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高
(河南职工医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南郑州 451191)
心理科学
跳远起跳心理因素分析
李 高
(河南职工医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南郑州 451191)
目的 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和赛前的心理调控能力,使心理训练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访问法和专家访谈法对 180名跳远运动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结果 跳远运动员心理素质发展的总体水平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运动员情绪调控能力不强,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不明确。结论 影响我国跳远成绩的因素是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专项心理素质不好,起跳能力较差等。
起跳;心理因素;心理训练;分析
随着科学训练和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心理训练认识更加清楚。过去人们习惯地认为训练、比赛主要消耗身体能量,只要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现在科学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仅消耗身体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平时没有良好的心理训练,即使得到良好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在比赛中也很难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对参加河南省第 16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河南省第 22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 180名男、女跳远运动员进行现场比赛跟踪调查。
1.1 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系统地查阅了跳远起跳心理因素的相关资料,并对此深入的了解。
1.2 逻辑分析法 采用划分、类比、归纳、判断等思维形式,并结合系统科学思维方法,对 180名跳远运动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
1.3 观察访问法 对参加河南省第 16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河南省第 22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男、女跳远运动员进行现场观察记录,并口头访问调查一部分运动员。
1.4 专家访谈法 访问有关体育科研和运动心理学科研方面的专家,征求他们对研究内容的设想,并向他们咨询对该科研现状的看法。
2.1 当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 180名跳远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跳远运动的心理训练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比赛中发现,运动员发挥失常、出现动作僵硬、起跳不果断,害怕犯规、求胜心切等心理因素,从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率偏低,未上板率更低。见表 1。
表 1 跳远运动员分析统计表[n(%)]
另外教练员的指导缺乏科学理论,单凭经验、具体表现是:
第一、选材的科学检测力度不够。忽视运动员智力和个性的遗传因素,绝大部分业余教练员选材仅停留在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的遗传因素测试。第二、心理训练力度不够。教练员只重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训练,忽视心理训练。第三、心理训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不同,各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与其特殊的竞赛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能力。然而,不少教练员忽视各项目的特殊性,一刀切地采用一般心理训练方法,从而缺乏针对性,心理训练的效果不佳,造成运动员竞赛场上心理素质弱,影响应有水平的发挥。第四、赛后总结缺乏深入细致的心理帮助。调查显示,相当部分教练员忽视赛后总结、赛后恢复、赛后运动员精力和心理调整,造成不少运动员厌训、厌赛[1]。
2.2 心理因素对跳远起跳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踏板不准确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①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或捣小步。②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③一心想取得好成绩,而使动作技术变形,破坏已有节奏。④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造成这四种情况原因是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注意力,当运动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助跑踏跳的兴奋中心就不易形成,受大脑支配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则是精神过于集中在踏板上,而使神经过于兴奋,因而降低了准确性。为了提高助跑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2]。例如可以采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表象法、心理暗示法等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2.3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从心理训练角度看,赛前有三种心理状态:第一、最佳竞技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运动员具有清醒而坚定的自信,积极参加竞赛的愿望,为争取胜利准备顽强斗争的决心。赛前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而是长期重视心理训练的结果。美国 NBA职业篮球联赛中火箭队在上半场比赛中保持一度领先,到了下半场却屡次被对手翻盘而惜败[3],据专家分析,火箭队的失败,主要是赛前求胜心过切,心理压力大,比赛中情绪过分紧张,动作失调,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而影响了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很显然,火箭队主要输在心理状态上。第二、激动状态。这是赛前最适当的情绪兴奋的出现,往往不能与起赛时间吻合造成的[4]。运动员在赛前有时过早的出现最适当的情绪兴奋状态,或是比赛因故推迟,都会引起运动员的过度兴奋情绪,出现激动情绪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在赛前几天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心神不安,坐卧不宁,使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往往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颤抖、口渴尿频等症状。是由于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而抑制过程减弱造成的,会消耗运动员精力与体力,给比赛带来不良后果。第三、淡漠状态。赛前淡漠状态的出现,一种原因是赛前训练引起过度疲劳尚未消除,适宜的兴奋情绪尚未到来;另一种原因是激动状态引起超高水平兴奋后,逆转为超极限的抑制,使兴奋水平急剧下降造成。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员,一般表现是对竞赛情绪低落、漠不关心、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体力显著下降、知觉注意过程强度显著减弱,甚至不愿参加比赛。因此如何调节其赛前的兴奋程度,保持赛前最佳的心理状态,对比赛具有重要意义。
2.4加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 心理准备状态是运动员运动时一定的心理倾向、专注倾向的表现,对项目的动作具有定势作用。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将不自觉地、甚至无意识地对动作产生影响[5]。注意的指向性是学生对与运动有关的事物有选择地反映的心理活动,同时离开无关的事物或活动。运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调控着注意的指向性,也就是说学生运动时注意的指向性有意或无意地受当时心理准备状态的影响。在教学训练中,要不断加强对跳远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从心理控制点理论分析,正确的心理训练应该在各个层面将自己的注意聚焦于自己能控制的方面或动作上,而认可或回避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动作上,才能表现出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达到训练的理想效果[6]。
