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治理中的个体网络风险分析

2011-12-05 08:02刘兴智丁荣贵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焦点利益个体

刘兴智 丁荣贵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项目治理中的个体网络风险分析

刘兴智 丁荣贵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项目治理中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关系网络,该网络的结构以及利益相关方在该网络中的位置对利益相关方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在论述社会网络分析对项目治理研究价值的基础上,给出了个体网络风险的定义,构建了个体网络风险的度量方法,分析了利益相关方的响应策略,为利益相关方制定治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治理;社会网络分析;利益相关方;个体网络风险

一、引言

项目治理是研究如何在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稳定的角色关系。项目治理研究强调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联关系,而项目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的风险控制则是项目治理的核心。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不同项目特点的分析利益相关方之间治理关系风险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就如何降低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风险提出统一的策略选择理论和方法。所以,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与处置项目治理中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网络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研究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所构成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被视为关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本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

实际上,项目治理中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各方合作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共同致力于项目成功的同时,相互之间还为追求收益率而竞争。各利益相关方都是相对独立的组织,有其独立行为的权力。其行为取决于自身的属性以及在项目治理网络中的位置。本文旨在分析网络位置对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影响,借鉴社会网络分析中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间距中心度、个体网络密度等网络参数,构建利益相关方个体具有的影响力和网络限制的度量方法,分析其个体网络风险状态与风险应对策略。

二、个体网络风险定义与度量维度

(一)个体网络风险的定义

项目利益相关方通过项目的成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项目的成功需要各方投入人员、信息、资金等各种资源。利益相关方参与项目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项目治理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工作伙伴关系,然而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项目利益相关方都是相对独立的组织,有各自的利益需求,有选择自己行为的权力。因此,项目治理中利益相关方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即为追求收益率而竞争,为实现预期的收益率而努力。收益率是项目治理网络中竞争的关键,是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每个利益相关方在这个竞争场上都拥有一个由其自己及其关系人构成的网络结构。项目利益相关方在整个项目治理网络中的位置使他处于某种竞争状态或风险状态,决定了他的投资收益率。这种竞争状态,描述了项目治理网络结构是如何通过为某些利益相关方制造机会,不为另一些利益相关方制造这种机会,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最终导致非均衡的利益分配。换言之,项目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对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收益率实现有重要影响,即本文定义的个体网络风险。

(二)个体网络风险的度量维度

项目治理网络是项目治理中关系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此处的关系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项目治理网络是分析项目治理结构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将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治理关系联结所构成的系统视为一个“网络”。关系资本与项目治理网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网络的经验研究中,对个体层次社会资本的测量几乎都集中于对个体社会网络状况的测量。正如边燕杰所指出的,虽然社会资本存在多种定义,但社会资本的基本定位是清楚的,内涵是明确的,即社会关系网络。①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 2期。

在社会资本的经典定义中,不管是为个人行动提供便利,促进协调与合作,还是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讨论的都是社会资本的积极功能。在应用研究层面,大多数研究者也同样关注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②L in Nan.SocialResources and SocialMobility:“A Structure Theoryof StatusAttainment”.Ronald Breiger?SocialMobi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47-271.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会资本亦不例外。在对社会资本功能的探讨中,学者们也认识不一,认为社会资本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因此,在对社会资本功能的讨论中,无论是关注其正向功能,还是关注其负向功能,又抑或是二者兼有。看似存在矛盾,实际上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学者们在讨论社会资本功能时,大都提到了不同的主体,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同样的社会资本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作为社会资本表现形式的社会网络同样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具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在项目治理网络中,同样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利益相关方在网络中的位置对他的影响,一方面使其具有影响力,一方面对其造成限制。本文将从影响力和限制两个方面来描述个体在项目治理中面临的网络风险。

三、个体网络风险度量

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利益相关方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③Aaltonen,K.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response strategies to stakeholder pressures in globalprojects.Recipes for success in project-based management,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 Finland,2009:29-59.一是该利益相关方在网络中具有的地位和权利,本研究称之为影响力;二是该利益相关方在网络中受到的限制的大小。当我们考察某个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的个体网络风险时,我们将该利益相关方称之为焦点利益相关方。

