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日凤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537000
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是为手术患者和医生所提供的护理技术、护理服务的效果及优劣程度,也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对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本辖区12家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旨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患者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对医院造成的负面影响。
1.1 法律意识淡薄,知识陈旧 对新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不认真学习,规章制度陈旧,信息传递不通畅。消毒方法的选择不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选择原则,不考虑消毒物品的性质,特别是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时,没有考虑到不完全干燥的物品、吸收液体的物品或材料、由含纤维的材料制成的物品等均不适宜用该方法灭菌。对低温蒸汽甲醛灭菌不了解,与甲醛熏蒸柜混淆,把使用过的手术缝线、骨蜡、管道、电刀头等采用甲醛自然挥发熏蒸柜消毒。手术器械包布破损,无菌物品仍然用储槽盛放,化学灭菌指示卡过期,手术器械包没有灭菌质量追溯卡,手术器械仍采用戊二醛浸泡消毒。
1.2 质量管理缺位,职责不清 护士长没有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曲解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正确导向,把项目分给护士管,过问少,督查不到位,查出问题是别人做不好,与己无关。如发生手术体位引起的压疮,器械准备不全、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术中引流管折叠、脱落,输液针头脱出、液体外渗,内用药品与外用药品混放,患者运送过程肢体的误伤,科室间交接不清,病理标本丢失或送检不及时,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医疗垃圾混放,交接管理缺位、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单涂改。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存有侥幸心理,过多强调客观原因,质量检查走过场,同样问题屡屡发生。
1.3 对护士缺乏情感管理,以罚为主 日常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对质控检查出的问题,过于强调惩罚。有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某个人身上,但可能其他人也有类似的错误,护士长不重视在护士会上反馈并共同分析原因,不利于暴露问题和改进。护士人员短缺,手术量大,连台手术和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护士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对年轻护士“三基三严”、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培训不予重视,“师傅带徒弟”式培养方法,护士只能机械地做一名器械传递“工匠”。腔镜、骨科器械、耗材由供应商临时提供,更换频繁,不给护士提供学习机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风险加大,造成对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做到前瞻性的防控。
1.4 器械设备管理无序,缺少操作规程 医院的发展购进高、精、新医疗设备越来越多,但存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重视使用,轻视保养”、“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出现故障不及时报告,与正常的混放;设备资料不健全,难进行质量追溯;对长期不用的设备不清理,配件遗失;器械性能不能定期维护检查,术中线路损坏停电出现故障、意外,导致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护士长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停留在账目管理阶段。
2.1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护理管理者应该率先掌握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责任意识、“慎独”精神严谨和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岗位责任制的自觉性,重视环节质量。护士长要抓好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包括:重点人群:新上岗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重点时段:患者入室、特殊手术体位摆放、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节假日;重点患者: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患者、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切合实际,合理分工,根据手术数量、人员情况,如职称、工作能力、年龄,优化组合,安排班次和配合手术,把奖金按职称、日常考核、工作量等指标发放,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科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2.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提高质量管理的重心和主体是护士长和护士,如何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的全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分组管理,分级“以训代考”的方法更能帮助年轻护士的成长,使其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动脑的习惯,对危重疑难病例、护理问题、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讨论分析,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专科护理内涵和质量。有计划定期轮换护士配合不同的专科手术,加快手术室持证专科护士的培养,选送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开展新项目、新设备的使用,要预先请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对护士进行培训,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
2.3 人人参与,加强质量前馈控制 把管理的重点由终末管理转变为“前馈控制”和“程序管理”,使每个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定的质量标准应更加具体和细化,操作性要强,要让护士充分了解怎样把事做正确,把正确的事做好。建立专科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反馈登记本》,各手术间设置“专科手术配合指引书”、“医生留言本”、“工作缺陷记录本”、“不良事件自愿报告表”,采取不点名、不署名,对责任人的处罚以教育为主,并加以保密,引导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分享缺陷教训。管理上则更多地关注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分析,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各种潜在的护理风险、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在调查项目的设置上注重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师、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针对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医护沟通、相互协作、护士长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对普遍满意度低的项目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只有人人重视质量管理,才能使质量控制逐步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使质量持续改进。
2.4 加强成本管理意识,规范医疗用品的管理 医疗用品的使用,应杜绝使用伪劣产品。护士长要在入库前把好质量关,检查商标、产地、合格证是否齐全,针对医疗用品的特点,做好使用前培训,制定操作流程,正确、合理地使用,以减轻财产的损耗,减少和避免设备闲置、积压和浪费,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要制定医疗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登记本并检查实施情况,保证医疗设备用于手术时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能为医院提供技术论证和评价,为医院做好参谋。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医疗用品的分类、登记、编号、封存、报废、事故处理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按制度管理。要求医疗设备的数量准确,账目清楚,账物相符,做到供应及时,管理严格,使医疗用品管理工作流程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要做好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体系,把管理的重点由终末管理前移为“前馈控制”和“程序管理”,使每个过程要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做好质量管理,人的管理是第一要素,必须重视对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慎独”精神,“以训代考”的考核方法更能帮助年轻护士的成长。护士长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再好的制度关键在落实,不管工作再忙,也要用心抓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长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只有形成全员自觉地追求护理质量,优化自己的护理行为,才能使质量控制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1] 李明子.护理与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24.
[2] 王洪,赵志杰,代璐,等.护理质控无盲点与护理安全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68-3269.
[3] 郑小伟,王泠.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66-68.
[4] 宋烽,王建荣,主编.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