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莹 解放军第113医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040
自2001年,我院启动“军卫一号”工程以来,其中的护士工作站子系统已成为我院护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平台和依据。原有的护士工作站仅限于对临床护理中的医嘱处理和出入院病人一般信息处理,明显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1]。经过对护士工作站的多次升级以及护理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我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从细节性、实用性角度对我院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护士工作站的基本功能为协助病房护士对住院病人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其信息来源于护士手工录入以及入院登记、医生工作站和住院收费等多个系统的资料,并能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到各相应系统[1]。经过不断自主研发与更新,目前我院所使用的护士工作站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应用。
1.1 医嘱处理和执行 通过护士工作站,可以实现医嘱批量转抄、处理、校对、费用计价、分类执行单打印、摆药、检查化验单条码打印和单病人输液巡视卡打印等功能。该项模块功能的实现将护士从过去繁琐的手工医嘱转抄处理执行中解脱出来,大大缩短了非直接护理时间。
1.2 护理文书书写录入 包括入院评估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体温单、生命体征观察表、健康教育评价表、交班报告、压疮评估单、在院及已出院病人文书修改管理。护理电子病历的建立节省了护士花费在文书书写上的时间,而各种病历模板的建立避免了多数发生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差错,同时也方便了校对、修改。
1.3 护理办公系统 包括住院病人床头牌打印、膳食管理、费用清单管理及科室成本支出与收入查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排班管理、排班查询、特护病人特护费月报表、意外事件报表、各类物资请领。该模块的建立使护士长与护士不再需要进行各种纸质单据、报表的填写,通过护士工作站即可实现护理日常工作的平行、上行传达,在简化护士琐碎工作程序的同时,使护士长的管理工作更加实时、有效、便捷,也将时间还给了护士和病人。
通过护士工作站进行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传输、储存,有效减少了护士花费在医嘱文书和各类琐碎事务处理上的时间。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程序智能化程度低,在人性化、实用化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
2.1 缺乏数据的有效共享 信息系统中有关基础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是靠人工完成的,系统中存储的数据是靠人来管理的[2]。而目前,由护士手工采集的数据信息需要其反复在各表格中录入,并且无法与医生工作站中录入的信息共享,不仅造成医护工作重复,也容易造成各处记录不相符,使不同类别文书间存在矛盾,从而在医疗护理文书作为法律依据使用时产生漏洞。
2.2 同类数据录入操作重复繁琐 护士在执行各类生命体征的监测医嘱后,缺少统一集中的录入窗口,需重复打开各病人的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工作程序重复而繁琐,不利于数据准确、快速地记录与处理。例如体温录入,需在每个病人的体温单界面进行数据录入,容易出现漏记、错记现象。
2.3 缺少有效的查对手段 目前对医嘱执行情况和护理数据录入情况的查对均为人工查对,需由各个班次重复校对,存在校对数据量大、交接环节多、人工校对方法机械的问题,容易发生漏查、漏对现象。
2.4 办公系统开发不完善 护士工作站只能进行单病区操作管理,无法有效地实现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的统筹管理检查,使嵌入到其中的护理管理模块功能简单,不能适应现有护理管理需求。目前大部分医院采取使用开发商开发的独立办公系统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利于护理工作站后台信息资源的提取、共享。
3.1 实现后台数据共享 病人病例信息、临床信息的大量采集,要和医生工作站做有效连接[3]。通过整合各系统和同系统中各表格内相同的数据内容,实现只要在一处表格录入,即能在其余各表格、各系统中实时更新相关数据的功能,加强病人护理信息与医疗信息的关联度。
3.2 集中化录入全科病人同一类别数据 面对大量、多种类护理的发生,需要高效的数据收集手段[3]。包括各类生命体征数据、部分计价项目的集中录入等功能,实现在同一窗口进行全科病人同一项目数据的操作,大大简化了原来重复机械的工作流程,并且也方便了另一班次的核对、检查。
3.3 自定义医嘱筛选 可在执行单打印菜单中自定义医嘱条目,根据工作需要检索单类医嘱,并进行单病人或全科病人单类医嘱执行单打印,使护士不再需要从每日护理执行单中手工进行各类护理操作的分类统计,避免医嘱漏执行。
3.4 开发护理管理系统 基于护士工作站的数据信息来源,联合信息科开发护理管理系统。该系统作为护士工作站内各种信息终端处理软件,除可实现对各科室护士工作站内所有内容进行集中查询外,还可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等进行查询统计,生成对比量表,从而实现了护理行政、护理质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评价、护理成本、护士工作负荷等综合信息管理[4,5]。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有效减少护士花费在非临床护理操作中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临床,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护理信息化建设是护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经之路,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6]。不断地完善“军卫一号”工程护士工作站功能,开发相关护理管理系统,建立强有力的临床支持系统,推行优质、高效、低耗的护理服务流程,成为有效节约护士非直接护理时间的最佳途径之一,继而得以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更好地落实到临床工作中。
[1]钱桂香.护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16-18.
[2]程薇.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6,8(2):142-143.
[3]程薇.对发展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33-534.
[4]许燕,孙国强,李包罗.护理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22-624.
[5]李红,张琼瑶,王小芳,等.病房护理人力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1,16(5):262-263.
[6]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2008,(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