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娟 郭文有 魏 玲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2005年以来,我院通过加强医院质量文化建设,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程实时质量监控和“缺陷管理”,推进了医院质量管理的程序化、科学化、基层化,努力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卫生部组织的2008年“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中得到了好评,专家认为我院缺陷管理真正落实,通过建立医疗监控体系,打造质量文化,推动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现将我院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1.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原则,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标准意识。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月活动,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文化及服务艺术,改善服务态度,在全院形成一个“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打造以护理为龙头的优质服务体系,将“两个不能,六个之前”作为优质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即“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能说‘不',辅助支持系统对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提出的合理需求不能说‘不';帮助在患者求助之前,解答在患者询问之前,服务在患者要求之前,沟通在诊疗实施之前,巡视在红灯闪亮之前,质控在问题发生之前”。护理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实行整体化护理,推出一系列优质服务举措,受到患者的高度评价,其中保健中心护理组获得了“河北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称号。
1.2 开展全方位、多途径、多层面的质控教育工作 一是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各项医疗护理技术规章制度、质控评分标准及评估方法等医疗质量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在院内局域网发布卫生法规及信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讨论。二是定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维权自律、医疗质量安全讲座,开展质量控制及品质管理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定期召开质量讲评会议,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由各科主任根据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现场说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教育及讲评,提高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能力。
1.3 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新临床医师进行岗前培训、轮转和考核,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住院医师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考核危重症抢救知识,提高各层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1.4 抓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质量检查标准 一是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工作制度,如《麻醉科工作制度》、《检验危机值报告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疗缺陷管理办法》、《三基考核制度》、《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合理用药制度》等管理制度。二是健全各项医疗服务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严格各级医务人员的准入管理,医务科定期组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严格规定从事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业务水平持证上岗,并根据个人工作时间和工作能力授予不同的诊疗工作权限。
健全的质控体系对实现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的质控体系建设,明确了1名院级领导专职负责医疗质控工作,健全了医院、科室、医疗小组三级医疗质控网络,并根据各个科室的专业特点和各级人员的职责,确定了三级质控目标,明确了各级质控的职责,形成了有效的监控预防机制。一是开展医疗小组自我监控,医疗小组明确1名质控员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随时监控本小组的医疗质量动态,主动报告医疗差错情况,并及时纠正,做到了把差错扼制在萌芽。二是强化科级质控,科级质控组织每月按照科级质控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本科室质量安全自评自控,发现问题,追溯根源,认真整改,改进和提高了科室质量管理水平。2008年科室质控小组自查整改上报缺陷232例,有效防范了医疗事故和纠纷。三是加强院级质控,由质控办、医政科、门诊部、护理部、院感办、病案科、物价科等职能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质量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科级质控开展、相关质控指标的落实以及整改情况,有力推动了科级质控工作。同时,还通过印发医疗质控简报,将发现的问题通报全院,督促整改。2005年以来,共印发质控简报247期,有力推动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根据全院质量控制工作情况通报,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针对薄弱环节,确定质控重点,及时纠正质量问题。一是突出病历质量全程控制,病历质量是质量管理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针对病历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着力点、找准突破口,重点加强了医疗小组或医务人员个人、科级对病历的质控工作,实现了从病历初建、运行、归档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突出“缺陷”控制,及时查找缺陷、分析缺陷、改进缺陷,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院为加强医疗服务缺陷管理,制定了《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医疗缺陷标准》,将医疗缺陷、投诉缺陷、自查缺陷、医疗事故鉴定缺陷给予明确划分,细化了缺陷管理的内容,鼓励医务人员自查、自改、上报缺陷,定期组织基层质控进行研讨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制订对策,有效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三是突出用药合理性控制,不合理用药是目前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此问题,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制定了胰岛素、抗菌素和化疗药物等药物的临床使用规范,通过公示、通报不合理处方和停用药物等措施,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行为。
我院医疗质控体系的构建符合实施全时监控的思路,通过确立标准,实施控制,衡量成效,纠正偏差,达到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一是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扩大了质量控制的深度和广度。质控员从医疗质量的细微之处着手,严格按照自查、互控的方法和程序,多渠道、多层次及时准确反馈第一手医疗质量信息,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全程动态监控医疗质量,改变了过去由于忽视医务人员参与、环节质控薄弱而造成的监控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出现管理盲区的现象。二是全部门监控,临床、医技科室以及行政职能部门的各个岗位都按照质量指标和具体监控方案进行质量自查和互控,做到全程性控制与重点性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与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与科间横向控制相结合等,保证了医疗质量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管理到位,质量得到强化。三是全项过程监控,检验、治疗、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质量都在监控之列,使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与开展管理年活动之前的2004年相比,2008年门诊量增长了115%,住院诊疗人次增长了15%,手术人次增长了26%,医院甲级病案率保持在90%以上,医疗缺陷、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