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雨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烟台 264005)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姜 雨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烟台 264005)
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的足球、篮球项目的改革历程做一梳理,分析足球、篮球项目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网球职业化的“单飞”新模式,指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需要认清的几个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是竞技体育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种职业或者向职业演进的过程,而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运作是指采用各种市场经济手段,对竞技体育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进行营销,使竞技体育的观赏价值和商业媒介价值通过市场实现其商品价值的过程。20世纪世界体坛发生的最具意义的变化就是体育与市场的不断融合,体育不再仅仅是一种活动项目,而是作为一个产业被赋予了发展经济的责任。目前,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本国 GDP的比重一般都在 1%~3%之间,最高可达 5%[1]。自 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伴相生、互相促进。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奥运军团的优异成绩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改革是否还应继续进行下去?本研究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的足球、篮球和网球三个项目的改革历程做一梳理,分析足球、篮球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网球职业化的“单飞”新模式,指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需要认清的几个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竞技体育的竞争性、观赏性和可参与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前景。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欣赏习惯,使各个运动项目的市场前景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但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毕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潮流。市场化的竞技体育不仅能在“更高、更快、更强”方面不断突破“人类极限”,而且作为一种社会产业也能为社会增加巨量的财富。目前,国际上职业化、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的有足球、NBA,网球和F1。自上世纪 90年代初期起,我国竞技体育也开始了对原有体制的重大改革,希望于通过这种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模式去提高运动项目水平、提高国际赛事成绩、提高项目的社会化程度,同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我国竞技体育摸索出一条可行并值得推广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1.1 我国足球项目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1992年 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1993年中国足协在大连举行工作会议,讨论、修改并原则通过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草案》、《中国足球协会章程草案》和《足球俱乐部章程草案》等文件,决定把 1994年甲A联赛作为联赛改革试点,将中国足球推向市场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俱乐部、教练员和运动员注册制,实行球员流动,继续实行球员体能测试,实行俱乐部门票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俱乐部过渡。稍后中国足协颁发了相关竞赛文件。至 1993年 12月 31日中国足协规定的建立职业俱乐部的截止日,全国多个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都分别成立了职业俱乐部,几乎涵盖了参加 1994年甲 A、甲 B联赛的 24支球队。甲A联赛和 20块赛场广告由 IMG公司出资 1 100万美元代理,足协杯和 20块赛场广告也由 IMG出资 166万美元代理。1994年春,经过包装的万宝路足球甲 A联赛开赛,共有约 15万人观看了首轮比赛,其中成都和延吉的观众都达到 4万人以上,昭示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有了好的开端。2001年,在深圳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计划推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2004年,中国足球协会正式推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第 1届中超联赛有 12只球队参加,首两届暂停降级制度,2006年恢复升降级 (由于 2006年四川冠城解散及2007年上海申花与上海联城合并,故这两年都只实行升 2降1,即从中甲里升两队,降级一支中超队到中甲)。