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在农民体育建设工程中的文化价值研究——以德庆县为例

2011-12-07 06:28饶纪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德庆民俗体育

罗 珅,饶纪乐

(1.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民俗体育在农民体育建设工程中的文化价值研究
——以德庆县为例

罗 珅1,饶纪乐2

(1.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德庆县历史上称为“岭西舟车之会”,民俗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俗体育的文化力在经济建设、在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作用。德庆县民俗体育的文化力表现为群众对文化载体的认同,对传统文化地位的尊崇,对民俗体育组织的积极投入等方面。深入挖掘、保护、创新、弘扬民俗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农民体育建设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任务和措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发出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号召。

农村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天地,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虽然现代体育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价值。但现代体育的开展,对场地设施、专用器材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如果我们从农村社会的实际出发,把目光投向我们自在的、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我们会发现,由于民俗体育项目都是在农村自身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他们自在的民俗活动,成为人们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1]。因此,立足于德庆县民俗体育现状进行分析,挖掘民俗体育在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中的文化价值,促进德庆全民健身发展,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 民俗体育活动与民俗文化生活

德庆历史上被称为“岭西舟车之会”。位于黄金水道西江中游北岸,地处粤西交通要冲之地。自秦以来,岭南与中原仕宦商贾往来,多取道汉水、漓江,经西江到德庆,然后转至沿海各地。德庆作为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至秦代首次大规模移民,汉人才作为少数民族而入居。以后经过近2000年的民族融合,风俗习惯已基本汉化。由于德庆汉民多为中原各地南迁者的后裔,与当地土著民族不断融合,因此保留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俗活动被不断地改造和提升,新型的民间艺术、节庆活动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习俗,从而构成了当今德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雄鸡舞 德庆雄鸡舞起源于明代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相传,明时播荫村村民先祖落籍于播荫村,但人丁不旺,所生儿童多瞳企眼(竖眼),村民为此搬迁到当地的路丽望(地名),发现当地的雄鸡十分健壮美丽,啼声雄亮,周围环境优美,村民于是从中得到启示,认为雄鸡可以辟邪驱祸,于是用竹篾扎成雄鸡状巡游舞蹈。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给村民带来幸福吉祥,村民们也从此认为雄鸡是吉祥物,每逢重大节庆、农闲时节、丰收年份,均纷纷舞雄鸡祭祀致庆,遂而发展到走村过寨巡演,数百年来薪火相传,长盛不衰直至今天。

雄鸡舞许多地方都有,以德庆的雄鸡舞最有特色。造型逼真而夸张,浑身鲜红,神态昂然,逗人喜爱。德庆雄鸡舞主要模拟雄鸡的生活习性,从雄鸡报晓、雄鸡觅食、雄鸡争斗、亮翅金鸡独立等几方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雄鸡日常生活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也寄寓了人们对雄鸡吉祥如意、消灾解禳的动物图腾崇拜观念。

跑旱龙 所谓“旱龙”,是用木片制成龙体,用绳连接而成的龙。每年立夏后第二个“卯日”起一连三天,马圩地区有“跑旱船”竞技,乡间有专门的组织叫“龙船会”。参赛者由十几名成年男子组成,谓之“龙队”。赛时先祭龙母。各龙队健儿托龙头、抓龙身、举龙尾,精神抖擞,步调一致,从慢走到快跑,愈跑愈快,中间要跨越路障。龙队配合着节拍勇往直前,围观者欢呼雀跃,喝彩助威,很是热闹。

趁龙船圩 农历五月初八是“龙母”诞辰,丰富多彩的贺诞活动四月底便在四乡进行。高良、官圩、马圩三圩地区,五月初一各村装饰行祠,以三牲粽糍礼拜龙母。据《德庆州志》:“诸村刻木为龙,鳞爪毕具,沿村张旗鼓,备仪采、角黍,延道士,唱《龙船歌》赛龙母神。”清代道光以后,风俗演变为各村以彩旗八音为仪仗,舞木龙到本村行祠把龙母神象接出来,抬着沿村寨巡游,然后汇集到圩市,称为“趁龙船圩”。圩市八音齐奏,锣鼓喧天,村民空巷往观,商贩云集,热闹非凡。人们又将敬奉过龙母的粽糍相赠,称为“分龙船(糍)”。初二在高良,初三在官圩,初四在马圩,依次进行。家家门前焚香放炮迎送酬神龙队,以祈迎祥纳福,驱邪消灾。

