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1-10-27 08:31袁永富张德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宜宾专业课程模具

郭 晟 袁永富 张德红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3)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郭 晟 袁永富 张德红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3)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口,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建立了符合当前模具行业用人要求的专业课程新体系。新体系的建立突出了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的特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为同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方法。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模具专业;课程改革;工学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模具企业的用人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或制造能力、就业(职业素质)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获得,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做”进行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相应地,在专业课程改革中,应当基于工作过程,动态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此,我院模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针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与改革专业课程,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隐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基于模具产品的生产线式工作流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生产流水线式的工作过程为逻辑,逆向推演,将工作过程融合到课程结构中去,实现专业课程与工作过程结构的无缝衔接。其基本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流程图

基于模具产品生产过程,拟订工作岗位与能力结构,结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之对应的关系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计划市场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岗位:

1.设备操作员。要求具有模具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具备简单模具设计理念,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数控电加工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从事模具的生产操作、模具的制造和模具的装配、维修等工作。作为车间模具基本加工人员,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较大。

2.模具设计员、工艺员。要求熟悉模具专业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模具专业的设计和加工知识;能熟练运用AutoCAD、Pro/E、UG或Mastercam等软件进行造型、零件加工、模具设计。在企业中常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此类人员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需要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其待遇也较高。这一类就业岗位是我院培养的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目标。

3.生产计划调度员。要求熟悉模具专业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生产过程的运行原理和生产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能做好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决策工作。这类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少。

4.高级模具修配人才或高级模具设计师。(1)高级模具修配人员。具有长期的模具生产、修配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工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这一类型人才需要长时间在工作第一线积累经验,可作为我院学生持续发展的上升空间。(2)高级模具设计师。要求具备并精通大型模具和精密模具设计、开发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具有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要求很广。这一类型人才可作为我院少数基础较好学生的努力方向。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立足培养设备操作员、模具设计员、工艺员这三类人才,并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次培养。面向模具企业,以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引进开发、设备管理和在其他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等为主要就业岗位,设置培养目标,以此培养目标为依据,拟订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典型模具产品为载体,以层次渐进式项目教学内容为主线,进行每门课程的开发 我院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主要是以纵深为主线,以横向为拓展考虑整个课程内容,以成套的模具产品为载体,着重考虑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系统性,项目设计按照模具生产的过程和层次性进行。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如图3所示。

依照就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形成专业特色 多年以来,我院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大都沿袭旧的过时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模具行(企)业用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我院依照当前模具企业就业岗位的技术能力要求,针对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了改革,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图2 工作过程岗位设置及能力结构分析图

图3 课程开发思路图

1.模具方向不清晰。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要学冲压模,又要学注射模,还要学压铸模,时间不够,囫囵吞枣,难以掌握。其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冲压模和注射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工作过程的概念,没必要两者完全兼顾,可分两个方向分别进行教学,而压铸模与注射模结构相似,可归为一类。

2.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高,课程内容专业特色不突出。以前我院模具专业开设的多种专业课程基本与机电、数控专业通用,缺乏突出的专业特色。我院依据专业发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使之具有明显的本专业烙印。比如,在设计方向上,以前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与《冲压模具设计》、《注塑模具设计》存在许多重复的内容,可将其融合为《模具设计工艺》,使机械设计知识与具体模具相联系。在制造加工方向上,将 《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技术》、《数控编程应用技术》整合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模具加工工艺技术》,同时增加了《公差配合与模具技术测量》,进一步明晰了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

3.技能拓展性有限。根据我院模具专业岗位调查,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产品加工,模具安装、调试与维护等一线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从事模具设计、冲压与塑料成型生产与设备维护、模具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而对具备软件应用能力(如UG)、专业英语能力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尤为青睐。基于此,我院在必修课中增加了《模具CAD/CAM(UG)》(140课时)实训课,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注塑机械原理、结构与操作》、《模具职场英语》、《钣金工艺技术》、《冲床原理、结构及其操作》、《模具价格估算与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学生的职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可塑性及可持续发展性大为提高。

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效

通过以上方法,我院建立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专业课程体系图

我院模具专业从2007年设置教改班试点进行实践,2008年开始在该专业所有班级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学生技能提高较快,学习积极性与满意度大为提升,改变了以前“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做不来”的局面,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模具专业方向上对技能的把握较透。

第二,2007教改班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新课程体系下的毕业生专业能力明显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极大地提高,对工作能较快地上手。2008级学生在一汽大众、五粮液、普什集团宜宾模具公司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也得到了这些单位的肯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与用人单位生产工作过程的“无缝”接轨。

第三,我院深入探索了新形势下课改的新方法,可为同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方法。

[1]刘凤云.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2]高利容,王叙红.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成人教育,2007,(1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G712

A

1672-5727(2011)08-0158-02

*本文系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过程”式教学体系的构建》(课题编号:Ybzy27650813)的成果

郭晟(1967—),男,湖南隆回人,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CAD/CAM/CAE/CAPP。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宜宾专业课程模具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