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

2011-11-27 08:58陈强乔郁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宏观账户

陈强乔郁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 100140)

金融稳定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

陈强乔郁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 100140)

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金融稳定评估的重要技术工具——宏观压力测试的基本定义、宗旨理念和积极意义,综述了目前宏观压力测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本文提出宏观压力情景需设置更长的时间跨度,需考虑所处经济周期、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逆周期政策预期等因素;宏观压力测试不仅需要关注信用风险,同时应重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本文结合中国大型银行的数据实证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重要性;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监管要求是金融机构违约的判断标准,针对风险传染的主要债权债务关系,本文采用传染关联的方法理清了风险传染路径;宏观压力测试要考虑金融机构行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反馈效应,本文提出使用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结合专家判断进行分析。

金融稳定;压力测试;传染;反馈

一、宏观压力测试与金融稳定评估

一国经济体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对该国宏观经济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如何评估一国经济体的金融稳定状况,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宏观压力测试(Macro Stress Testing)作为金融稳定评估的重要技术之一,是一套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工具,即假定一国经济体出现宏观经济冲击的不利影响,通过评估对一国金融体系具有重要影响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性,判断金融系统的资产是否过多的暴露在风险之中,分析可能发生的违约倒闭和风险在同业间的传染路径,进而对该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做出判断。

宏观压力测试由一国经济金融主管部门(一般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组织实施,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关注宏观经济压力情景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宏观压力测试旨在识别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因素,寻找金融风险的扩散机制,关注可能影响金融稳定、引发金融危机“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s)”的特殊金融机构,从而揭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薄弱环节所在。

宏观压力测试有利于一国经济金融部门提前了解该经济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实施宏观审慎调控,及时采取逆周期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加强对特殊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监管,制定系统性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宏观压力测试也有助于一国经济金融部门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紧张,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缓解市场对金融体系不确定性的担心,引导市场良好预期,重建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二、宏观压力测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央行对宏观压力测试理论作了有益的探讨。关于宏观压力测试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有:Marco Sorge(2004)综合比较了宏观压力测试的常用模型;Swinburne(2007)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与微观压力测试的区别;Martin Cihak(2007)总结了宏观压力测试的方法论演进历程;Drehmann(2006)考虑了宏观压力测试中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联动;Mizuho Kida(2008)认为宏观压力测试要考虑金融机构行为对宏观经济的负反馈(Macro Negative Effect);David Aikman(2009)提出宏观压力测试要考虑金融机构行为对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影响(Second Round Impact);Buenos Aires(2010)探讨了宏观压力测试中金融机构的传染模型(Contagion Model)。

同时,宏观压力测试在实践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成为各国金融稳定评估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奥地利国民银行、英格兰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等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或监管部门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组织开展宏观压力测试工作,并在每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引用测试结论。Cihak(2006)翻阅了全球55家中央银行2005年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其中有38份(约占75%)的报告中包含了宏观压力测试的内容。为提高每年开展的宏观压力测试工作效率,有些国家还开发了自己的宏观压力测试系统——如奥地利国民银行的SRM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测试系统等。

本文在宏观压力测试理论的重要文献基础上,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或监管部门宏观压力测试中有借鉴意义的较佳实践,重点研究宏观压力情景跨时期设置、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联动、金融机构传染关联、金融机构行为反馈效应四个问题。

三、关于宏观压力情景跨时期设置的问题

宏观压力测试设置更长时间期限的压力情景,是一种多期性测试。微观压力测试通常只考虑未来1年一个时间跨度不同,宏观压力测试则需要考虑未来1年、2年甚至3年多个时间跨度的宏观经济情景,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历史经验表明,宏观经济衰退的发生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风险经过一段时间逐渐积聚到一定程度才发生的。二是金融机构为应对宏观经济衰退而进行的资产负债组合调整,特别是信贷调整需要时间,金融机构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通常在第2年会有体现。因此,金融稳定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需要将时间跨度放在更长的年度来考虑。

宏观压力情景是通过宏观经济因子及其参数值来描述的。宏观经济因子通常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可量化、并有较长时间观察值的指标,同时还要考虑与金融机构内部的压力测试方法和系统的对接。符合上述标准最常见的宏观经济因子是国内生产总值、利率、汇率等。具体到宏观经济因子参数值的设定,一般需要综合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开展金融稳定评估时所处的经济周期,以表1中2011年GDP设置为例,2010年基期GDP达10.3%,显示中国经济处在高速增长,一旦出现衰退,宏观经济参数与基期数据相比会有50%这样一个较大的下降。如果基期GDP为6.3%,表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正在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只需要设置比较平缓的下降,如30%至4.4%。二是一国经济体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在以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显著①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参考本文第六部分的计量经济模型。,2012年GDP数据的进一步下滑,体现了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对GDP的影响。三是对一国经济体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预期,2013年基准利率下降和GDP的反弹,反映了逆周期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和政策效果。

表1 中国宏观经济压力情景参数表② 表 中2010年GDP、CPI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0年汇率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

四、关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联合测试的问题

宏观压力测试涵盖可能转化为系统性问题的风险,是一种多风险联合测试③很多金融机构的微观压力测试往往忽略了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考量。。测试的风险种类通常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账户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这些都是所有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风险。宏观压力测试不关心单一金融机构面临的特异性风险,如集中度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些都不太会成为整个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来源。宏观压力测试特别强调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联动,因为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有着内在的天然联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果贷款主体违约倒闭,附着在贷款合同上的利率就无法实现,更不用说对这笔贷款进行重定价,因此在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违约的贷款合同应该自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重定价错配资产中剔除。二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衰退,整个社会的平均预期损失会上升,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政策是以提高浮动利率贷款占比为导向的,力求缩短重订价周期,及时通过利率浮动来覆盖预期的信用风险。这意味着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是有关联的。

