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人口的变迁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2011-12-08 11:00
关键词:延边医疗保险人口

朴 美 兰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

延边地区人口的变迁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朴 美 兰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

近年来,延边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作为中国朝鲜族惟一的聚居地,区域社会人口变迁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与隐患。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卫生、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和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更好地实现医疗保障形式覆盖所有居民将有助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

延边地区;人口变迁;医疗消费行为;医疗保障形式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个制度组成,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镇职工与居民的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4.27万Km2,人口219万人,下辖8个县市。自2001年起正式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正式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区域社会和谐发展。至今经过几年的运行,延边地区城镇职工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广覆盖”的指导原则下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从无到有和在制度上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目标。参保人群全面覆盖了城镇就业人员、非从业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学生儿童及40、50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截至2010年,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642 549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010年增至80.3万人;享受待遇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10年延边地区城镇职工享受待遇人数为58 239人,城镇居民享受待遇人数由2008年的16 856人增至2010年的43 302人。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本维持平衡,在参保扩面、提高报销比例、实施便民惠民的报销程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在延边地区,参保人口持有延边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参保人口可在延边任意一家“两定”机构持卡就医购药,刷卡报销。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而至的区域社会人口变迁,尤其是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人户分离等现象呈现持续发展态势。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这种趋势长期持续下去,将给稳步发展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带来一定的隐患,进而动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由于人口始终是经济活动的承担主体,不同年龄段人口的经济行为具有“异质性”,即各年龄阶段的人口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消费具有不同特点,伴随全球化、市场化而导致的人口变迁、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医疗需求提高等因素都对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延边地区人口变迁与城镇人口医疗消费行为

医疗消费行为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的健康需要,购买和利用医疗产品或服务的行为。近年来,作为个人生活消费内容之一的医疗消费,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趋提升,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区域社会人口变迁对人们日常医疗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民族地区城镇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和负面影响。

(一)老龄化与城镇居民医疗消费行为

1.延边地区人口老龄化

建国以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由1949年的835 278人增至2010年的2 190 763人,②人口的性别结构始终维持在国际人口学界公认的“96—104”的正常范围内平衡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由建国初期的年轻型逐渐进入成年型。社会抚养比不断降低,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然而,1990年以来,伴随着区域内朝鲜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入老龄化结构,导致延边地区人口发展日益呈现出老龄化和少子化态势。根据全国六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4日,在延边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例为9.75%,15-64岁的人口比例为80.41%,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占9.84%,③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国际人口学界通用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态势。人口的年龄结构完成了从年轻型人口——成年人口型——老年人口型的社会转变。

2.老龄化对城镇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

老年人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抵抗力的下降,患病率明显比普通人群高,且大部分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各年龄段人群。因而,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量相对较大,医疗费用支出也较多。据调查表明,医疗费用已经成为老年人消费支出中的最重要部分,平均占每月消费的40%左右,而且年龄越大,其医疗消费支出也越多。

同时,老年人群的医疗消费支出高于其他群体。作为个人消费来说,消费本身随着消费者的年龄、生理、职业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老年人购买力的下降,其生活中的平均消费也减少,但对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特别是保健药品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加。老年人由于发病率上升,医药费不断上涨。据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65—74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中年人的2倍,为青少年的2—5倍。[1]由于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加上老年人群享受各级财政补贴比例较高,缴费比例低于其他人群,最终导致参保人群中医疗保险缴费人群相对缩小,而享受人群相对扩大,区域人口医疗消费行为需求持续扩增。

根据笔者对延边地区城镇人口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镇居民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中,自己负担占49%,医保占19%,家庭负担为29%,子女负担为3%,④可见,目前居民的医疗费用主要支出仍是来源于自己和家庭。区域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不断扩增的局面将直接影响区域社会和人群的经济生活。

(二)人口流动与医疗消费行为

1.延边地区人口流动趋于强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原本僵化的劳动力管理体制不断松动,人口迁移重新活跃并趋于常态化,延边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日益普遍化。与此相伴随,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人户分离”现象,即指人口的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现象。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流动人口为114 916人,其中流入人口为53 076人,流出为61 840人。⑤就人口流入地而言,以延吉市、珲春市、龙井市、图们市为主,表明人口流入问题与长吉图、延龙图等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密切相关。

