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平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因万古霉素治疗范围较窄,一直在大城市大医院作为三线药物应用于临床,基层医院使用频度不高。但近年来,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的增多,以及难辨梭菌(CD)为酿成主因的抗生素相关性的伪膜性肠炎的用药需要,万古霉素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也日渐增多,其合理使用是基层医院临床药师越来越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50多年里,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现象导致了抗生素制剂的滥用。在这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之前一直作为对付耐药菌的最后防线、临床使用量很小的万古霉素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最近20年中临床用量快速增长。由于各种抗生素制剂的滥用,过去10年来,全国各地大医院发生葡萄球菌耐药情况的比率总体增长了10%~30%,该数据表明,我国住院患者中发生交叉耐药感染现象已十分严重。为对付这些越发耐药的菌株,万古霉素类抗生素也已经走向一线临床用药。但我们应非常谨慎地使用万古霉素,因其肾毒性及耳毒性均较大,特别是儿童及老年患者,只有在有明确指征时才能选用。如确需应用万古霉素,应在治疗过程中对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并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万古霉素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妊娠期应避免使用;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应调整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的注意事项主要有:禁止用于对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宜用于:①局部用药;②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③MRSA带菌者;④预防用药。对可用药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听力改变,必要时监测听力。妊娠期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测,据此随时调整给药方案,哺乳期患者如需用药,在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万古霉素应避免与麻醉药合用,因合用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必须合用时,两药应分瓶滴注,同时减缓万古霉素滴注速度,注意密切观察血压。另外,应避免将本类药物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时间:迅速点滴万古霉素可发生类过敏性反应,有时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样表现。在中华医学会组织调查临床万古霉素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医嘱均未注明静脉滴注时间。另外配制液浓度和点滴速度也应与血药的峰、谷浓度有关联,故要求0.5g的药物至少溶于100mL稀释液,滴注时间应不短于60min。
临床不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疗程不够,未能有效清除致病菌;肾功能不全患者,未遵循首剂饱和原则;肾功能不全患者虽考虑到首剂饱和原则,但使用剂量较低,无法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时,未能按相关原则调整用药间隔,导致药物中毒;肾功能不全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采用常规剂量万古霉素;医嘱无静脉滴注时间。
有关文献显示[1-2],存在不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现象的病例占27.0%,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在未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时,仅凭经验选用了万古霉素。一般来说,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越早,感染治愈率越高,但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准确率仍十分有限;②当患者并发非敏感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时,仍继续使用万古霉素;③治疗时间过短或过长。有些医院万古霉素平均用药天数(9.18±7.31)d,最短1d,最长41d,万古霉素使用疗程超过21d也是肾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④联合用药比例达到55%,合用氟康唑的比例较高,多与万古霉素联用的还有喹诺酮类、呋塞米等药物,但万古霉素的肾毒性与合用喹诺酮类、氟康唑、袢利尿剂等药物密切相关。
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联合使用的占58%,高于30%的国际平均水平。我国抗菌药物使用量占到30%左右,部分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只占所有药品的10%左右。为此,2004年有关部门编制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8年、2009年卫生部二次发出《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抗菌药物实行 “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特殊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的主要为: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属于“特殊使用”类别,使用该药必须遵循相关要求:必须经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开具处方后才可使用;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不宜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情况主要有: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抗生素经验治疗;用于预防留置于中央或外周静脉内导管或血管移植物的感染;消化道的选择性去污治疗;肾脏功能衰竭患者β-内酰胺敏感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用万古霉素溶液进行皮肤黏膜表面的冲洗和喷洒。
为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感染类型已确定的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当病原菌获得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已获结果后,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直接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肾功能正常患者,推荐方案为每12h使用的剂量为1g,给药时间应超过2h。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一般做法是:肾功能减退患者给予首次冲击剂量0.75~1g后,根据肌酐清除率(Ccr)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Ccr>80mL/min,给予成人常用量;Ccr在50~80mL/min,每1~3d给1g;Ccr在10~50mL/min,每3~7d给1g;Ccr<10mL/min,每7~14d给1g。维持剂量可用下式计算:维持剂量(mg/24h)=150+15×患者Ccr(mL/min)[4]。医嘱上应注明静脉滴注的药物浓度和时间,0.5g的药物至少溶于100mL稀释液,滴注时间应不短于60min。
同时还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的毒副反应为耳、肾毒性,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其生命。当血药浓度>80μg/mL持续数天后即可发生耳毒性,血药谷浓度>10μg/mL,易发生肾毒性。由于万古霉素代谢90%由尿排泄,故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毒性反应,对于这样的情况单用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会受到局限,因为这些公式是事先假定药物排泄同肌酐清除率成线性关系,假定吸收、分布、肝功和蛋白结合率在肾衰时是正常情况,也不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因此,为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建议使用万古霉素时,应监测血药浓度以随时调整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使血药浓度维持在峰值为33~41μg/mL,谷值为5~10μg/mL,出现耳、肾毒性时应立即停止用药[5]。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时间还不长,需要一个逐渐成熟并得到临床医师认可的过程,同时,临床药师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水平。万古霉素虽然在临床使用时间较长,但由于一直属于三线用药,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由此更反映出加强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因此,临床药师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1]孙捍卫,降文兰,朱铁梁.万古霉素的国内应用和不良反应概况[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9):816-818.
[2]吴本权,唐英春,张扣兴,等.E-test试条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检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49-251.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864.
[4]REESE R E,编.郭仁宣,苏东明,译.抗生素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07.
[5]张抗怀,黄泰康.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