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品 解放军第252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已经迫在眉睫。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专科护理、尤其是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通过及时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天数。通过严密地观察及护理,特别是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了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得到控制,对病人的健康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AM I为内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3.1 术后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血压监测,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认真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1]。告诉病人多饮水,多吃利尿的食物,如冬瓜等,以使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
3.2 心理护理 手术对每位病人来说都会有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这样可直接影响病情的恢复。所以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该病人是农村的,护理人员可以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手术的原理,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真正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性小、安全、成功率高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的心理。
3.3 饮食护理 因为该病人有糖尿病所以更要高度重视饮食,控制甜食的摄入。可以适当限制饮食,进食过多会增加体重,而体重的超重是冠心病的一个易患因素。要多食清淡,含糖量低的食物,多食蔬菜、豆类食品及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鸡蛋,术后病人胃肠蠕动慢,吃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引起排便困难等问题。
3.4 活动 术后病人一定要绝对卧床休息,穿刺部位右下肢绝对制动24h,右上肢手术部位绝对制动6~8h。病人不可以自己抬头,不能弯曲手术部位的下肢,也不能侧卧;如果大小便要在家属的帮助下在床上进行。严密观察病人的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供血、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疼痛感,以防压力过大,形成动脉血栓。
3.5 疼痛的护理 剧烈的疼痛可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要尽快报告医生及时解除疼痛。
3.6 术后常见症状的护理 (1)腹胀:原因是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慢,食物不易消化。解决方法:热敷腹部,吃容易消化的食物。(2)排便困难:原因是卧床时间长,由于手术不敢用力。解决方法:使用开塞露,嘱病人不要使劲。(3)腰疼原因:病床较硬以及病人卧床时间长。解决方法:定时为病人做腰部按摩,与病人沟通转移其的注意力。
4.1 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46岁,汉族,已婚。主因间断性胸闷、胸疼6年,持续性加重21h于2011年1月29日19:35入院。病人述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胸疼,每次发作2min左右,无恶心及呕吐。入院时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重症面容,表情痛苦,全身皮肤潮湿出汗,四肢厥冷,无紫绀。体温 36℃,心率 60次/min,血 压 125/8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1~V3S-T弓背向上抬高0.2mV,广泛T波异常。入院后,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24h心电监护、经病情需要在介入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术毕安全返回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4.2 出院指导 一般4~6周病人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指导病人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并定期随访。指导病人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加强锻炼,防止过度肥胖,加重心脏负荷。平时学会自我控制,遇事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安排合理的运动,促进体力恢复。多向病人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
急性心梗病人的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口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增高,病人发病出现焦虑、恐惧,有濒死感,这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抢救时,动作要敏捷,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使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病人恢复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其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3):70.
[2] 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