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训基地战略规划过程实证分析
——以福建省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为例

2011-12-01 06:22江剑敏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供需平衡基地实训

江剑敏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6)

校外实训基地战略规划过程实证分析
——以福建省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为例

江剑敏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6)

校外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立足于福建省高职院校的一些成功经验,以校外实训基地的战略规划过程作为线索,以技能和能力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直接目标,提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培训内容等战略规划过程的供需平衡法。

高职;校外实训基地;战略规划过程;财经大类专业;供需平衡法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校外实习实训提供给学生在真正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应用”为主旨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起点,其战略规划过程应该包括:人才市场对技能与能力的需求调查→校外实训基地培训内容甄选→高职院校特点和本院校现有基础分析→确定建设总体目标→对基地定位、设置培训内容等→持续改进和后期发展。

人才市场对专业技能与能力的需求

笔者认为,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与能力需求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知识能力的需求。高职学生必须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理解。这个能力实际上是使学生从“外行”转向“内行”的知识需求。(2)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的需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针对本专业相关岗位的操作经验、技能和能力。笔者认为,这些技能和能力可以分为专业必备的技能和能力(基本)以及专业方向的技能和能力(深化、细化)。该需求事实上是培养学生从“知识”向“行动”转变的需求。(3)综合能力的需求。财经类高职学生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综合能力,是除了上述两种需求以外的其他需求,如一定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等。该需求侧重的是学生从“学生”到“在职人员”的角色转换需要的综合能力。

对这些需求的分析是设置校外实训基地的起点,基地管理运作的全过程要始终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的正确结果。

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内容的甄选

人才市场对知识、技能与能力的相关需求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实习等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的技能与能力的目标。三种培养方式侧重点不同,校内理论教育侧重于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校内实训侧重于技能,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校外实训侧重能力,包括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显然,校外实训基地侧重于能力的培养,通常无法囊括人才市场对毕业生所要求的所有技能和能力的训练。

校外实训基地对知识能力培养的内容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认知”和“印鉴”两个方面。“认知”主要指学生通过对实地、实物、实事的经历和观察,获得感官上的直接意识;“印鉴”主要指学生通过这些经历和观察,把直观“认知”与原有的知识以及课堂理论结合,相互比较印证,促进知识吸收和强化记忆。当然,有必要明确的是,高职学生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的把握主要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进行,包括教师课堂讲授、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方式。

校外实训基地对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 这部分包括技能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财经大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通常其专业技能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来获得,岗位能力是通过校外实训实习来获得。目前,国内财经大类相关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是企业,企业的日常活动是经营活动,其活动目的就是获得利润(价值)。活动性质决定了校外实训基地不大可能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财经大类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的主要培养内容是能力而非技能①。

校外实训基地对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实训和实习,能够获得的重要能力是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有别于特定岗位的具体经验和能力。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角色转换所需要的能力,即从“学生”到“在职人员”的角色转换需要的综合能力;二是经营、管理能力,通常适用于财经大类专业的高职学生。

由此可知,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应侧重于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能力和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特点和自身现有基础分析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除了要考虑外部人才市场需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外,还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内部的情况。包括所有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具体院校本身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特点以及财经大类专业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中职教育侧重于具体岗位技术和技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所列的财经大类专业包括财政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五个方向的专业群(共36个专业)。目前,福建省内很多高职院校都组建了包括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财经类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这些财经类专业的技能操作性强、技能和能力复合性高、适用面广。因此,对于财经大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应以不同技能和能力作为基地的培养内容考虑,比传统的单纯依靠专业、具体岗位的区分设置基地,更加有利于基地的总体建设、分类、管理以及综合利用。

高职院校自身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自身现状分析包括对校外实训基地相关资源的分析以及对本院校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情况的分析。首先,院校自身现状分析重点考虑与校外实训基地相关的资源,如师资队伍、学校财力、政策等。其次,考虑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质量以及日常运作情况等。高职院校要以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进一步根据本校各个专业所对应的实训、实习的要求,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有序的整合调整、发展以及管理等,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运作效率管理,发挥校外实训实习教育。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主要考虑建设思路、目标形成分析等内容。