2008年赛季起正式恢复到原先计划的升 2降 2制度。在中超成立之初,由于硬件设施不能达到中国足协所制定的中超准入标准,辽宁队几乎失去了中超的参赛资格。2006年 4月,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足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缓解各方矛盾,中国足协与所有中超联赛俱乐部共同出资、合股成立了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由于上海联城和上海申花的合并,有15支俱乐部队参加了第 4届中超联赛。2008年,共有 16支队伍参加中超联赛。从 2009年 11月开始至今,中国公安部开始部署和督战足球打黑反赌起,足球反腐的声势越来越大。总局足球工作一手抓反腐扫黑,一手抓体制改革,联赛、国字号比赛、青少年培训以及对外工作照常进行。
1.2 我国篮球项目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1995年,中国篮球在原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与 IMG公司等外资企业合作,在 1996年举办全国甲级联赛的同时,举办了由 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CNBA联赛,这是我国篮球职业联赛的雏形,但不久暂停。此后,中国篮协进一步对竞赛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全国男篮甲级联赛赛制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职业化为主导,加速改革的进程。1997年篮管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管理体制改革走出重要的一步,同时将甲级联赛正式命名为 CBA(甲 A)职业联赛。改制后的联赛吸引了社会的关注,涌现出的篮球明星的出色表现,进一步扩大了篮球和 CBA(甲 A)联赛在中国的影响力,巨大的潜在市场也吸引了众多社会资金的注入,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加快职业化、市场化的新进程。CBA(甲 A)联赛从 1995—1996赛季起,至 2009—2010赛季止已进行了 14个赛季。国际管理集团 (IMG)是 CBA(甲 A)联赛第一个合作伙伴。合作使得 1995—1996赛季成为第一次被商业冠名的 CBA(甲A)联赛—555篮球联赛。1996—1997赛季,参赛的 12支甲级队全部成立了俱乐部。虽然各俱乐部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但这标志着我国篮球运动开始走向市场。1997—1998赛季,是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后直接组织的第一个赛季。篮管中心的成立,改变了以前多头管理、力量分散、关系不顺的情况,形成了在国家体育总局宏观指导下,以篮管中心为核心,以篮球协会为组织网络的新型管理体制。1999—2000赛季,成立了联赛管理委员会、联赛纪律委员会和联赛仲裁委员会,以此加大对联赛的管理力度。2001—2002赛季,在 IMG退出 CBA(甲 A)联赛的合作后,中国篮协组织了一个由自己招商,自己包装、推广的赛季。2002—2003赛季,首次实行国内球员倒摘牌;香港飞龙正式亮相 CBA(甲 A)联赛;参赛队从原来的 12支第一次扩至 14支。2004—2005赛季,是 CBA(甲A)联赛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赛季。因为这个赛季的使命就是为 2005年底推出的 CBA职业联赛做准备,中国篮协对联赛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首次取消升降级;把参赛队分成南、北两个区,并决出南、北两大赛区冠军。2005年,中国篮协抛出的“北极星”计划成为了未来中国篮球的前进方向。在“北极星”提出之后的第一个全新赛季,CBA开始了真正职业化的脚步。自2005—2006赛季始,中国篮球协会实施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参赛俱乐部“准入制”标准,以此来促进职业俱乐部理清产权、规范组建、有序运作。2006—2007赛季篮协高层提出缩短赛程、取消南北分区,并最终获得通过。2007—2008赛季,CBA联赛因为备战奥运的原因而赛程缩短。2009年是中国篮球的多事之秋,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两次溃败令举国球迷为之愤怒,各方专家纷纷献计献策,一时间关于中国篮球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热议不断。
2.1 足球、篮球项目竞技水平不高
经过职业化改革,在各种有利因素的帮助下,中国足球最终入围了 2002韩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但在该届世界杯上三场比赛一球未进一分未得,净负 9球。许多球迷此时才发现中国男足的竞技水平是如此之差。在其后的一系列国际大赛中,除了占据东道主优势而获得 2004年亚洲杯第二名,其余赛事成绩直线下滑,2007年亚洲杯小组未能出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未能出线;2010年南非世界杯第一轮小组赛未能出线。受此影响,中国男足在 2009年国际足联公布的排名中位居 100名之后,亚洲排名也未能进入十强。在俱乐部层面,中国足球俱乐部从未在亚洲俱乐部赛事中获取好的成绩,2009年的亚洲足球冠军联赛,四支中国俱乐部球队都未能小组出线。这些糟糕的国际赛事成绩清晰表明了职业化后中国男足项目竞技水平依然不高,甚至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而中国男篮项目的国际赛事成绩要好于男足,但职业化并没有提升项目的竞技水平和赛事成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北京奥运会上依然只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没有形成突破,在比赛中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提高的技战术能力。这些都说明,职业化并未能真正提高男足、男篮项目的竞技水平,由此所导致的国际赛事成绩差、国际排名靠后引起了各方的不满和对选择职业化道路的质疑。