(一)个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

1.设计思想与指导原则。焦点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来源于其在网络中的中心度。在社会网络的文献中,讨论最多的三种中心度是: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间距中心度,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焦点利益相关方在网络中的中心状态。点度中心度用于度量焦点利益相关方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直接关系,接近中心度用于表达焦点利益相关方到达其他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距离,间距中心度用于表达焦点利益相关方控制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能力。

焦点利益相关方的点度中心度可以通过其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直接关联的边的数量来表达。点度中心度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某个点的中心地位,原因在于点度中心度的计算仅考虑了与该点具有直接关联的结点,即点度中心度只能从局部刻画某个点的中心地位。接近中心度是依据网络中各结点之间的接近性或距离而测量的中心度。所测量出的总距离越短,说明网络的接近中心度越高。它可表明一个利益相关方跟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多么密切。某个利益相关方跟其他利益相关方联系最密切,那么此利益相关方就处于中心位置。接近中心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考虑到了间接关系,它等同于总体中心度。在测量接近中心度时,主要依据的是捷径,而不是直接关系。反映中心度的另一个概念是间距。它表示一个点在多大程度上是图中其他点的“中介”。一个结点度数较低的点常常成为中介中心,这样的结点具有“经纪人”或“守门人”的作用。或者说,间距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利益相关方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其他利益相关方。

通过对三种中心度的比较可以得出中心度的设计原则:第一,不仅需要考虑直接关系,还需要考虑间接关系;第二,不仅要考虑最短路径,还要考虑其他路径。

2.设计的实现。本文以上面两条指导原则为基础,借鉴已有中心度的表达思路,设计一种新的适合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焦点利益相关方中心性的计算方法——流量中心度CF,用于度量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焦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力。

其中,Fjk为点 nj与 nk之间的最大信息流量,Fjk(ni)为 Fjk中通过点 ni的信息流量,Fjk(ni)占 Fjk的比例用 fjk(ni)表示。以一个规模为 7的网络为例计算 CF(n2),最后得到:

(二)个体在网络中受到的限制

焦点利益相关方在网络中受到的限制的大小与其个体网的密度有关,本文选择网络密度来度量焦点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受到的限制。

个体网密度越大,网络中结点的沟通效率越高。各种标准的扩散将导致项目参与者之间形成可见的、共同的预期。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趋于一致,高密度网络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隐性协调促使各成员集体化。高密度的网络使焦点利益相关方缺乏结构洞。焦点利益相关方在面对高密度的网络时很难形成谈判优势,一方面网络成员很容易拒绝焦点利益相关方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网络成员还会利用这种集体优势打压焦点利益相关方。可见,个体网密度越大,焦点利益相关方受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在稀疏项目治理社会网络中,网络参与者之间较少的协调活动,很难形成团队意识,在项目参与者之间形成联合并采取统一策略的可能性也是极其有限的,当然这种稀疏性也不会给对抗焦点利益相关方起到有力的支持。实际上,网络密度越小,焦点利益相关方拥有的结构洞数量越多,焦点利益相关方越容易利用网络参与者之间的矛盾来形成谈判优势。

四、个体网络风险应对策略

从影响力和限制两个维度可以将焦点利益相关方在治理中面临的网络风险状态进行分类。焦点利益相关方在不同的网络风险状态下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高密度——高中心度。在高密度网络中,其他利益相关方对焦点利益相关方有较强的限制。然而,具有高中心度的焦点利益相关方却有对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因此,焦点利益相关方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相互之间的影响力较强,而且双方都没有控制整个局面的能力,使得网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根据制度依赖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组织决策者偏好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①Oliver,C.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Academy of Project Review,1991,16(1)145-179.Pfeffer和 Salancik指出焦点利益相关方常常会与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谈判以降低不确定性。②Pfeffer,J.,&Salancik,G.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New York:Harper&Row,1978.因此,当一个具有高中心度的焦点利益相关方面对具有高密度的网络环境时,它将会采取措施降低网络密度以增加自己的相对优势,即瓦解对方联盟;当对方联盟不可瓦解,焦点利益相关方需要采取折中策略与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谈判。