就人口流出状况而言,延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亲缘关系和文化习俗与韩国相近,且本地工资低廉等诸多原因赴韩国打工的朝鲜族日益增多。从朝鲜族迁移人口的年龄性别特征来看,迁移人口的主体是15-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在全部迁移人口中,15-44岁人口占全部被调查迁移人口的86.62%。[2]同时,这些人口的流动状态呈现延续状态。延边地区由于长期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难以迅速提高,而去韩国打工所得却是原有工资的几倍,因此出于寻求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很多流入韩国的人口选择长期滞留国外。

就流入延边地区的外来人员来看,由于朝鲜族大量出国,导致农村剩余大面积土地,这就为外地农民租种务农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民族地区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区域社会特有的消费氛围也为进城打工的外来人员提供了各种创业和发展机会。多数外来流入人员选择在延边地区持续生活。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日益向城市和主要经济带流动和集中,区域人口比较多的前4个县市为延吉市、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分别占延边人口总量的24.79%、21.29%、11.25%、10.65%;人口密度(人/Km2)比较大的前3个县市为延吉市、图们市、龙井市,分别为322、117、80。随着延龙图一体化的实施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实施,人口向延龙图及主要经济带流动和集中。[3]

可见,不论是流出人口,还是流入人口,延边地区的流动人口多为29—49岁年龄段人口,而这一群体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口,这一年龄人口的经济行为对区域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2.人口流动对城镇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日益强化,尤其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大量流入韩国,使区域内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这些独居老人缺少家庭亲人支持和温暖,缺少照顾,所以更加容易导致身体问题和心理障碍,一旦患病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则会增加。然而,由于医疗消费行为的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老龄患者由于缺少子女在身边细心指导,在进行就医选择时往往因为信息缺乏,很难做出理性的选择,在医疗消费行为上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加上医疗药品广告的轰炸效应以及部分医生的诱导,老龄患者更容易接受新药、贵药,或者在医院开具大处方,开一些不必要的检测,出现“过度医疗消费行为”和“供给诱导需求”现象,这样既损害了老年医疗消费者的权益,也增加了区域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

同时,延边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观念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渐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人们的医疗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简单的看病治病转向预防保健,进而导致医疗消费支出呈急剧上升趋势,全社会卫生消费增长大大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的价格弹性是负的,即医疗卫生服务的价格提高,将导致消费减少,反之将导致消费增加。因此,日渐增长的医疗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二、延边地区人口变迁与城镇医疗保险基金

(一)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医疗保险基金

人口变迁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和消费活动的影响是通过经济活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体现的。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一定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无论是退休金,还是养老金,都是从经济活动人口每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分割一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对老年人口的负担增加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增加。老龄化给社会保障的开支带来一定冲击。在现代社会,养老金、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质就是劳动人口在赡养老龄人口。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直接减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供给的同时,增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首先,人口老龄化减少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积累。根据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筹资方式,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共同为职工缴纳费用,分别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2%;而根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职工退休后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但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延边地区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态势,使得退休人员比例日益增大,区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缴费总额趋于减少。

其次,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人口老龄化必然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增加,而由于老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逐渐下降,老龄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老龄化不仅会刺激区域社会的医疗消费行为,还会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再者,随着延边地区人口流动的加剧,家庭功能的日益弱化,许多老龄人口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导致他们患病的概率提高,也必然会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再次,老年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患病人口,特别是患慢性病老龄人口增加,发病率高,同时,慢性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长期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老龄慢性病患者增加直接导致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大幅度上升,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趋于加大,造成医疗保险筹资的有限性与使用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区域社会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重要影响,老龄化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压力。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现收现付制度。根据医疗保险理论,现收现付制度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4]而在区域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医疗保险基金主要依靠现收现付制度筹集,每个劳动人口对老年人口的负担将不堪重负,最终带来保险基金不足的危机。同时,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导致老龄人口医疗费用开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相应增加。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从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导致医保基金持续急剧增长,从而加大了基金支付的风险。

