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女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女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研究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对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它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自我认可程度和自我和谐水平。自尊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心理学上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价值、是否重要的评价,是自我体系中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发展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而且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个体在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中,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协调一致性,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研究选取了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自尊和自我和谐为研究突破口,对社会支持对二者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科学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随机抽取洛阳市某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试卷289份,有效问卷267份。其中文科150人,理科117人;城市72人,农村195人;独生子女48人,非独生子女219人。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编制,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1]
(2)自尊量表。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取5级评定,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觉。[2]
(3)自我和谐量表。王登峰编制,该量表有35道题,有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定。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3]
本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自我和谐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结果比较
从结果看出,在专业上三个量表及各维度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文理科女大学生在这三个变量上没有太大差异,这可能表明专业的选择是依据大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而定,并不影响个体的自尊、自我和谐水平。但是文理科女大学生是否真的没有差异,由于以往很少涉及到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因此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验证。
在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总体来说,是否独生子女在自尊量表上没有差异,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高,社会支持低。相比之下,独生子女可能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往往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多一些,可能更易达到和谐状态。父母亲与兄弟姐妹是孩子获得坚强支持的最重要来源,非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来自于农村,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与乡邻和同伴共处,这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到的支持,因此表现出来非独生子女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一些。
在生源所在地,除自尊量表差异显著外,其余各量表及维度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城市女大学生的自尊稍高一些,也即城市女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赞赏、重视的程度高于农村女大学生。由于社会进步,现在男女地位较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但由于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残留,农村很多程度上还存在轻视女孩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自尊量表上呈现的显著差异,很可能和生源地有关。
表2 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
将三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总量表及各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说明女大学生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影响他们的自尊体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女大学生的自尊越强。自尊是评定个体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个体很大程度上是在社会交往中设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从这些评价中形成与自我感觉相联系的带有情感与评价性质的观念,这种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如赞许、尊敬等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4]
社会支持总量表及各维度与自我和谐总量表相关显著,除自我灵活性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余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这说明当大学生所获得的主客观支持越多,并且能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时,他们就会有较高的自我和谐水平。即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个体越能客观地、正确地评价自我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自我内部及自我与经验之间也越趋于协调一致,自我和谐水平较高。
通过自我和谐量表和自尊量表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总有显著正相关,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自我和谐水平越高,自尊水平也越高。这与部分文献的结论不太一致,[5]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我和谐者有较高的自我一致性,自我和谐的个体往往对自我价值的评价积极方面较多,因此自尊也较高一些。
表3 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测社会支持是否可以有效地预测女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和谐性,并且考察预测力的大小,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以自尊和自我和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自尊和自我和谐两个量表均进入回归方程,共同解释社会支持16.3%的变异量,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自我和谐能有预测作用,但预测力还是有限的,这可能是因为影响个体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因素很多,如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同时,大多数研究中所探讨的自我和谐水平都只是一个现象学的概念,我们只能通过量表的得分高低来判断个体内心是否和谐,并不能深入了解到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自我的不和谐,因此我们还需要采取其他的研究方法,比如有针对性的访谈,来确定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6]
第一,城市女大学生比农村女大学生的自尊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社会支持多、自我和谐程度高。
第二,社会支持总量表及各维度与自尊有不同程度正相关,社会支持总量表与自我和谐总量表相关显著。
第三,社会支持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和谐程度。
[1][2]汪向东,王希林,马红.心理卫生评定测量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318-320.
[3]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1994,2(1):19 -22.
[4]梁书生,王璐.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水平及其关系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65-68.
[5]马娟,李义安.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5-746.
[6]张旭锦.中专生自我和谐水平,自尊水平及相关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6(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