2.2 缺乏优质多量的国际球星和球队
1991年开始的世界足球先生评选,中国足球运动员至今无一人能入前 50名。而从 1984年开始的亚洲足球先生评选,至今的 25年中,只有已退役的范志毅于 2001年获取了该奖项。在亚洲足联公布的 2008年 21人亚洲足球先生初选名单中,甚至没有一名中国球员入选。在俱乐部层面,从未有任何一名中国足球运动员获取和入选过亚洲俱乐部赛事的最佳球员、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男足项目没有国际球星。同时,也缺乏在国际上知名的优秀球队 (俱乐部)。2008赛季中超联赛排名前四的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天津泰达、山东鲁能不仅没有冲出 2009亚洲足球冠军联赛的小组赛,而且在 2009年的国际排名也相当靠后,分别为:北京国安 339名、上海申花 267名、山东鲁能 283名、天津泰达 295名。这充分反映出我国足球俱乐部在世界职业足球中的弱者地位。而中国男篮项目虽然拥有姚明,但他一个人并不能改变当前我国男篮项目缺乏优质国际球星的现状,与其他竞技篮球高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除了中锋姚明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外,其余位置无一人能真正称之为国际球星。而从未有过国际赛事经验、缺乏国际知名度的中国篮球俱乐部则更加难以被认为是国际知名俱乐部了。没有知名的球星和俱乐部,职业化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群众基础薄弱
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薄弱己成为共识,首先是缺乏进行足球活动的场地,以北京市为例,网球场有 4 000多个,室内网球场有 400多个,而可用于开展足球运动的场地只有 100个左右。其次,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质量偏低,根据国际足联 2008年 8月的统计报告,虽然中国有 2 616万左右的足球人口,但真正进行系统性足球活动的人口却很少,如男子注册足球人口数量为 70万,仅为足球人口的 2.6%。青少年男子足球人口数量为 37万,仅为足球人口的 1.4%。最后,我国用于青少年基础足球运动的资金投入有限。即使与中国体育彩票合作对基础足球进行投资的金额也远远低于许多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甚至相比于近邻的日本韩国也有很大的差距。而我国篮球运动拥有足够的活动场地,群众参与热情很高,各种业余赛事开展的也相对兴旺,例如 2009年广西与河南都开展了“万村篮球赛”;北京、上海、广州开展的各种年龄段篮球赛事更是数不胜数,各国篮球明星在中国体育爱好者心目中也具有崇高的地位。虽然篮球的群众基础较好,但总体来说,中国篮球与足球项目都是参与人口多,系统性、长期性参与的人群偏少。另外,中国篮球和足球都缺乏足够数量的较为正规的业余俱乐部,基本都是以某项比赛为目的而组织的自由闲散性质队伍,少有能长期规范运营的正规业余俱乐部。因此,我国男足、男篮项目的群众基础薄弱的实质并非为参与人口少,而是系统性、长期性参与这两个项目的人口极度缺乏,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数量更少。
2.4 市场效应不佳
中国足球在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的火爆市场后,从 1999年开始逐渐步入低谷。这主要表现在赞助商由最初的积极参与到如今的纷纷撤资。赞助商选择一个项目,主要看三个条件:第一,项目品牌质量,很多时候这是决定一个赞助商选择品牌的标准;第二,项目市场是否成熟,越是相对成熟和美誉度高的赛事资源,越是聚合了大批的高质量品牌赞助商;第三,项目的管理者及营销团队是否真正尊重、善待客户,是否会主动积极地维护项目品牌价值。从上述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看出中国足球的市场效应已经消极化:由于中超联赛随意删减赛程、联赛问题众多、社会负面影响太大,中国男足已无品牌质量可言。其次,中国足球市场在职业化后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国足球市场无利可图。2002年以来中国职业足球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备受挫折,先是国际管理集团 (IMG)因为经济危机而破产,随后中超联赛冠名权连续两年以低价卖给国内企业,中央电视台放弃对联赛的转播权,联赛每场平均上座率市场会低于 10 000人。面对这样的一个疲软的市场,企业有什么信心投资足球产业并且健全俱乐部梯队?这样一个无法实现资源自主配置 (需要外界引导)的市场自然也就不能说是充分了。最后,中国足协对于赞助商并不尊重,经常随意删减联赛赛程,不积极维护赞助商的核心权益。这些都导致了中国男足职业化的市场不佳现状。
2.5 网球双轨制下的“单飞”新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挑战后,网球充当中国职业体育新先锋,其管理制度悄然转型,正在探索适合运动员发展的最佳模式。2008年底,中国女子网球开始了职业化改革的探索。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网球管理中心推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管理模式:彻底职业化选手 +国家队集训,即“双轨制”。即有能力的球员可以彻底职业化,进行“单飞”,其他球员则可以继续走国家队、省队集训的专业体制道路。所谓“单飞”,即有能力的球员走职业化道路,享受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的充分自由,只需交纳收入的 8%~12%并无条件参加国家队赛事。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管理体制完成了一次嬗变[2]。