(二)人口流动与医疗保险基金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在参保和续保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有些长期流动人口认为目前医疗保险在门诊报销的比例低,一旦有大病,还要自己花钱。对参加医疗保险态度不积极,不主动。

其次,即使偶或参加居民保险,在以后的续保和连续缴费等具体问题上遇到一定困难时,就放弃缴费,续保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城镇一些居民对参加医疗保险存有一定的顾虑,参保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本人享受医保待遇,而且对医保机构后续基金积累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受制于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保障,一些企业尊重劳动者个人想参保的意愿,企业愿意职工缴费参保,但由于一部分朝鲜族人口一直等待去韩国打工的机会,不安心本职工作,参保意识差,企业就不给他们参保,因为即使缴费了,万一这一人群出国,他们也享受不到相应的医保待遇。这部分人群对延续参加医保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按规定,城镇居民在参保过程中中断续保设3个月的医疗待遇等待期,因此,医保有一个延续参加并缴费的过程,今年参保不等于明年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由于部分居民对续保重要性认识不够,或由于时间等原因,未能及时续保,产生医疗保险中断现象,即所谓医疗待遇等待期。据调查,延边地区每年都有几百例因为本人不知道断保而去相关机构要求报销医疗费用的实例。可见,流动人口的参保、续保并持续缴费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积累。

三、人口变迁与医疗保障形式

(一)城镇化与人口的就业结构变迁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延边地区日趋强化的城镇化趋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总人口中农业人口逐渐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多,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49年的16.6%上升为2010年的66.5%;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人口需求量呈现缩减趋势,表现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由1981年的45.41%降至37.76%;第二产业由35.97%降至15.86%;第三产业人口需求量不断扩增,从1981年的18.62%增加到46.38%。此外,从2003年开始,从事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文化娱乐业的人员从无到有并呈现逐渐增多趋势。[5]

2010年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深入开发和长吉图、延龙图规划,从全国各地涌入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多,如珲春、敦化等地,这些人员大多就业于各种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各种零售业,劳动力流动性和灵活就业性质强。伴随着延边地区经济体制转轨步伐的加快,灵活就业成为了缓解市场就业压力、吸纳产业转移劳动力和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医疗保险参保和续保等方面产生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异地就业和享受正常的医疗保险待遇。

(二)人口就业结构变迁与医疗保障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流动人口一般都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由流动,延边地区也不例外。不论是流入人口,还是流出人口,都体现为劳动年龄的人口。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延边地区城镇居民医保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延边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区,随着日益强化的人口流动,城镇居民中仍有一部分人处于没有医疗保障的状况。

根据笔者在延边地区发放的500份问卷调查资料发现,有87%的居民已经参加医保,13%的居民还没有参加。就参保类型来看,参加新农合的居民人口为23%,城镇职工医保为20%,城镇居民医保为47%,自费占10%。就城镇居民了解医保的主要途径来看,通过社区了解人群占多数,人口为65%,宣传单为11%,其余方式如通过电视、报纸、亲属朋友等各种途径分别占3%、2%、7%等。这部分没有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在进入老年时,将面临医疗费用增长和收入下降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医疗问题将会爆发性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流出人群来看,众多的出国打工人群,尤其是长期滞留国外的打工人员,由于对中国国内医保政策不熟悉,在个人认识方面,一些人医疗保障意识淡薄,对现有的医疗保险政策持有观望和犹豫态度,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参加保险的必要性。在没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有些人宁愿将钱放入银行储蓄以获得更加安全的回报,或进行基金、股票等风险性较高的投资,也不愿意自愿投保健康保险,甚至对政府推行的一些社会性医疗保障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不积极参加。

就流入人口来看,随着长吉图、延龙图等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相继实施,延边城镇居民中外来人口日益增多。

在笔者调查总人群中,延边户籍居民占74%,其余26%的人口为外来流入人口,外来人口在城镇就业日益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的共性特点,职业变动较以往更为频繁。外来流入人口多从事第三产业,导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占城镇总人口比例提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形式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跨地区转移到非户籍和医疗保险关系所在地的人口大幅度增加。