图1 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传统思路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分析 目前,福建省内传统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是对学校专业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专业对应的具体岗位方向和企(行)业性质,为每个专业选择、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见图1)。笔者发现,传统的建设思路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往往高职院校花大力气寻找的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学生无法进行校外实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考虑从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实习的容量供给出发,结合专业要求,采用新思路:首先确定各专业的各种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需要;与此同时,分析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所能提供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资源容量,形成针对所有专业的总体实训、实习资源条件;最终把资源在各专业中进行平衡、协调分配。笔者把这种方法称为“供需平衡分析法”(见图2)。

图2 运用供需平衡分析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路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形成分析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考虑建设什么样的实训基地以及各种实训基地的数量、规模等。(1)传统的目标形成分析。其建设目标的形成过程是:专业分析→专业对应岗位和企业性质→选择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对口进入实训。传统的校外实训基地目标形成是以专业为分类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2)供需平衡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目标形成分析。考虑供需平衡法,其建设目标的形成过程如图3。(3)传统法与供需平衡法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目标形成上的对比。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形成过程来看,传统方法的目标形成开始于专业分析,而供需平衡法开始于专业的技能与能力分析;传统方法侧重于以专业确定所建设基地的具体目标,供需平衡法侧重于以技能与能力甄别所建设基地的具体要求并确定建设目标。很显然,以技能和能力作为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从实践结果来看,以传统方法建设实训基地容易导致实训基地供求不匹配和基地重复建设,用供需平衡法指导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需求量和校外实训基地所能提供的技能和能力训练的容量水平。

图3 以供需平衡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目标形成过程图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定位以及实训内容

传统方法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定位和培训内容设置 传统方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是以专业作为定位,确定每个专业对应的实训基地数量、名称以及实训容量和内容。传统的思路按专业建立实训基地,无法正确鉴别和评估每个学生在所在岗位学到的具体技能和能力。

供需平衡法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定位和培训内容设置的改进 采用供需平衡法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定位和实训内容设置进行的分析,主要从技能和能力需求分析表和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技能和能力供给容量表着手。首先,对各个专业进行分析,汇总和归纳技能和能力需求量,形成技能和能力需求分析表。在对各个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相同的技能和能力确定各项技能和能力的需求总人数,以供进一步分析。其次,依据专业分析所得到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对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所能提供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供给容量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需”(技能和能力需求分析表)与“供”(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技能和能力供给容量表)的基础上,以“需”为基础,对“供”和“需”进行平衡分析,从而获得各项技能和能力的供需平衡分析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初步了解到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足。以此为目标,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甄别和建设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供需平衡法的不足以及改进 笔者认为,供需平衡法相比传统分析法,有利于正确甄别各个专业实训的真实需求,为后续新建实训基地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在现实操作中发现也有许多不足。如供需平衡法与传统分析法一样,未能准确考虑实训的时间因素,忽视不同专业对同一技能的侧重点,以及同一个实训基地不同岗位所能达到的实训效果的差异,同时也未能有效地对每个学生、每个技能和能力的实训过程进行监管,对其实训效果无法准确地进行评价。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持续改进及后期发展

由于市场需求、专业调整以及实训基地本身的变化(如公司变更或倒闭等),需要不断地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调整,以适时满足高职院校的实训需求。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和专业调整变动等。此外,高职院校要适时关注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互动,正确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准确定位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此结论仅针对财经大类的相关专业,对于其他专业并不一定成立。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UNESC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EB/OL].ISCED.1997.Montreal,UIS,2006. http:// www.unesco.org/education/information/nfsunesco/doc/isced_1997. htm.

[3]王幡.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利用分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江剑敏(1979—),男,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国际贸易。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8

A

1672-5727(2011)08-0154-02

猜你喜欢
供需平衡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5—2025年水果供需平衡表/万t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