2010年初,中国女网在澳网上的成功让众多媒体的焦点又聚集到了体育的市场化道路上。2011年 1月 27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击败 7届大满贯冠军大威,闯入女单四强,成为首位进入世界前十的中国球员,堪称奇迹。还有更大的奇迹,这一次的四强中还有一位中国球员,郑洁。尽管她们没能再进一步,但这已足以载入史册。中国女网近几年之所以能突飞猛进,与双轨制下的“单飞”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得不承认,新的管理体制适应了形势的发展,造就了金花的成功。当网管中心认为时下用举国体制已经限制了我国金花的发展时,他们毅然决定采用产包自给的“单飞”新模式。这种“先举国,后职业”的职业化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当然,举国体制的功劳同样不应忽略不计。如果没有国家和省市几级培养体系的作用,没有从体校、省队到国家队这十几二十年的精心打磨,也不会有金花“化蝶”的今天。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说“对于举国体制的态度很明确,一要坚持,二要完善[3]。”可见,举国体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竞技体育朝向职业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中,改革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已势在必行。两相平衡,正好揭示了我国网球乃至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竞技体育发展应以市场化运作和适当调控竞技体育布局
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出台,指出体育中某些部分内容是第三产业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为社会服务的认识,我们一方面不要刻意片面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意识,要认识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的体质,推进社会发展。体育应增强人文主义精神,提高人本和文化观念。体育不只是为了金牌、名次、排行榜方面,弘扬健康、意志、善良、友爱才是其本质方面。为此,在推动体育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理解体育为社会服务的含义,特别是市场经济步入正轨运行机制,竞技体育要向市场化发展,要以产业化为方向,按市场化规律运作。另一方面不是不要竞技体育,而是竞技体育要走职业化道路。要适当调控竞技体育布局,在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建设竞技体育基地。同时在发展群众体育之基础上提高竞技体育成绩[4]。
3.2 体育职业化道路不可回避,举国体制不是万能的良方
从 1992年成立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年足球率先推出职业联赛,至今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联赛业已全面展开。成败与否,不能否定体育职业化道路的正确性。我们应该让体育自身能调节自己,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让它净化自己,以趋使它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职业休育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尽管我国体育职业化尚不成熟,水平也较低,然而,从我国经济体制创新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以及综合市场和人自身发展需要来看,体育职业化道路是不可回避的。
国内体坛历来存在运行体制“双轨制”的特点,诸如足球、篮球之类的项目早已开展了职业化改革,另一些项目却依然由国家来大包大揽,还有些项目则运行于这两种体制之间。最近几年里,由于部分项目在职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外界出现了一些要求回归举国体制的声音。比如在朝鲜队晋级世界杯之后,就有不少人怀念起举国体制的好处。可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弊病到底是职业化所带来的,还是由于职业化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足球面前:举国体制这个药方,到底能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呢?所谓“举国体制”,归根结底是以成绩尤其是国际大赛成绩作为衡量成败的标杆。在举重、射击以及跳水等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上,举国体制可以带给它们无法通过职业化所获得的各种资源,这些项目则用无数枚金牌作为回报,最终形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但是在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上,大赛成绩却并非唯一的目标。比如中国足球即使没能进军世界杯,但中超赛场上照样会出现相当数量的观众,吸引他们的就是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正是这种魅力,确保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可以在脱离举国体制的情况下生存乃至发展。如果非要把这些项目纳入举国体制的范畴,一方面会增加体育事业对于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扼杀项目本身的生命力。在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国际大赛上出成绩的背景下,国内赛事乃至观众的利益很容易被牺牲掉。长此以往,这些项目也会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变得半死不活,形成比现在还糟糕一百倍的局面。
