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幸 解放军第252医院消化科,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必要延续,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护士的启蒙阶段;而护生临床实习质量除与实习医院的教学管理体制、临床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关外,还与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1]。由于就业困难、学业任务重、环境和角色的突然改变,加之护生的心理成熟明显滞后[2]等原因,使护生在实习早期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和无所适从,中期表现为自满和松懈心理,后期产生厌倦心理[3]。为此我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护生心理状况和压力源,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1 研究对象 2005年7月-2009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602名,其中本科生128名,专科生371名,中专生103名,男性11名,女性591名,年龄17~23岁,实习总时间均为10个月。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压力源量表对实习护士进行压力水平评估。压力源量表由笔者根据访谈情况,参考相关文献[3]设计而成,共有2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个人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第2部分为压力源,包括就业压力、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工作性质与内容、监督与评价病人情况、病房环境与设备、教学情况6个方面,共20个项目,每项分为4个水平,从没有压力感到重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将压力的水平根据均数的高低描述,并将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以下为低水平的压力;均数在1.01~2.0之间为中等水平的压力;均数在2.01~3.0之间为高水平的压力[4]。
1.3 调查方法 在护生实习2周和实习结束前1周,由经培训的教学总辅导发放问卷,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收回率为100%。
1.4 解决对策
1.4.1 培训教学总辅导:在每个科室选拔1名(共38名)有带教能力且热爱教学工作的护师及以上的护士担任“教学总辅导”职务,进行8学时的脱产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教学总辅导职责(由护理部统一规定)、护理教学查房、护理科研和上述研究工具的使用。聘请院内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教学专家授课,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考核。
1.4.2 实习早期的干预:教学总辅导从护生进入科室起,给予热情的关注、细致的环境介绍,并根据每个护生的学历情况分配给相应的老师。本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且本科学历的老师带教;专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且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带教;中专护生由护师带教。让护生感到被重视、被接受,消除她们的紧张、恐惧、畏难心理,使护生在充满温馨的人文环境里工作、生活、学习。同时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和基础知识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4.3 实习中期的干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弱项指导。如不同学历的护生对“接触传染性疾病”、“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均有高水平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全院护生进行“职业防护”、“如何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知识讲座。中专护生和大专护生对“就业困难”有高水平的压力,采取开通咨询电话、提供就业信息等方法帮助她(他)们就业。男护生对“社会对此专业的看法”有中等水平的压力,采取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本科护生和中专护生对“出现差错的能动性”有高水平的压力,进行“护理与法”的专题讲座,让护生理解他们的法律身份。对抑郁不太严重的护生进行心理咨询,对抑郁中等严重的护生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同时注重培养服务理念和掌握专科护理及疑难危重病人抢救技术。
1.4.4 实习后期的干预:随着实习时间地增加和临床工作经历地积累,护生工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始下降,单纯的日常护理工作丧失了吸引力,产生厌倦心理,此期的临床教学应增加新的内容,如护理科研和毕生论文撰写指导,使实习后期的教学工作圆满完成。实习结束轮转下一科室时,由教学总辅导将护生和实习鉴定表一同交给下一科室的教学总辅导,并介绍每一名护生的实习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工作。
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干预,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明显降低。有研究显示[5]:大学生中常见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压力(61.9%),这与本研究相符。目前国内各个城市的三级医院招聘护士对学历要求较高,而护生的就业目标都集中在三级医院上,因此本科生就业压力相对较轻,属中等水平的压力,专科生和中专生均有高水平的就业压力。调查中发现带教老师的态度是实习护生常见的压力源。护生在临床学习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与临床教师共同相处的,带教老师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6]。3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态度”的压力属中等水平的压力,但本科生对“带教老师的态度”的压力与中专生、专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能是因为他们学历相对高,承载着老师的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如果带教老师表现出不满的言行,会加重心理压力。因此,带教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他们在工作中受到挫折时(如来自于病人的指责和拒绝),要多鼓励少批评,同时给病人进行讲解,取得病人的合作,使他们的工作顺利开展;当护生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时(如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要多指导少旁观;当护生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时(如得到病人表扬),要多奖励同分享,让他们了解老师对护生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本干预方法在心理评估和压力源评估的基础上确立的,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使实习护生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帮助其消除心理危机,提高对护理专业的适应能力,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 吴蓓雯.护理本科生临床前期实习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7-8.
2 陈慧,王茂桂,刘玉静.影响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的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81-82.
3 陈春荣,郑惠新,侯秀琼.护生临床实习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及教学指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41-43.
4 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5 王玉洁,张秀梅,王玉红.护生心理问题诱因分析〔J〕.护理研究, 2004,18(12):2153-2154.
6 杜玉凤.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 2004,4(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