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外来劳动力主要集中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不稳定,工作变换频繁,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平均时间比较短,一些企业和商业服务行业利用享受地区诸如免税等优惠政策,出于自身企业的经济利益考虑,对雇佣劳务人员的劳动保障采取弃之不顾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这部分群体的参保率。

可见,目前不论是流入人口,还是出国打工人员,其中虽然有大多数人群已经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但是仍然有少数特殊的流动人群被城镇医保体系排斥在外,因而无法享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服务。这部分无医疗保障人群更多地集中在无业、失业、半失业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这些人群也是身体健康程度较差、收入较低的阶层,一旦患病就难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增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四、促进延边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拓宽区域医疗保险的实际覆盖率

医疗保险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经过长期的努力,延边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但与全覆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一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尚未得到实现。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提高区域人口的参保意识。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自2001年启动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和2008年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参保人口基本覆盖了全部城镇常住人口,达到制度覆盖率的90%以上。然而,随着日益强化的人口流动,目前,延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覆盖面窄,即城镇居民中出现了部分流动弱势群体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现象。参保扩面的主要困难仍然集中在流动人口,尤其是中青年群体。这部分人群既包括常年流出在国外的务工人群,也包括大量的外来流入人口。

鉴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缺失,韩国在2011年9月份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只要是朝鲜族,年龄在25—48岁之间,都可以办理签证出国。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进一步促使在延边的绝大多数朝鲜族都加入赴韩打工的队伍,同时意味着流入韩国的朝鲜族人口在就业等方面竞争的加剧,长期的紧张工作和远离亲人故土等因素会对这部分人口的健康造成隐性损伤,而持续参加国内的医疗保险,有助于降低未来医疗消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压力。

延边外来人口多就职于私营企业、非公经济,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雇佣人员少,员工流动频繁,因而企业对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参保意识淡薄,同时为了减少成本,企业尽量减少参保成本。

因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尽快将这部分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建立连续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杜绝退保或中断参保现象。确保通过政策吸引力,既吸纳“未保参保”人员,更要保证“已保续保”人员,保持覆盖率的稳定,对参保居民的待遇水平进行必要的逐步提高和调整,由“保基本”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医疗保险扩面和征缴双重奖励机制,促进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和征缴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督促公民理清参保缴费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利

目前,延边地区实施的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带有社会福利性质。对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各级财政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而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如城市的低保人员、“三无”人员、重度残疾以及相关困难群体,要有一定的倾斜政策。这种优惠和倾斜政策对推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城镇居民已经意识到参加医疗保险的益处,在调查的总人群中,有43%的居民觉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以享受国家对公民的待遇,42%的人口认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这表明基本医疗保险的益处已经得到城镇居民的完全认可,将有利于激励城镇居民持续参保缴费。

然而,在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进程中,由于参保人不在本地,或参保人身体原因等因素,存在着社区工作人员或经办机构等部门替交费用以及承揽包办各种手续的情况。时间一久,这一特殊群体部分人员对于自己是否参保、续保等问题不是很清楚,于是不知不觉中丧失参保、续保意识。更有甚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偶或面临有些没有办理参(续)保手续的特殊群体生病后却“理直气壮”要求享受医疗待遇的情况。因此,医疗保险机构经办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群体,强化政策宣传力度,督促城镇居民理清参保缴费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坚持参保续保。

(三)提倡理性医疗消费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协力解决各种现实问题。针对目前延边地区由于人口变迁而导致的各种非理性的医疗消费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首先,规范医疗服务,缩减过度医疗支出。针对医疗消费的“供给诱导需求”现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行医规范。由于医疗消费具有信息不对称特点,医疗消费者在实行医疗消费时更多地受到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影响,对于如何使用医疗服务的类型、药品等问题,医生等专业人员拥有绝对权威,而患病人员在寻求健康和缩短病程的心理态势下,对于医生等专业人员提供的建议丝毫不存任何怀疑,一切都是遵照执行。因此,这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对于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服务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利益驱动下,某些医务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偏离病患的实际需求来提供各种不必需的医疗消费产品,出现败坏医德医风的行为。所以,建议逐步提升医护人员行医过程中的自尊、自重、自觉、自律等思想素质,进而强化制度约束,制定诊疗行为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证行医规范。不断对行医规范进行督察质询,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管力度,以期医疗服务日益走向规范化。

