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平 魏彦武
1.辽宁省凌海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凌海 121200;2.辽宁省凌海市草原监理站,辽宁凌海 121200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苗鹅。雏鹅培育得好坏,是能否养好鹅的关键。培育好雏鹅,首先需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与市场需要的鹅品种;其次是选购健康强壮的苗鹅;再次是加强护理及饲养管理工作。培育好雏鹅,主要须做好以下饲养管理工作。
由于种蛋和孵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刚出壳的苗鹅强弱差异较大,必须根据出壳时间、强弱、大小进行组群,分开饲养,以免弱雏鹅因运动迟缓而被挤死、压死或饿死。对弱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可适当添加葡萄糖、钙片等促进其生长。
雏鹅第1次饮水俗称“潮口”,一般是先“潮口”,后开食。“潮口”必须于雏鹅出壳后24 h内进行;雏鹅“潮口”后2~3 h可开食。开食的饲料一般是用清水淘洗并泡透的碎米,以及洗净切细的菜叶、嫩草或苦荬菜等青料(注意应把粗老的茎秆、黄叶等剔除)。具体操作是:先把碎米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让雏鹅啄食;然后再喂给切成丝状的青饲料,既可防止雏鹅专拣青料而少食碎米造成的营养不均衡,又可避免因采食过量青饲料而引起雏鹅拉稀。用单一碎米加青料的饲料,容易导致雏鹅缺乏矿物质,需适当补加骨粉和食盐。雏鹅开食后,最好是饲喂配合饲料。喂食时,先喂青料再喂配合料,也可将青料与配合料混合湿拌后饲喂。可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选用合适的饲料原料,按照雏鹅的营养需要自制配合饲料。饲喂10日龄内的雏鹅,要注意方法,每天应喂7~8次,每隔3 h左右喂1次,其中夜晚要喂2~3次;每次饲喂时间25~30 min;让雏鹅自由饮水,不能中断供水;实践证明,雏鹅饮水充足容易长膘。
雏鹅出壳后,体小毛稀,温度调节能力差,外界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大,所以雏鹅出壳后需要保温1~2周。雏鹅最适宜温度为23~27℃,21日龄后可脱温。温度是否适宜可根据鹅群具体表现来判断,温度过低,雏鹅表现扎堆;温度过高,雏鹅则四散、张嘴喘气、频频喝水、食欲减退;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分散、肢体伸展。为防止雏鹅扎堆,必须严格控制其饲养密度,一般直径50 cm的圈栏中可饲养7日龄以内的雏鹅15只左右;7日龄后,每栏以养10~12只为宜。
湿度对雏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湿度会使雏鹅体热散发快,导致雏鹅感觉冷,易引发感冒、拉稀和扎堆;高温高湿易引起病菌大量滋生,造成雏鹅发病率上升。
1)雏鹅7~10日龄即可选择晴天、无风、水温在22~30℃的浅水池,开始第1次放水。放水前,先将雏鹅喂至7~8成饱,然后任其自由下水嬉戏,初次放水以2~3 min为宜,以后任其自由戏水,一般每天放水2~3次。
2)从舍饲转为放牧要逐步进行,以免造成应激。雏鹅初次放牧时间,可根据气候和健康状况而定,一般热天在1周龄左右,冷天在2~3周龄。第1次放牧必须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牧地牧草青嫩,离水源较近。注意每天放牧的次数应由少到多,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饲喂量,以增加放牧时的采食,待放牧后再酌情补喂精料。
预防雏鹅疫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于购进的苗鹅,如果其母鹅未注射小鹅瘟疫苗,就要对雏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对于雏鹅易发的白痢病,可用盐酸环丙沙星50 g,兑15 kg水,3次/d,连续5 d即可预防;对于临床症状较严重的雏鹅,可用鸡鸭鹅速效救命液滴鼻、饮水,或肌肉注射菌毒杀,效果显著。雏鹅阶段的兽害主要是猫、鼠和蛇,但危害严重的还是鼠,所以育雏时应在舍内饲养,育雏人员应就近住宿,晚上要用灯光照明,以便夜间照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