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肖 解放军第252医院心内科,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已成为目前确诊冠心病,以及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二尖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它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有密切关系。我科自2006年7月-2010年9月共行心脏介入手术650例,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术中能积极配合以及术后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使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650例患者中,男400例,女250例;年龄 3~81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行冠脉造影术350例,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200例,射频消融术50例,左右心导管术50例。
2.1 术前干预 术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焦虑、抑郁和消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患者术后康复。对于新入院患者,护士应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而造成的孤独、恐惧、忧郁以及焦虑的心理。术前除常规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外,责任护士应专程向患者充分讲解疾病知识,介绍手术基本过程以及介入手术与外科手术相比的优越性,并介绍负责该患者手术的医生的主要技术专长,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和安慰,并请来术后康复患者,以亲身经历讲解手术过程和感受,引导其学会对生理活动和情绪的自我调节,消除其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
2.2 术中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局麻状态,对手术的情况能够倾听和猜测,为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猜忌,术中医护人员一般应用专业术语交谈;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主动询问是否有不适。对情绪紧张的患者,一边观察病情变化,一边与其交谈,利用技巧分散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一方面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减少患者因情绪紧张而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引导患者专心与医护人员配合,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等,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3 术后干预 由于术后患者术侧肢体需要保持伸直6~24h,有的还需更长时间,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护士除了讲解卧床休息及保持术侧肢体伸直的重要性,还需指导患者应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暗示疗法,消除其烦躁情绪。
2.3.1 饮水的护理。术后一些患者因为惧怕排尿影响伤口,而不敢喝水,护士应向患者讲解多喝水或牛奶,增加尿量,能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以减少因手术过程应用造影剂而造成肾损害的等重要性,患者基本都能配合。
2.3.2 对心功能良好患者的护理。对于心功能良好患者中的患者角色强化,依赖性较强者,术后一般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肢体血栓的形成。几乎所有介入手术的患者都能做到,从而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
2.3.3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术后30m in~1h,如患者无特殊情况,护士应鼓励患者进食容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有的患者惧怕排便对伤口的影响而不敢进食,护士并没有就这一问题给予详尽的解释,说明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再次指导正确的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包括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鼓励他们正确对待饮食问题,使多数患者都能接受。交代家属在不影响疾病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嗜好,以增进食欲,保持营养。告诫患者避免饱餐,忌辛辣食物。通过这些方面的护理及心理疏导,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术后的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项诊断及治疗心脏疾病的先进技术,但心脏介入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正常的、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我院介入中心实施的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能反映并满足患者对介入手术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患者对介入手术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患者了解心脏介入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特点,使其产生安全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保持稳定有明显作用;护理人员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对患者充满理解、尊重、关心和体贴,能让患者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从而使患者以良好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了因情绪变化引起的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控制了患者的应激性情绪,克服了患者消极的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起到药物无可取代的作用,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手术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