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2011-12-09 12:06连宇辉刘裔武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脓液化脓性鼓膜

连宇辉,刘裔武

(茂名石化医院,广东 茂名 5250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模、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以长期持续或间隔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征[1],本病为耳科常见病,目前专家建议以局部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并结合负压吸引清除分泌物治疗,严重者结合手术清除病灶治疗,不主张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注治疗。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使用广谱抗生素静注并结合中药服用也能达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2月于我院施行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0例(140耳),其中男69例,女51例,男女之比1.35:1;年龄4~69岁,平均23.46岁;患者的平均病程大于6个月。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人(69耳)和对照组60人(71耳),两组中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及疾病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 临床症状[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在于听力会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经常会伴随着耳鸣、耳闷胀、压迫感、耳痛、耳流脓、耳道或耳周麻木感之类的症状,有时候也会出现复听、眩晕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听力障碍,甚至伴有全身症状。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头孢呋辛钠2.5g配0.9%氯化钠注射液静注,1次/d,10天为1疗程,结合服用中药,药方:柴胡10g,黄芩10g,白芷7g,皂刺10g,川楝子10g,半夏10g,白蒺藜10g,麦芽10g,莱菔子8g,陈皮6g,枳壳10g,茯苓10g,1剂/d,煎成400mL,分早、晚各服1次,其中气虚、阴虚、热盛者随证略予加减,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4次/d,并结合负压吸引清除分泌物,据病情轻重,每1~2日吸引1次,10天为1疗程。所有患者第1疗程完毕后对疗效进行统计总结,停药10天后对症状体征进行复查。

1.4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内耳流脓停止达到干耳的目的,鼓室炎症消失3个月以上未复发并且听力有所改善,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有效:在用药期间内耳流脓暂时缓解,停药后不足3个月复发;无效:治疗后干耳没有得到恢复、听力没有提高。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69耳,干耳48耳,占69.6%,气导听力提高>10GB者41耳,占59.4%,鼓膜穿孔愈合12耳,占17.4%,56人有耳部症状改善主观感觉,占81.2%,停药10天后复查,除5人因感冒及洗澡耳中入水,出现轻度症状反复(耳内渗出清稀液体少量),其余患者均稳定。对照组71耳,干耳22耳,占31.0%,气导听力提高>10GB者25耳,占35.2%,鼓膜穿孔愈合5耳,占7.04%,43人有耳部症状改善主观感觉,占60.6%,停药10天后复查,有7人7耳症状反复(耳内再流脓液),其余患者稳定。

两组在干耳、气导听力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慢性中耳炎常常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后遗症,或慢性鼻咽炎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是听力减退、耳鸣、耳内疼痛、耳内流脓。在哈欠、打喷嚏或擤鼻涕时,因咽鼓管(即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一条细狭管道)暂时开放,可感到耳内堵塞感有片刻好转,也证明其病与咽鼓管关系密切。起病时,耳部疼痛、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而耳痛及听力下降可能是首发症状。急脓耳则是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发生率高,本病可发于任何季节,时间长则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主要的致病机理就是化脓性细菌入侵所造成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炎、变态反应和鼻咽部堵塞不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正常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因为中耳粘膜受到细菌感染时间长成为慢性病变,甚至导致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如急性炎症缓解2~3个月后仍继续流脓,提示病变已进入慢性。

有学者认为慢性脓性中耳炎耳内病灶常为两种以上化脓细菌混合感染,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注难奏效,慢性中耳炎因鼓膜穿孔,鼓室腔暴露于空气中,咽鼓管的持续性炎症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导致中耳腔的反复感染,其特点为长期流脓和间歇性流脓,脓液呈粘性和半粘脓性无异味、不痛[4]。鼓膜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大小不一,X线显示乳突无骨质缺损破坏,但可以引起听力下降,一般不严重。头孢呋辛钠是一种第二代头孢菌素,使用时对敏感菌可显示良好的杀菌作用,笔者认为,使用抗生素静注能使局部细菌数量及感染范围有明显减小,但要治愈本病,还必须稀化分泌物,同时减少渗出,改善微循环,稀化血液,加快粘膜恢复再生,减轻肉芽水肿,增强局部组织免疫力,故临床有专业人士在治疗本病时结合使用生物制剂、激素、抗过敏药等,如靡蛋白酶有生物酶作用,使某些变质脂类和蛋白质水解,因此可消化脓液、积血坏死组织,起创面净化、消炎、消肿作用[5]。地塞米松、西替利嗪、钙剂都能减轻粘膜水肿,促进水肿以及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谐同消炎的目的,增进效果。所以抗炎和生理调节是本病治愈的关键,抗炎和生理调节成功,还能使耳咽管尽早通畅,病例观察中,一次治疗能干耳者都是耳咽管通畅者,连续4次治疗无效的4耳,均是耳咽管阻塞严重者。研究者还在治疗中发现,一般而言,治疗次数的增加和炎症的状态逐步得到控制以后,患者的耳咽管由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渐转为通畅,鼓室随之转干燥,病症得到改善。抗过敏药、激素、维生素、免疫调节剂只有某单方面生理调节的作用,缺乏综合生理调节功能,反观中药,若能准确辨证,综合考量,则能达到甚好效果,在减少渗出、改善微循环、稀化脓液、加快粘膜恢复再生、减轻肉芽水肿、增强局部组织免疫力方面有显著效果。笔者经实践观察,认为柴胡、白芷、白蒺藜在减少渗出时起到良效,茯苓、陈皮、黄芩、枳壳、半夏在减轻肉芽水肿、增强局部组织免疫力方面效果明显,皂刺、川楝子有稀化脓液功能,故慢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极大的研究发展前景。

[1]张新平.中医辨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2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5(4):352-353.

[2]张晓彤,张青,任晓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5):293-295.

[3]尹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8例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6,8(1):55-56.

[4]吴志学,郭伟,陈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7(3):136.

[5]韦福依.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5(10):89.

猜你喜欢
脓液化脓性鼓膜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中的价值体会
耳内镜、耳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应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对其听力改善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比较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知了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
鼓膜穿孔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