2.低密度——高中心度。在低密度和高中心度网络环境下,焦点利益相关方具有绝对优势。低密度网络不利于信息的传播,不利于统一目标的形成,监控力度较低。Mintzberg指出,当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不能形成合力以应对焦点利益相关方时,他们将处于被动地位。③Mintzberg,H.Power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3.相反,具有高中心度的焦点利益相关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上,控制着资源、信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种网络环境下,焦点利益相关方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常常扮演指挥者的角色。与此同时,焦点利益相关方还应采取相应策略,保持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独立状态,尽量拥有更多的结构洞。

3.高密度——低中心度。在这种环境下,焦点利益相关方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其他利益相关方依赖于频繁的联系、高度的连接,易于形成统一的目标、一致的行动,从而产生强大的合力;另一方面,焦点利益相关方缺乏控制资源、信息的能力而不具影响力。Mintzberg还指出,“当其他利益相关方发出统一的清晰的‘声音’时,焦点利益相关方不得不顺从以满足其目地。”Rowley也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焦点利益相关方只能扮演顺从者的角色,只能接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然而,处于不利地位并不意味着只能“被动挨打”,项目治理中的现实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当焦点利益相关方处于高密度和低中心度的环境下,需要提升自己的中心地位。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寻找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方结成联盟以提升自己的地位;二是占据“桥”或“切割点”的位置。

第一,建立联盟。网络中的利益相关方倾向于与社会网络中的关键利益相关方建立有利于其行使特权的联合关系。合作方式之一,即寻找占据优势位置的利益相关方,与其合作、组建策略联盟或实施合并,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网络资源,进而提高应对网络结构压力的能力。

第二,占据“桥”或“切割点”。如果两个利益相关方之间仅仅通过唯一关系连在一起,则称此关系为桥。④Patacchini E,Zenou Y.The strength ofweak ties in crim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52(2):209-236.切割点是在整体网络中的一些个体,它们在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将它们移开,那么整体网络可能被分裂为互不连结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子网。⑤Knoke D,Yang S.Social network analysis.Sage Pubns,2008:39-47.桥或切割点通常是资源交换的关键点。占据桥或切割点的位置是利益相关方巩固和发展其地位的有利手段。

4.低密度—低中心度。在低密度、低中心度网络环境下,焦点利益相关方面临各方压力较小,同时缺乏控制资源、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沟通不畅以及监控不力,焦点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往往不能引起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注意,因此焦点利益相关方经常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然而,此种情况给焦点利益相关方提升自己的地位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各方建立联系以提升自己控制资源、信息的能力是较为可行的策略选择。

五、结论

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从项目利益相关方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联关系来认识其在项目治理网络中的位置,将利益相关方按其治理关系进行分类,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分析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治理关系面、行为的“嵌入性”,关心利益相关方对资源的摄取能力,指出了项目利益相关方在项目治理网络中是否处于中心位置,其关系资本多寡、优劣的重要意义。网络视角的项目治理结构观体现了互动、主动等特点,建立了个体行为和治理结构的连接,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在网络视角项目治理结构观的指导下,首先对个体网络风险进行识别:对个体网络风险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了个体网络风险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从个体在网络中具有的影响力和受到的限制两个方面来描述个体网络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力以及网络限制的度量方法:以流量中介中心度度量个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以个体网络密度度量个体在网络中的限制。最后,从以上两个维度界定了四种个体网络风险状态,并就每一种风险状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F203.9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1

1003-4145[2011]04-0145—03

2010-01-06

刘兴智 (1983—),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丁荣贵 (1967—),男,工学博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网络风险研究”(7107211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过程的政府投资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研究”(2010GXS5B14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政府投资基础建设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研究”(IFW09114);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治理中的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研究”(yzc09003)。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焦点利益个体
焦点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焦点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