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1-10-27 08:32钟英焕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案例

钟英焕

(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东莞 523110)

“做中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钟英焕

(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东莞 523110)

介绍了“做中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探讨了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和分组分层学习,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最后探讨了通过校本证书、技能考证和各种技能竞赛检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效果。

“做中学”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素质逐年下滑的现实,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我校从几年前就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面做简要探讨。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起源

“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亲历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儿童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到一个积极的实践者的转化,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由于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中学”已成为贯穿近一百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当前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中都有深刻的体现,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做中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做中学”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操作。“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做中学”教学模式强调尊重事实,强调培养科学精神,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强调人人参与,面向每一位学生。从表1中可以看到“做中学”教学模式与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上有显著区别。

表1 “做中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公共课程。我校高一年级开设此课程,且在一年后学生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劳动局组织的办公软件中级技能考试,通过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下面以本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一些探讨。

开发模块化的校本教材是进行“做中学”教学的前提 现行的许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就像是软件说明书,只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缺乏实例,十分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进一步学习,所以开发校本教材成为当务之急,开发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对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3)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设计教学案例。(4)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我校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备课小组编写校本教材。例如,笔者负责“Word软件的使用”部分。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将Word软件分成七大模块的教学,并配以相应练习,如表2所示。学生学习目的性明显增强,不会出现上机课无事可做。通过对案例的制作,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学习有了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实践能力,真正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

表2 “Word软件的使用”模块分解表

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实现“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可加深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提出“项目”,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解决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哪些是以前学过的,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哪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清单,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如何寻找相关帮助,怎样构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等。例如,笔者在教学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时,提出电脑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里面存放的文件成千上万,如何管理这些文件呢?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过程中,学会了利用文件管理工具对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等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进行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是“做中学”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是中等的学生,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需要注意的是:(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例如,笔者在进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时,采用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优等生的关照,能够及时解决一些操作问题,使他们体会到了“做中学”的乐趣。

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和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等级考试,检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我校,每月都有各专业的技能竞赛,每学期有一次“技能节”活动,每学期末都有校本证书考核以及各级各类技能等级考试。通过这些活动,可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从而检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效果。从近年来学生的表现来看,运用“做中学”教学模式后,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学习感到厌恶的学生逐年减少,考证成绩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笔者所带的班级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年通过率均为100%,参加劳动局的“办公软件”中级技能考证通过率在90%左右,位于全市前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每学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越来越好,说明了学生对“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认同。

综上所述,“做中学”教学模式是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1]张建伟,孙燕青.“做中学”到构建主义——探究学习的理论轨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4):35-39.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G712

A

1672-5727(2011)08-0121-02

钟英焕(1978—),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课堂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本栏责任编辑:郑晶)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在多解中学创新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