划龙舟 初五日,乡间青年以划龙舟娱乐,沿溪涧戏棹,此项活动以悦城三江水口的龙舟竞渡场面最盛,《悦城竹枝词》“漫天浊浪涌江间,竞渡年年夺帜还。羌有木龙鳞甲长,飞流一鼓转三湾。”道出了昔日赛龙夺锦的热闹景象。

舞龙 德庆龙舞是一种民间道具舞蹈,有两种:一种是火龙,另一种是彩龙舞,起源于清光绪二年间,流行于高良、永丰、马圩等地,多在春节和欢庆节日举行。

农历八月十五是龙母升仙的日子,称为“润诞”。《德庆州志》载:“中秋前后或糊纸为龙,燃烛其中,附以金鼓镫彩,沿街夜舞,谓之舞火龙。”到了清末至民国,舞香龙已不限于中秋,盂兰节(七月十四)前后,市民也舞之过节。香龙则变成用新鲜榕树枝扎成,以一街为一龙,入夜即扎即舞,龙身遍插香火,配合八音锣鼓,沿街翻腾起舞,但见香火闪烁,别具风采。有时两龙相遇,彼此竞舞,乃至数夜不休。

舞狮 舞狮在德庆县有着悠久的传统,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德庆县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村、企业都有不少舞狮团。每逢节日和喜庆,这些舞狮团都会以舞狮助兴,进行惊险刺激的表演,据说有“辟邪”之意。狮队到各家各户拜年,事前要发一张红贴,说明今日几时到贵府拜年。接到贴后,富有之家则会作好准备。有两种形式:一是摆地龙,即把纸币和生菜放在一张台上,让舞者来一番表演。二是吊银牌,把纸币一张张地扎在一条线上,让人看到可观的奖赏,或者全部用红纸包成一束,使人不知有多少钱,下端扎一棵生菜,最下端的地方离地面有两三個人头高,名曰采青。除此之外,还有“狮子上楼台”、“双狮采青”、“生财利市”等多个民间套路,狮子随着锣鼓的节奏翻滚嬉戏、场面壮观。

炮仗攻狮 元宵佳节炮仗攻狮子是德庆县传统的民间习俗。古时过年人们以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邪,“爆竹”一词由此而来。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火药引爆;二是爆竹的功能由原来单一的避邪驱鬼转变为既有避邪驱鬼,又代表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的双重意思。而狮子在古代是祥瑞灵物,能镇妖驱邪,象征吉祥。德庆县的舞狮活动由来已久,每逢春节和元宵佳节,醒狮拜年贺岁活动必不可少。而在舞狮过程中,辅以锣鼓音乐,投以鞭炮串串,让点燃的炮竹密集在狮子身上和周围“爆响”,令狮子“扎扎跳”,名曰“攻狮子”,而今这一活动在县城主要街道陆续上演,以入夜为最,其场面之火爆,刺激之强烈,人群中高呼赞叹声一浪高过一浪。这种参与性、观赏性、惊险性极强的千年民俗,现为德庆最具特色的节庆活动项目。

2 民俗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动力

2.1 丰富节庆生活

根植于土地与民众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德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带着浓厚的地方气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合乎村民的“胃口”,历来是农村群众最喜爱的娱乐休闲方式,在农村文化生活占据重要的地位。美国农村问题专家R.D.罗得菲尔德说:“健康的农业文化,只是建基于对土地的熟悉,只能在坚定地固守在土地上的人们之中发展。这个文化哺育和保护着一份人类关于大地的聪明才智,这是不管多少技术也不能完全取代的。[3]”为推动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县政府每年安排十几万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农村文化的生活。在劳作之余,村民或观看欣赏,或参与其中,其乐融融。

