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华,何维芳,陈 宁,尹 林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5)
四川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研究
曾玲华1,何维芳1,陈 宁1,尹 林2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5)
通过实证考察,破解四川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难题,最后提出需政府和学校形成合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大学生从“要我创业”到“我要创业”的转变。
四川;体育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
据资料报道:“2011年,四川毕业生人数创新高,逼近32万人!就业难成为毕业生心头的一块大石”[1]。就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但四川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仍很低,急需对此进行调研。为帮助政府制定行之有效的自主创业措施,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从“要我创业”到“我要创业”局面的转变,课题组对四川高校体育类在读和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交流、电话采访、网络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阿坝师范专科学校等12所高校体育在读及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并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共发放2 450份问卷,回收率为95%,调研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反映了我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2.1 创业兴趣和创业意向 在回答“你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看法”的选项中,高达81%赞同自主创业,13%反对,6%无所谓。被问及“大学期间是否已着手创业”,89%否定,11%肯定。
2.2 对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 在回答“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了解多少?”时,8%选择“了解”,12%选择“了解一些”,80%完全不了解。
2.3 对创业所需素养及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在多项选择中,回答“您认为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哪些素质”时,68%选择“强烈的挑战意识”、66%选择“较好的专业知识”、65%选择“管理及领导能力”、55%选择“良好的社会关系”、39%选择“资金运作能力”、38%选择“心理素质”、29%选择“沟通能力”。回答“在创业之前,您会做好哪些准备”时,80%选择“了解市场”、78%选择“明确创业方向”、67%选择“学习相关知识”、86%选择“创业实践”。在回答“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知识了解多少”时,8%了解,10%基本了解,82%不了解。被问及“你是否具备创业知识和技能”时,8%回答具备,20%回答基本具备,72%认为不具备。
2.4 自主创业的目的与动机 在多项选择回答“您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目的”时,选择“解决自我就业”的比例最高,占77%、40%选择“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6%选择“过把老板瘾,发财致富”,仅12%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2.5 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 在多项选择回答“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时,95%选择“无创业体验,怕受挫”,94%选择“市场环境”,92%选择“缺乏资金”,90%选择“人脉关系匮乏”,87%选择“缺乏创业相关知识”,80%选择“不了解政策或政府扶持力、执行力不够”,78%选择“家人反对和社会缺乏认可”。2.6 自主创业希望获得的帮扶 被问及“您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获得哪些扶持?”时,宏观政策给力支持、微观积极介入、创业平台的搭建、课程教学、社会接纳程度、创业氛围等都是同学们渴求的。
3.1 主观因素 尽管多数大学生接受、支持、认可自主创业,但真正投身自主创业者甚微。调查发现,这与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动力等因素息息相关。具体原因如下:
(1)创业特质的缺乏。我省受盆地意识的影响,加上现行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致使他们不敢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畏惧失败、瞻前顾后,缺乏创业者所需的特质。
(2)创业资金和信息缺乏。调查显示,大学生之所以认可自主创业但未选择自主创业,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支持和保证。“得信息者得天下”,而以同学为主的交际圈和“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难以拓展人际关系,市场信息获取受阻,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
(3)自主创业素养不够。创业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调查发现,我省体育专业大学生除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较为缺乏。重知识的宣讲轻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缺乏的重要原因。
(4)务实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相当部分体育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色彩,倾向于找一份要么稳定,要么工资待遇高,要么地理位置佳的工作,只要三者居其一就会放弃创业。
(5)依赖性强。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总是想依赖家庭、社会的关系找份工作,很少顾及甚至全然不顾自身需求和发展,更别提自主创业了。
3.2 客观因素
(1)创业教育滞后或缺失。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但从体育院系的培养方案来看,创新教育未成为办学理念,创业教育未成为新的教育目标、教育改革中心和教育任务。即使个别学校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却仅隶属于就业指导课;即使有创业课,担任课程的教师却多是某个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辅导员,他们既缺乏创业理论更缺乏实战经验。由此可见,鲜有体育院系真正重视、践行创业教育及其相关要求,从而导致体育大学生对政策知之甚少、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欠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业选择。
(2)政策执行力不够。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专家观察,我国在实施促进创业政策或项目支持方面有效性较缺乏。具体包括:第一,政策可操作性不够,难以落实到位。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更多倾向于宏观指导,具体的操作规范或执行细则缺乏、不明确。第二、执行速度缓慢。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出台了诸多相应的政策措施,然而,政策的落实多停留在文件的传达中。第三、政策认同感缺乏。大学生创业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当创业政策与地方或职能部门利益相冲突时,它们对政策的认同感降低,不严格执行政策,弱化政策或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选择执行,造成政策失真或执行的有效性“打折”。
(3)融资环境欠完善。资金对创业至关重要。体育专业大学生融资主渠道源于家人、朋友的借款。尽管政府提供了某些融资的优惠政策,但难以兑现,而贷款的门槛又太高。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之有效的融资渠道——风险资本,在中国基本没有得到实施。
(4)创业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思想上认同不够,学生家长更是难以接受,他们送孩子到大学深造的目的是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最好能到机关、科研或国企等效益好的单位,成为白领。在他们看来,创业不稳定,风险太大,所以,不接受甚至反对子女创业。
