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郎扎西
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兽医站,青海海北 812300
青海省海北州大部分牧区属高原湿润性高寒气候,年均气温0.1℃,年降水量764.6mm。每年雨季来临,藏羊腐蹄病感染发病率达10.0%~25.0%。藏羊每年从5月下旬或6月开始发病,7-9月达高峰,10月上旬逐渐下降。病羊由于跛行,不能随羊群采食;或因继发蜂窝组织炎,而被淘汰。因此,腐蹄病的防治在藏羊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病从被污染的草场、畜圈、牲畜集聚场所、道路和交易市场等存在病原菌的地区传播;患羊及带菌羊也能传播。温暖、潮湿的气候是本病传播的必要环境,潮湿的环境可致组织浸解,从而增强藏羊对坏死菌的易感性。有许多因素可诱发此病,结节状菌是主要的感染源,先前感染融合性坏死杆菌而导致腐蹄病的发生;而放线菌、化脓菌可提高羊蹄对前2种菌的易感性;如果藏羊接触恶性结节状菌,则可致恶性腐蹄病的发生。
轻微的腐蹄病以趾间组织的炎症和坏死为特征,蹄叉角质崩解,蹄底和蹄壁支架组织分离。恶性的腐蹄病以出现严重的跛行为特征,并且从脚跟附近的轴表面开始硬化。严重病例,角质层可以从组织中分离出来,感染区可能产生有恶臭味的排泄物,腿部可能受感染;放牧时,病羊1肢或2肢呈现剧烈跛行,前肢跪地采食,行走时常3肢跳跃前进。
病羊蹄冠和蹄踵部温热、有恶臭味、畸形、肿胀、触压敏感,时间较久时,坏死性炎症常蔓延至腱、韧带、关节和骨胳,并往往伴有体温升高、消瘦等全身症状。对于恶性腐蹄病,可根据藏羊出现的趾间皮炎和跛行症状而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患羊蹄部趾间排泄物病料的抹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表现阴性,可发现大的弯曲触须形状的结节状杆菌。
要将藏羊腐蹄病与口蹄疫、蹄脓肿及其他非特异性化脓菌的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口蹄疫病牛羊等偶蹄兽会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病,呈大流行,同时在其口腔粘膜、乳房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和烂斑;而藏羊腐蹄病主要侵害角质层和蹄底软组织,挤压时有少量的脓液流出,并且没有口腔病变。羔羊易感藏羊腐蹄病,常见2蹄发病且2趾同时被侵犯;而蹄脓肿仅感染成年羊,且仅限于1趾。非特异性化脓菌感染时,常呈散发,发病羊只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病原菌主要是化脓性球菌、杆菌等;而藏羊腐蹄病多发生在地面潮湿、牧草生长旺盛的夏季,其病原菌主要是腐败梭菌及坏死杆菌。
1)用食醋、双氧水冲洗病羊患蹄,对创洞较深、有腐败脓汁外流的患蹄,先削除蹄部腐烂坏死组织,然后用药棉蘸20%的硫酸铜溶液或碘酒涂抹于患部,再用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等量混合粉直接撒敷在创口上,并用绷带包住药品,确保感染组织接触药品,利于治疗。
2)每只病羊用青霉素2 000~3 000IU/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土霉素20mg/kg体重,每72h皮下注射1次;红霉素3~5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通过药物比较试验,10%福尔马林和青霉素合用治疗藏羊腐蹄病,治愈率达92%[1]。
3)在条件干燥时,使用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和罂粟碱,20mg/kg体重,每48h肌肉注射1次,对恶性型病例的疗效可达95%。
根除恶性腐蹄病是有可能的,但很困难。特别是那些常年在潮湿地区生长的羊群,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1)将严重感染及治疗无效的羊只进行隔离;干燥季节淘汰病羊;将受影响和未受影响的藏羊均放到先前没有使用过的牧地或小牧场中进行饲养。
2)在腐蹄病常发地区,对羊群用15℃的5%福尔马林药液或15%ZnSO4(ZnSO4比福尔马林危害性小,不染羊毛、不易中毒)进行蹄浴,1次/周,30 min/次,2~4次即可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
3)春秋季节来临前,给羊群进行预防接种(腐蹄病往往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发生),隔6周再接种注射2次。
4)保持圈舍干燥、卫生,不到低洼潮湿的沼泽地放牧;优化藏羊品种,选择免疫力较强的品种,可防止腐蹄病的发生。
[1]旦巴.10%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藏羊腐蹄病的治疗试验[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8):25.
[2]张玉青,张海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藏羊腐蹄病[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