发现在汉语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动词也主要体现为路径动词,而很少使用方式动词.例如,汉语表达中最常使用的路径动词有穿越、横贯、纵贯、贯穿、上升、下倾、蜿蜒、迂回、弯曲、盘等.而方式动词,如跑、跳、冲、撞、开(车)、划(船)等则不能用于虚构运动表达中.但是有些方式动词却可以用于虚构运动表达中,因为这些方式动词能够体现路径的一些特性,如伸、延伸、刺、插等.例如:

(a)一条小径从这树的近旁一直伸到田野. (CCL)

(b)一排高大的松树傲立风口,郁郁苍苍,直刺天穹.(CCL)

在上例中,(a)句中的方式动词"伸"本身包含远离身体的动作,如"伸腿",它在表达中表示远离观察者的方向义.(b)句中的"刺"虽为方式动词,但在表达中却表示路径的终点.

汉语中,表示方式的副词一般不能出现在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例如:

高速公路{缓慢地/愤怒地/疯狂地}穿越沙漠.

有些描述路径特性的副词可以出现在虚构运动表达中,如下列副词.

路径弯曲:弯曲(伸展)、蜿蜒(前进)、逶迤(而来)、盘山(而上).

路径笔直:直(越过)、一直(伸到)、笔直地(通向).

路径倾斜:缓缓地(上升)、急速(下降).

表达例句如下:

(a)一道城墙沿着岛屿弯曲伸展……(CCL)

(b)一条石砌小径笔直地通向舞厅大门……(CCL)

(c)那条小径本来是缓缓地上升,现在它开始往着一个河谷急速下降.

用于虚构运动表达的方式副词基本上与运动路径有关,可以表现路径的弯曲、笔直和倾斜等.

通过对汉语的研究,笔者发现"方式条件"在汉语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方式条件"认为表示方式的动词或副词在虚构运动表达中只能用来呈现路径的特性,而它本身内含的方式却被抑制了.然而"方式条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下两个例句.

(a)湖岸上公路和铁路一齐奔向一个目标. (CCL)

(b)这条路顺着河走.[7]200

在上例中,(a)句和(b)句的虚构运动表达中, "奔"和"走"都是方式动词."奔"的意思是奔走、急跑,"走"的意思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因此,"奔"含有快速运动的语义,而"走"则更强调移动的方式,与速度无关.根据常识,一般"走"要比"跑"慢很多.按照"方式条件"的表述,"奔"和"走"在这两个虚构运动表达中只能表示路径,同它们本身包含的方式(移动的速度)无关.然而"奔"和"走"在这两个表达中却体现了它们自身包含的方式.在(a)句中,汽车和火车在公路和铁路上的行驶相对比较快,为了表现运动主体(汽车和火车)在公路和铁路上快速移动的运动方式,选用了"奔"这个带有速度色彩的动词;而在(b)句中,运动主体为"人",动词"走"则体现了人特有的运动方式.因此在这两句中,方式动词"奔"和"走"还表达了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式.两句中的运动动词是不可互换的,否则会对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式描述有误,造成不当的表述.例如:

(a)湖岸上公路和铁路一齐走向一个目标.

(b)这条路顺着小河跑.

在上例中,(a)和(b)的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们都未能正确表达运动主体在路径上的运动方式.

三、结 语

本文介绍了Matsumoto提出的英语延伸路径虚构运动表达中的"路径条件"和"方式条件",即路径信息的必要和方式信息的排除.通过对比汉语的虚构运动表达,笔者发现汉语虚构运动表达也存在"路径条件",但对"方式条件"的结论提出质疑.汉语语料表明,方式并不一定要排除在表达之外,在有些情况下,方式还可以用来表明假想的运动客体(如人或车)的运动方式.本文的研究表明,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模式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基于不同文化的特异性,而认知模式的异同又导致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1]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Cambridge:MIT Press,2000.

[2]TALMY L.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M]//PICK, Jr.,HERBERT L,LINDA P A.Spatial orientation:theory,research,and application.New York:Plenum Press, 1983:225-282.

[3]TALMYL.Fictive motion in language and"caption"[M]//BLOOM P,MARY A P,L YNN N,et al.Language and space.Cambridge:MIT Press,1996:211-276.

[4]MATLOCK T.Fictive motion as cognitive simulation[J]. Memory and Cognition,2004,32(8):1389-1400.

[5]MATLOCK T.The conceptual motivation of fictive motion [M]//RADDEN G,PANTHER K.Studies in linguistic motivation.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4:221-248.

[6]MATSUMOTO Y.How abstract is subjective motion?A comparison of coverage path expressions and access path expressions[M]//GOLDBERG A E.Conceptual structure, discourse,and language.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 1996:359-373.

[7]MATSUMOTO Y.Subjective motion and English andJapanese verb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6,7(2):183-226.

[8]TAKAHASHI K.Functions of resultative fictive motion (advent path)expressions and potential fictive motion(coverage path)expressions in Thai and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the expressions[C].Tokyo:Proceedings of the 116th General Meeting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Japan,1998:136-141.

[9]TAKAHASHI K.Access path expressions in Thai[M]//CIENKI A,LUKA B.Conceptual and discourse factors in linguistic structure.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2001: 237-252.

[10]ROJO A,VALENZUELA J.Fictive motion in English and Spani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3,3(2):123-149.

[11]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3]TALMY L.Lexicalization patterns:semantic structure in lexical forms[C]//SHOPEN T.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36-149.

Path and mann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 of coextension paths

FAN Na

(1.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Beijing 100089,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Nanjing Normal Univ.,Nanjing 210097,China)

Matsumoto claims that path condition and manner condition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 Path condition indicates some property of the path of motion must be expressed.Manner condition indicates no property of the manner of motion can be expressed unless it is used to represent some correlated property of the path.It is foun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that path condition is applicable to Chines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bu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manner condition,because manner should not be completely excluded from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ognitive modes embodied in language is universal and particular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The cognitive modes lead to diversified language performance.

fictive motion expressions;coextension paths;path condition;manner condition

1671-7041(2011)02-0106-04

H043

A*

2011-01-1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A140)

范 娜(1978-),女,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E-mail:fannafanna@163.com

猜你喜欢
虚构副词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色彩特性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