(1)加强宏观政策制订和落实。尽管我省在中央创业政策指导下同步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可操作性缺乏。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政府应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将创业作为政策制定的着力点,在商业贷款、政策基金、税收减免、创业场所、风险投资金、创业基金等方面提供优惠。②政策制定、颁布和实施在区域选择上尽量向二级、三级城市或地区倾斜,在行业选择上向高科技、互联网、文化产业、服务行业以及农业、林业等倾斜。③破除市场壁垒,打破市场进入的条条框框,降低准入门槛,为大学生进入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环境。④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传播平台大势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⑤制定可操作的文件细则,加强政策执行力。颁布宏观政策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加强监管,避免相互推诿、搪塞,提高政府工作实效。⑥信息支持。建立国家、省、市、县等覆盖广泛的创业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创业资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信息平台。
(2)微观积极介入。政府应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介入疗法”[3]:①组织专家学者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性格分析,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径,实现合理分流。②联合社会各界创业专家、成功者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创业前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训,重点放在市场分析、项目选择等方面。③联合企业、社区、学校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孵化园。④对创业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⑤设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一是借用英国的资助方式,“如若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延期还款。”[4];二是心理帮扶。建立创业心理咨询室,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干预。⑥为大学生提供长期免费咨询服务,并对已经论证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5]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及时转变办学思想和观念,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第二、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第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创业策划大赛和实战比赛。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跟踪扶持。第四、重视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应将后勤产业、对内对外体育经营项目承包给学生;或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创业园地。第五、加强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体育院系应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且相对稳定的创业教师队伍,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创业成功者,特别是校友出任创业指导教师。第六、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已论证有价值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投入,成为合伙人。
自主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方式,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就我省而言,要克服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障碍,政府、学校人才观的改变及责任的践行是前提,构建有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运行机制是途径,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是实现创业的保证。
[1]我国明年大学毕业生数将创新高预计达650万[EB/OL].http://zonghe.hzcnc.com/shwx/201010/t20101015_1459563.shtml
[2]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hanyu.iciba.com/wiki/492142.shtml
[3]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文艺学知识生产问题[J].人文杂志,2010(2):89-96
[4]董霞.对英法两国青年创业模式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5):6-10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教办[2010]3号】.中国政法大学信息网.http://www.cupljob.net/cn/detail.php?id=3169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of Sichuan Colleg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ZENG Ling-hua et al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China 610041)
In recent years,the situation of enterpreneurship,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mployment expansion,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However,due to undertaking abilities,psychology and other subjective factors and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policies,marke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has hardly witessed the promising prospect,among whom Sichuan college PE majors are a case in point because of the inl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limited options of employment.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the paper intends to clarify the reasons for such a situation and suggests that the joint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society,enterprises and schools are required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thus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ssive to positive entrepreneurship
Sichuan,sports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meurship,operation mechanism
G807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1)09-0088-03
G807
A
1001-9154(2011)09-0088-03
四川省科技厅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研究”(D101204)。
曾玲华(1957-),女,江西南昌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