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诚
浙江,被誉为中国第一民富强省。环杭州湾6城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良好。2006年,6个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0421亿元,比1978年的86亿元增加1033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6.4%;在长三角中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8.5%上升到2006年的21.8%,人均GDP达到44401元(折约5570美元),相对应地分析,浙西南5个城市(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06年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3226元,仅为环杭州湾地区水平的约50%。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
2008年,浙江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078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经达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浙江省发达地区逐步逼近稳态过程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提升整个浙西南的经济实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浙江省区域经济的收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于绝对收敛问题,学术界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1978年以后地区经济增长出现了收敛现象,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对于收敛特征,沈坤荣(2002)等认为,中国地区经济不仅存在“俱乐部收敛”特征即东中西部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而且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刘强(2001)认为,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大规模劳动力的区际迁移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收敛的影响因素,蔡昉(2001)等认为,劳动力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因素。
国内外有关经济增长和收敛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但是它们较少对省域内部经济增长和收敛问题进行研究。陶红军、赵亮(2009)以MRW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收敛性研究,认为福建省9个地区经济增长绝对趋势并不明显。楼迎军(2005)从浙江省财政结构的角度说明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关系,桑培婷(2009)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但并没有进行条件收敛检验。以上对省内区域的研究,均没有对收敛速度进行说明。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收敛进行绝对收敛分析和条件收敛分析,并估算条件收敛速度。
模型与数据
根据Solow-Swan模型与R.J. Barro & X. Sala-I-Martin的收敛性分析框架,将人均产出在其稳态附近对数线性展开:
其中Yi,0为期初的人均GDP,T为时间跨度,Yi,t为期末人均GDP,Xi*为稳态条件下的人均产出增长率,Yi*为稳态的人均产出。β为收敛系数,表示Yi,t以怎样的速度接近稳态的人均产出Yi*。
假定Xi*和Yi*保持不变,过对T进行处理,再令 =- (1- ),则有估算公式:ln(Yi,t/Yi,0)= C+lnYi,0 + 其中,C为常数,如果<0,则浙江区域经济趋于收敛;如果>0,浙江区域经济趋于发散。回归计算的β值仅与期初的人均产出有关,称为绝对收敛(β收敛)。
本文将初始年份选择为1994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数据获取方面的限制。事实上,浙江省1994年之前的县域经济数据在相关统计年鉴中记载不全或者统计口径上存在着差异;二是从时间跨度上看,从1994年到2008年已有15年的跨度,符合计量建模的时间跨度要求。三是从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相互波动来看,政府的“换届效应”使得我国每5年就要出现一次投资热,1993、1998年都是如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对经济周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江省作为一个出口大省,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选择1994年作为起点,并把1999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本文还将对1994-1999,1999-2008进行分段分析。
区域经济收敛分析
我们选取1994-2008年的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各年统计年鉴和国研网数据库,经过整理所得。Yi,0为1994年浙江省各市人均GDP,Yi,t为2008为浙江省各市人均GDP。下面进行收敛分析。
一、绝对收敛:β收敛。我们运用Eviws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1994-2008年lnYi,0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浙江省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收敛,但是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估计值并不显著。1994-1999年lnYi,0的回归系数为正,但t检验的显著性很弱。但是1999-2008年lnYi,0的回归系数为负且t统计量在99%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一期间浙江省各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出现较为明显的收敛迹象。应该说,对浙江省整体而言1999年是缩小经济增长差距的一个拐点。由前述模型可得,收敛系数β=-(Ln(1+ ))/t,因此通过计算可得,1994-2008年收敛系数β=0.01322,1999-2008年收敛系数β=0.044626,说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浙江省落后地区每年以4.46%的速度弥补与发达地区的人均产出差距。