Drehmann(2006)利用英国金融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影响做了比较分析,指出如果忽略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只对资产方的信用风险进行宏观压力测试,会严重歪曲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状况,进而影响金融稳定评估的最终结论。

表2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联合测试④表中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并根据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进行了调整。信用风险、交易账户基期数据来源于该大型上市银行内部的风险压力测试报告,压力情景下数据通过压力测试引擎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后得到。单位:百万、%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交易账户头寸通常不大,最主要的市场风险还是来自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如表2中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对净利润的影响是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的近10倍。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影响相当,如表2所示,剔除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违约的风险暴露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对重订价缺口的影响比信用风险增提拨备的影响还略大些。如果不联合测试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影响,金融稳定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结果可能只估计到问题的一部份。

五、关于金融机构传染关联的问题

宏观压力测试分析金融机构间的联系以及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传播,是一种传染关联性测试。宏观压力测试需要分析单一金融机构可能产生的潜在负外部性,即宏观压力情景对单一金融机构头寸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否会波及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这种违约风险和支付清算困难在金融机构间传染的路径和进一步影响。

Upper&Worms(2002)利用德国金融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对金融机构间的双边信用关联作了分析,指出德国金融同业市场上单一金融机构违约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15%的资产出现问题。由于微观压力测试强调的是单一金融机构抵御外来不利影响的能力,完全没有考虑自身对金融系统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不会开展上述分析。金融机构传染关联分析需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违约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二是风险在金融机构间通过哪些债权债务关系传染。

金融稳定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可将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监管要求作为发起机构违约关联的判断标准。资本作为金融机构吸收非预期经营风险的最终手段,是一国监管当局风险监管、资本监管的核心。若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水平突破了最低监管要求下限,说明该金融机构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或者有过多的金融资产暴露于风险之中,超过了资本能承受的水平,极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甚至流动性危机,进而影响金融稳定。

在确定违约机构(如图1中D1)之后,调查违约机构与其他金融同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其他机构持有违约机构D1的风险资产,进行传染性分析。最容易引发风险传染的债权债务项目包括:向D1提供的同业拆借、自D1购入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于D1的同业存款、购买D1发行的金融债、与D1进行的交易(特别关注金融衍生品)长头寸①形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是对本机构有正价值的头寸,为负表示本机构向D1机构履行规定的支付义务。。同时还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外,D1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和D1担保的金融交易。图1给出了具体的示例。

图1 宏观压力测试机构传染关联分析示意图

宏观压力测试需要判断如果D1违约,这些债务是否会引发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人也出现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下限或流动性困难。应重点关注两类金融机构:一是D1风险资产的最大债权人(如图1中D2);二是持有D1风险资产占自身风险资产比例最高的债权人(如图1中D3)。一旦发现在D1违约时有其他金融机构(如图1中D2)可能也出现问题,则要触发新一轮针对D2的风险资产调查。这样才能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金融机构,理清金融风险的传播路径。

六、关于金融机构行为反馈效应的问题

宏观压力测试关注金融机构行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一种反馈性测试。压力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共同行为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潜在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投放对整个社会的资金及总产出有进一步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宏观负效应②所谓负效应只是一般性提法,如果考虑到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比如在经济衰退后出台刺激政策,金融机构的共同行为对宏观经济反而会形成一种正反馈,减缓社会总产出的下降幅度。”。Hosoya&Shimizu(2002)利用日本经济金融数据,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了分析,指出在初始的GDP下降2个百分点压力情景下,考虑宏观负效应后,GDP将下降4个百分点。由于微观压力测试中单一金融机构的影响力还不足以改变整个信贷市场的供给与社会总产出,无法进行类似的分析。

金融机构的共同行为还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潜在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组合,共同在金融市场上一致抛售特定产品或者大量融入资金,进一步造成可供出售资产价格的下降及融资利率上升,从而产生“第二轮影响”。Kapadia&Alessandri(2008)利用英国金融数据,对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头寸、交易量和市场报价作了检验,指出共同的流动性短缺对市场价格的第二轮影响非常显著。在微观压力测试中单一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组合调整通常是作为应急计划和流动性补充的手段,市场价格及融资利率是外生变量,无法分析自身的流动性补充手段对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

正是基于金融机构行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反馈效应,第2年压力情景中的GDP和利率参数值会受到一些影响。可以认为,宏观压力测试的反馈效应就是在压力情景的时间跨期上考虑的。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要汇总所有参与金融稳定评估的单一金融机构宏观压力测试结果,收集到整个金融系统的信贷调整量和流动性需求。其次,通过一般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到较稳定的信贷投放与GDP、市场交易量与市场利率的相关系数。以信贷投放与GDP的反馈效应为例,构建信贷投放量与GDP增长关系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变量系数并经统计检验:

再次,将收集到的信贷计划调整值代入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出第2年的GDP增速,结合专家判断后确定最终的GDP参数值。最后,回到宏观压力情景跨期设置,继续开展第2年的宏观压力测试,这样就考虑了金融机构行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宏观负效应”和对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影响”。

F83

A

1003-4145[2011]09-0162-03

2011-08-01

陈 强(1979—),男,福建福州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工商银行山东分行临清支行副行长。

乔 郁(1980—),女,山东济南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高级专员。

(责任编辑:陆影luyinga1203@163.com)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宏观账户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父亲的股票账户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宏观与政策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宏观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