3.3 必须摒弃竞技体育的伪职业化、伪市场化
在中国各种体育项目和赛事中,足球、篮球是最早尝试引进国外俱乐部体制和职业联赛的项目,开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之先河。但十几年下来,球员钱没少拿,足球却丝毫没有长进。更糟糕的是,黑哨、假球、暴力、赌博充斥整个足球市场;中国篮球从职业化中获得的最大好处也只是为国家队贡献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等先后登陆 NBA的球星,除此之外,中国男篮还是没能借此进入世界强队的行列。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并没有实行真正的市场化,而是披着市场外衣的伪市场化、伪职业化。
以足球为例。首先,权力高度干预足球市场。中国足球表面上看很热闹,但骨子里是行政权力在支配市场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其次,俱乐部体制不过是大资本的附庸。国外的俱乐部虽然一般也是由大企业、大财团出资组建,但是,俱乐部和它们的老板之间有着严格的产权约束。也就是说,俱乐部虽受其老板控制,但俱乐部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有着独立的产权,是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中国则相反,各足球俱乐部,无论早期由国有大资本组建,还是晚期由民营资本接手,它们不过是这些财大气粗的资本的“玩偶”。资本之所以愿意涉足足球市场,成立各种俱乐部,并不是真的有志于振兴足球,而是打着这个招牌以达到其他目的,或者干脆就为了显示和炫耀自己的资本实力,表明自己也玩得起足球。目的和动机不纯,也就不可能使俱乐部有独立的产权和经济地位,而完全听命于资本。另一方面,多数地方俱乐部的老板受制于地方政府,为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和荣誉,也就有“政策球”、“首长球”等足坛怪事。再次,足球市场缺乏法治。市场化的充分发育和推进,须要以法治化为前提和保障。没有法治作保障,任何市场化都将蜕变为暴利化和权力化。因为市场化的进程必然要遇到种种权力交易的现象,如果在推行市场化的过程中,有操纵市场现象而没有受到监督和约束,那么,必然会大量发生权钱交易和权力寻租的问题。从国外足坛的市场化来看,大都有法律保证。但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从而使得市场化背后的权力推手缺乏必要的法治监督,行政化操作和腐败空间过大,反过来又助推足球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产生变异。
上述三点充分说明,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是一场伪市场化,这也是中国体育的其他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权力干预市场的背后反映了中国两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远非到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施政重点还在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基本的社会建设;二是市场还不是一个法治化的市场。中国不是没有法律和法制,而是法治不足。所以,中国竞技体育尤其是足球、篮球等竞技体育项目要想“雄起”,走向世界,出路就在于打破行政垄断,实行真正的职业化、市场化,而不是还继续现在的伪市场化、伪职业化。
[1]张敬乐.市场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毛 坤.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管理体制的嬗变[J].科技资讯,2010(20):208-209.
[3]刘 鹏:举国体制要坚持[EB/OL].新浪网,2008-09-07.
[4]方新普,柏慧萍.从我国社会三大变革与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看体育职业化[J].体育与科学,2006(3):3-41.
Rational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JIANG Yu
(PE Department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 tai264005,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comb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which are mature i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management.It analyses the mainissues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reform,as well as the new model of tennis’s reform called“so lo”.At last,it proposes several issues needed to b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b ring forward references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athletic sports;professionalization;marketization
G80-05
A
1004-0560(2011)02-0020-04
2011-01-10;
2011-02-20
姜 雨 (197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
◂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