其次,保护和维护医疗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由于患病群体教育背景差异,加上一般的患病群体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在实施医疗消费中更多体现为从众心态,在选择医院类型时,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大医院和各种所谓的“名家、名医”。由于现存的各种行业监管漏洞,某些“名家、名医”存在着名实难副的现象,加上名医、名家开具的高昂的医疗服务价格,如已逝上海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受骗于所谓的“杨神医”,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医疗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因此,在医疗消费过程中保护和维护医疗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应成为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再次,鼓励慢性病参保人员在社区就诊。近年来,患有慢性退行性疾病人群日趋增多。而慢性病大多与患者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各种人群对慢性病的认识程度,建立能够预防慢性病的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既可以免去伴随着慢性病呈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残疾,还可以节省昂贵的医疗费用。

笔者调查发现,在被调查总人群中,有67%的人仍然选择在大医院就诊求医,只有23%的人选择社区医院,有10%的人选择私人诊所,不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理由是认为社区医院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低。针对这种现象,卫生部门应强化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设施,不断提高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引导慢性病患者经常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有病时到社区医院就医,既可以增强慢性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功能,有效解决慢性病参保人群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四)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

延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医疗保险基金基本保持收支平衡态势。然而伴随老龄化等人口变迁而导致参保群体医疗消费行为日趋扩增的现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面临着医疗保险费用持续上涨的巨大压力。为了有效保证参保人员能够持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又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始终维持“收支平衡、安全运行”,就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不断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

就目前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的现状而言,由于朝鲜族人口持续十几年的负增长,导致整个区域人口增加规模不大,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00年11月1日至2010年年末,延边地区常住人口仅增加61 954人,增长2.80%,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28%。⑥这种缓慢增加的人口态势不利于医疗保险基金的持续积累。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

首先,增加筹集基金形式。我国现有经济水平决定了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只能是保证群众的基本医疗费用。然而,随着公众的健康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日益需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补充和丰富各种医疗保障体系,达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的目标。例如,发展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方式的商业健康保险体系,满足人们医疗消费的多元化需求。针对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区域社会人口变迁,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化解老龄危机,保障老年人护理保障需求。

其次,强化医疗救助体系。延边地区不仅是民族地区,而且在地缘上处于边疆边境地带。由于经济欠发达,不仅有国家级贫困县,而且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因此,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因没有经济能力接受治疗,或因为无法支付巨额医疗费用支出而陷入困境。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不断强化医疗救助体系,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对这部分群体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6]

总之,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延边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而导致的人口变迁,给发展中的延边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带来一定的现实挑战,如何灵活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不断强化城镇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作用,力争实现城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广覆盖,进而促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持续均衡发展,值得进一步思考。

注释:

①笔者根据延边统计局编的《2011年延边统计年鉴》,12页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保局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②延边统计局编的《2011年延边统计年鉴》,香港: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出版,第5页。

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出版的延边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yb983.com/news/gov/2011-05-23/74332.html。

④根据笔者田野调查得出数据。

⑤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⑥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的延边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1]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9.

[2]王鑫.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迁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长春:吉林大学,2009.9.

[3]延边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N].延边日报,2011-05-19(3).

[4]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医疗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2010年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19.

[5]延边统计局.2011年延边统计年鉴[Z].香港: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2011.72.

[6]毛光远.抗战时期甘南藏区医疗卫生建设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1-105.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Yanbian and the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Residents

PIAO Mei-l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2,China)

Though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 in Yanbian,the only Korean community in China,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regional demographic transition brings unfavorable effects and hidden troubles.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economic and hygienic condi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longer life-span need a better form to insure all residents against medical treatments.In this way,regional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would be realized.

Yanbian Area;demographic transition;medical consumption behavior;form of medical insurance

C913.7

A

1009-3311(2011)06-0035-07

2011-11-01

朴美兰(1966—),女,朝鲜族,吉林汪清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校:吴守凤]

猜你喜欢
延边医疗保险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延边啊,延边!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