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云计算支持下的计算机协作学习研究
李 健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联系越发密切。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础上,加入云计算辅助教学元素,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试验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云计算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肯定了学习效果,同时对未来进行展望。
云计算;协作学习;CCSCL;云平台
信息时代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云计算是当前的热点,它代表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将成为“智慧地球时代”的核心技术。CSCL是一种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方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若能将云计算和CSCL结合在一起,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为协作学习提供帮助,定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的发展。
云计算,是构建在Internet上的新型网络服务计算模型,其核心是以最小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数据和服务的需求。云计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云计算”是指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这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计算机服务。这意味着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取用方便,费用低廉。[1]
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方式,它具有交互性和协作性两个特点。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空间和时间不一致的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无法开展的协作学习方式。在CSCL模式下,师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针对学习内容进行交互和协作,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从单纯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改变。
云计算提供了各种方便快捷云服务,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界,同时也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2009年开始,黎加厚教授在全国各地对云计算辅助教学开展培训,云服务廉价和方便的特性正慢慢被大众所熟悉,并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从应用的角度细分为八种服务状态,即:第一种是协作平台,第二种是电子邮箱,第三种是博客空间,第四种是网络贴吧,第五种为搜索引擎,第六种是 QQ空间,第七种是 QQ群服务,第八种是移动服务。[2]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协作学习的开展,通过计算机和云计算,教师以协作学习为主线和方式,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方式,在云端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云计算对教育的触动是巨大的,同时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上海师范大学周黎给云计算支持下的计算机协作学习下个定义: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和支持协作学习的技术方法,在云端建立“云”环境,以使学生或是教师各角色间进行协作交流,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3]
通过计算机和云端这些媒介,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构建云计算支持下的信息化个性教学平台,通过群体协作,促进学生智慧提高和思维扩展,使CSCL向一个新层次进行发展。
计算机应用于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与教育联系愈发密切,同时产生一些新的变革。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研究和应用,国内各类院校教师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应用。过去由于网络资源和技术的制约,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随着云计算的出现,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带来新的机遇。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建立资源丰富的协作空间,师生一起参与教学互动,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协作互动。
1.学习背景。
医学专业的一年级大专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计算机学习,过后参加省里统一的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为时间紧张,如果只是通过单纯课堂讲授,学生因为时间有限,可能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而下次课又上新的内容,这样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跟上进度。本来想通过邮件或者QQ的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经过思考,发现老师和学生是单线的联系,这样只面对个别学生而无法解决共性问题,效率低下。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及时更新,同时学生基本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群体之间的协作交流无法体现。基于如此情况,笔者准备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协作学习环境,解决师生之间交流协作的障碍,营造互动、协作的学习氛围。
2.平台选择。
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协作平台也随之出现,国外主要有Google,微软平台,国内主要有云教育和TAP。平台选取基于如下原则:易于上手,容易通过协作发展“群体智慧”,充分发挥云计算群体协作学习特点,平台创建和复杂的代码无关,主要采用简单易见的窗口编辑形式,使用具有连续性,不会因为网络原因而无法持续使用。通过仔细对比,最终选择TAP(http://www.tap.cn/)作为实验云平台。
TAP具有丰富的功能,可以很轻易的借助编辑器制作出精美的交流站点。TAP有很多精美的模板和实用的插件,支持附件上传和博客交流,这些对于协作学习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3.学习交流。
平台不在美观,重在交流的互动和实时。经过简单的设置,交流平台的雏形搭建完毕。在平台中,主要有三个模块进行师生互动协作。
“最新题库”,主要由教师完成,针对历年省等级考试的考点,主要由教师进行编排组织。题库由历年真题和教师自编的题目构成,分为实践操作和选择题两种类型,本栏目在线完成,支持注册用户上传题目,同时对题库共享。在栏目也有链接和本省兄弟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相连,方便获取最新的信息。
“学习心得”,主要由学生共同协作创建,类似论坛的轻松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在板块里面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共享学习中有趣事情,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窗口。
“师生交流”,由教师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汇总和更新,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相关的公告和上课变动也在此栏目发布。
4.小结分析。
经过1个多月的尝试,平台内容越发丰富和完善,经过在线调查,学生认为通过TAP在线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具有简便快捷特点。采用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协作、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学生表示这种在线协作交流方式适合自己,比较喜欢。
学生通过TAP云平台达到了很好的协作效果,并且真正达到只要你想学,你就可以学的状态,也解决了课后学生无法及时得到问题解答的难题。指导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了解了学生平时的工作学习情况,还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反思和动态。平台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群体协作环境,初步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但是如何促进学生群体协作的机制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始终是为人们服务的,决定使用的成效不在于技术的高低,而在于如何应用。[4]
云计算的成熟和发展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云计算提供各种平台和资源,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尝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协作交流,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了选择。灵活创新组建适合的学习环境,延伸课堂教学,实现空间和时间上自由灵活的教学资源共享,丰富师生协作交流方式。
本研究是CSCL在云计算支持下的初步探索和论证,随着信息化教学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鉴于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多方面优势,CCSCL定将成为教育的中流砥柱,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CCSCL的研究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推动云计算下CSCL的进一步深入。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79.
[2]杨滨,王文霞.论“云服务”在教育低碳化中的合理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9-22.
[3]周黎.云计算支持的协作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霍丽荣,于淼,高义栋.云计算支持的群体协作学习环境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0(5):77-80.
O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Under the Support of Cloud Computing
Li Ji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it is applied much mor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with the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we tested learning result of students,analyzed the tested results and summed up the laws and rule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under the supported of the cloud computing.The paper confirmed the learning results while making a predic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cloud compute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CCSCL;cloud platform
G434
A
1672-6758(2011)10-0005-2
李健,硕士,讲师,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系,福建· 三明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邮政编码:365000
Class No.:G43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