民俗体育源于生活,流传至今,就是由于它有着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欢乐的节庆气氛,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精神、宣泄郁闷的心情,而民俗体育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特点;并集锻炼、休闲、娱乐、趣味于一体,是人们喜闻见乐的活动方式。德庆县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气氛,而且活跃着人们的节庆生活。如果舞龙、舞狮的比赛或是民俗巡演,能博得你的阵阵掌声和声声惊叹,那“炮仗狮子”满足人们的观赏欲,又让你获得参与其中的快感体验。在“狮子上楼台”、“双狮采青”、“生财利市”等多个民间套路表演后,万民瞩目的炮仗攻狮就会随着气氛的增加渐渐到达节日的高潮。德庆县传统的炮仗攻狮还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纷纷赞扬德庆县的元宵节传统活动丰富多彩,气氛热烈,让他们大饱眼福,并为他们的摄影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2.2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德庆的舞龙、舞狮等流行的民俗体育活动,在整合社会力量,发挥团队协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舞龙、舞狮是一项要求团队协作精神的民间项目,当个人置于团队中,呈现整体搭配时,就能汇聚出共同的方向,产生共鸣和综合效应。对于每一个舞龙、舞狮的参与者来说,当他们手持器械时,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想将这条龙舞得漂亮,就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不但要将自己的动作完成好,还要让自己的动作和大家的动作配合的恰到好处,这样整条龙的效果才能展现出来。人们在参与龙狮运动的同时,不仅可以受到团队协作与忍让的理念洗礼,还在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滋补人们的文化血脉,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当这个小团体在创造价值的同时理所应当地也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一切。而为了使每个小团体能够和谐运行,参与者就必须“遵循公正的基本原则,可以充分激发各个阶层成员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和组织的能量。[4]”龙狮活动以公平竞争的道德标准为前提,以规则来约束竞赛的一切,这与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

当地的村落或乡镇大多是同姓氏的大家族,虽然壮大家族队伍是每个族人的愿望,但是人多事杂也难免会引起分歧和争端,民俗体育作为祭拜祖先、族群活动和大型祭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族人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人们敞开胸怀,尽情放松,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平和,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通过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沟通。让族人在欢乐的气氛中增进了解,改善了族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2.3 树一代社会新风

民俗体育既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身壮体,抒发情感,协调关系,丰富生活,寄托希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积极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使人们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和生产之中;同时民俗体育还是加强人际交往,抵制社会上的精神污染,防止和矫正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过去县城附近的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男丁,几个孩子经常为了一点小事闹得全村鸡飞狗跳,打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在村民看来,农民家的孩子闲着没事又处于青春发育期,有劲无处使,打架斗殴已是常事,只要不惹出大麻烦就好,反正也是管不了。这样的思想也纵使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县政府把村里的文化广场搞起来以后,健身设施也有了,还请了社会指导员组织和教授体育健身方面的技术技能。现在完全不同了,他们找到了乐趣,找到了正确发泄的渠道,不再以打架的方式向他人挑衅。如今,村民们也都逐渐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开始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通过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把他们吸引过来,以体育的热情、奔放改造心理环境,让他们从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庸俗娱乐活动中挣脱出来。人的成长和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教化对身心的发展起到的制约作用。而民俗体育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震撼力把人们吸引到其所营造的文化环境中身体力行。以舞龙这项民俗体育活动来说,它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人力。

由于民俗体育具有大众性、技艺性和礼仪性等特点,理所应当成为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它是一种极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对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当人们观赏或参与其中,就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感情的升华。当人们徜徉在富于激情而又充满生机的体育文化环境之中,一切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2.4 丰富岭南民俗文化内涵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该区域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河道两旁和河流入海的地方。依水而住的人们,信奉各种各样的水神,德庆地区普遍信奉的水神就是龙母。作为“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悦城龙母祖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的“龙母文化”名扬海内外,是广东省内香火最旺、最富传奇色彩的庙宇。两千年的世代相传,祭祀龙母的“龙母诞”活动习俗延续下来,并成为德庆悦城人民的一个民俗传统。为更好地弘扬龙母文化、传颂龙母精神和满足广大善信敬拜龙母的愿望,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在龙母“得道诞”期间,按照地方习俗要举行隆重的公祭和民祭的龙母活动。依托龙母文化而维持和延续的民俗活动,实际上就是构成岭南民俗文化骨架的重要元素。

舞龙、舞狮、龙舟竞渡、陆龙船等一系列与龙母文化有关的祭祀和仪式,对与生长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的农民来说,这些就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如果离开了这种仪式或活动,生活就变得没有意义。这些民俗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在龙母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另一方面,这些民俗体育活动也是丰富和延续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丰富文化内涵。不仅是活动的内容,还包括活动的形式,同样都具有丰富岭南传统文化的意义。如舞龙的礼仪,对于农村这种特定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传统礼俗的构建和维持。农民虽然可以从乡间戏剧中了解什么是忠臣义士、义夫节妇,但只有自身参与其中,并不断的在礼仪活动中演练,才能更加清楚什么是大小尊卑,学会怎样进退有据、行止有节、礼让恭谦等等[5]。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俗体育活动给肢体上带来的直接的肌肉记忆,远比言者谆谆教诲显得更有效。德庆祭祀龙母的大型群体性民俗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内聚的文化特征,这种大型的群体性活动也最容易成为人们的区域记忆。这种区域记忆的选择和取向就形成其当地文化特色。而缺乏这种大型的群体性的民俗活动,会导致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会使传统文化的礼俗观念逐渐淡漠。