2.4.1 加强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肌肉力量增大,应变能力强,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技术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相反,焦虑情绪则使运动员产生烦躁、紧张、犹豫不决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运动能力影响比赛成绩。
2.4.2 加强稳定赛前情绪的培养 情绪是心理表现,稳定情绪必须具备一种适宜的心理准备,它包括比赛的动机是否明确,训练、参赛意识是否强烈,及运动员所需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借助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运用正确的表象和默念,自我暗示等方法及教练员准确的提示和对动作的正确分析等,使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意识)与第一信号系统 (肌肉、感觉)的刺激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联系,经过反复强化,运动员的整个技术动作由“泛化”阶段进入到“自动化”阶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意识盲目的程度减少了,动作的知觉水平相应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情绪对运动过程的动作影响。
2.4.3 加强比赛环境、比赛气候和比赛气氛的培养在比赛中,诸如环境、气候、气氛及对手的表现等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情绪,为克服不良影响,除采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上这一措施之外,还可采用信息回避的措施,如在比赛中想一下跳远的整个技术动作,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的那一瞬间,把思想引到自身内部感觉,思想专一、心跳畅通有力等,使心情趋于平静。
2.4.4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集中注意力训练是较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不为其他事物所干扰的心理训练方法。集中注意,可使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对其他刺激感受降低,有助于迅速掌握运动技能。集中注意训练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明确要求,自觉控制情绪,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做到全神贯注。从而发挥出优异的比赛成绩。
2.4.5 加强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 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为目标,预先教会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并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运动员无论面对任何复杂而困难的局面都会保持清醒,并主动地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控到最佳水平。因此,可以说每个运动员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每一位教练员也都需要重视心理学的工作[7]。
3.1 结论 跳远运动员心理素质发展的总体水平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运动员情绪调控能力不强,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不明确。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和赛前的心理调控能力,使心理训练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影响我国跳远成绩的因素是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专项心理素质不高,起跳能力较差。
3.2 建议 ①在以后的跳远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思维、想象以及快速、准确、灵活的操作能力和运动表象能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以便在竞赛条件下形成各种迅速而准确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②巩固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的心理素质,培养专项运动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和气质等个性特征。
[1] 李鸿江.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之—跳远[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5-28.
[2] 郭红斌.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定向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45-146.
[3] 李振斌,王保成.田径运动技术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教学法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4):66-68.
[4] 丁秀峰,李新旺.心理学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77-85.
[5] 任卫华.关于尽快形成跳跃心理定向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14(2):75-76.
[6] 张良平.男子三级跳远第一跳起跳与跳远起跳角度特征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04-107.
[7] 易 强.跳远起跳技术及训练的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06(16):146-147.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Long Jump
L I Gao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M 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 orkers,Zhengzhou Henan451191,China)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athletes’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pre-match psychological control ability,in order to make mental training service more effective.M ethods The writer used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ing method to research 180 brood-jump athletes.Results Jump athletes’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was good,but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athletesmood requlation capability,mental readiness and notice directionality.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ntrastire analysis,thewriter finds that long-jump performance is affectedwith run-up speed,special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echnical capability.
jump;psychological factor;;psychological practice;analysis
R 395.6
A
1008-9276(2011)03-0301-03
2011-05-05
李 高 (1982-),男,河南省扶沟县人,本科,助教,从事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责任编校:赵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