3 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价值的体现

农村文化事业以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的投入占主导地位。而过去乡镇文化站一直设在乡政府,部分乡镇干部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他们总觉得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财政加大引导性投入,通过“以文兴旅,以旅促文”的互为促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旅游服务业。依托南湖国旅等旅游企业的资金优势、客源网络优势以及有效宣传手段和专业策划水平,促进德庆旅游从过去相对单一的以游为主,转向吃、住、行、游、娱、购全方位发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和文物古迹,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盘活、整合“龙母文化”、“孔子文化”和“古村落文化”三大文化旅游资源。成功打造以龙母祖庙、德庆孔庙、金林水乡为代表的“广东龙之旅——龙母故乡德庆游”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广东旅游的亮点和热点。据统计,“十一五”年均接待游客307万人次,2007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4.88亿元,旅游税收4595.4万元。2008年旅游总收入16.43亿元,2009年旅游总收入18.45亿元。2010年,全县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2011年8月29日,德庆龙母祖庙龙母得道诞头一天,超过两万粤港澳及广西等地的善信和游客齐聚龙母祖庙,举行公祭纪念龙母娘娘民俗活动,并启动祖庙百年大修缮仪式。为了改变龙母祖庙以朝拜和祭祀为主的单一功能,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正在酝酿。悦城龙母旅游文化产业园是德庆县旅游业“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旅游项目,也是德庆县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高端旅游开发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在原来龙母祖庙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龙母祖庙周边地段及对岸的东岸咀地块,大举兴建龙母文化商城、龙母文化博物馆、龙母养生文化馆、龙母文化商业街、龙母公园以及主题度假酒店等,将现有的龙母祖庙旅游景区扩展成为集历史文化、养生休闲、商业购物、旅游度假于一体的高端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8亿元。

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带动了社会对农村文化投入的热情。当地独特的民俗、民风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体育活动,充分发掘项目本身的功能和价值,并借助于各种旅游节、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的大型活动,加大宣传,反映其中蕴涵的特色文化。使得民俗体育文化随着德庆县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曾经古老的民间艺术逐渐被开发成为一种文化旅游产品,产生了新的存在价值。如麒麟白马舞、雄鸡舞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经过“包装”打造,融入新的时尚元素后,重新步入人们的视野,展现其迷人风韵,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观众和资金支持,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德庆县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旅游特有的历史价值,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产品展示德庆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各种节庆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文化的传承、商机的挖掘、投资环境的改善,真正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建立文化——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使民俗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为现实。

4 结束语

德庆县民俗体育项目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岭南体育文化特色。德庆浓郁的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使德庆县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凸显岭南体育文化的特色,更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符合农村居民健身娱乐的需要。

民俗体育的文化力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节庆生活;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发挥了强大的文化力作用。

[1]郑国华.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对江西省“孝镇”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8

[2]欧清煜.德庆风物记新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4

[3]R·D·罗得菲尔德:美国的农业与农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20

[4]张茂泉.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在作用分析[J].湖北科技科技.2008(4):394

[5]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6(4):86-95

Research on culture value of the folk spor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asant fitness project——A case study of Deqing County

LUO Shen1,RAO Ji- le2

(1.Physical education,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2.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activity content and functions of folk sports in Deqing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ulture value of the folk spor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asant fitness project.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ultural strength of folk sports in Deqing reflected o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masses'support of cultural carrier,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status of the exalted;the active input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So,for peasant sports development,it is a Long -term tactic to go deep into the culture value of the folk sports of peasant fitness project.

folk sport,culture value,peasant fitness project

G812.6

A

1007-323X(2011)06-0006-05

2011-06-26

罗珅(1985-).女,山东枣庄人,讲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德庆民俗体育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龙母文化恩泽德庆
我们的“体育梦”
谢德庆:拷问存在与荒诞
孰是孰非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