二、浙东北与浙西南俱乐部收敛。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就浙江省内,相对来说,浙东北属于富人俱乐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浙西南属于穷人俱乐部的欠发达地区。因此以下分别对浙东北与浙西南做收敛分析,以检验浙江省内是否存在俱乐部收敛,即浙东北与浙西南两大区域各自内部的收敛是否明显。通过Eviws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994-2008以及1994-1999两阶段不管浙东北区域还是浙西南区域均不收敛,t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样到了1999-2008年浙东北开始呈收敛迹象,浙西南的收敛迹象更是显著,浙东北和浙东南地区在1999-2008阶段出现俱乐部收敛,通过进一步计算,在这期间浙西南的收敛速度β=0.08507,即浙西南内部以8.5%的速度收敛,将近是浙江全省在这一期间收敛速度的两倍。
三、条件收敛。从前面的结果可以看出,1994-2008年间浙西南地区和浙东北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我们只是假设其他影响因素处于同一水平时,对初始人均产出进行了收敛分析,当然,对收敛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可能有:初始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量、地区虚拟变量、投资率(或储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业率、城镇化程度、要素配置、技术选择指数等等。各个区域之间在控制变量上的显著差异导致它们处于不同的经济稳态,使得区域经济增长缺乏绝对收敛。
第一,模型:本文将对浙江省进行条件收敛的控制变量研究,以此验证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是否受到其他变量而增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理论,认为可以从初始人力资本存量,工业化程度,开放度对外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在上述绝对收敛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加以变换,变换后的模型为:
ln(Yi,t/Yi,0)=C+ lnYi,0+Xi+vit
其中,Xi是我们所选择的控制变量;若加入控制变量后 值为负且显著异于0,则可以认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的趋势;另一方面,若加入控制变量Xi后地区经济增长呈收敛趋势,则认为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Xi值,有利于加快落后地区的收敛。我们依次加入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存量(Hi,0)、工业化水平(INi,t)、开放度(TGi,t)这三个控制变量。
第二,数据说明:人力资本水平存量。Hi,0代表初期浙江省各地市人力资本水平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测度方法有很多,我们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变量。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教育获得”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Barro and Lee,2000)。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张学良(2007)的测度方法,平均受教育年数=5E1+9E2+12E3+15E4,其中Ei(i =1,2,3,4)分别表示6 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所占的比重。
工业化水平。一般用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INi,t是各市在1994 —2008 年期间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重,这个变量反映了各地工业化水平的差异。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各地区工业化比重在发展过程中变化量相对较小,基本属于同一数量级,因此我们对各年比重求和平均。
开放度。由于统计年鉴上对浙江省各地市进出口总额统计不全,本文选择外商直接投资(FDI)占GDP的比重,其中FDI值采用实际利用外资额。根据沈坤荣(2002),考虑到若对各地市每年的贸易依存度简单求平均会忽略年与年之间由于人均GDP 的不同对权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开放度数值采取与沈坤荣(2002)相同的处理方法,即通过分别计算1994—2008年期间各地市的真实进出口总额和真实GDP总和并相除获得。本文用TGi,t表示开放度。
我们用Eviews5.0分析结果,经整理得:
在加入上述若干变量后,只有初期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了t检验并且系数为负,其他两个变量均未通过检验,即初期人力资本为显著影响变量。控制初期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后,1994-2008年期间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呈条件收敛趋势。通过进一步计算,收敛系数β=0.01665,说明加上控制变量后落后地区每年以1.665%的速度弥补与发达地区的人均产出差距。这一速度高于之前1994-2008年期间绝对收敛的速度1.322%。说明人力资本使得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提高了近0.35个百分点。这与Romer (1990) 提出的人力资本在知识生产中具有规模效应从而使得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地区倾向于产生更快的技术进步和增长速度的观点相符合。国内学者姚先国(2000)重新整理归纳为人力资本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分布差异,认为正是浙江人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省内较为有利的资源配置环境造就了浙江的经济发展奇迹。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收敛研究,并实证检验了影响收敛速度的因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进入1999年后,浙江省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收敛,收敛速度为4.46%,特别是浙西南区域,收敛速度为8.5%。近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浙西南经济区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努力建设浙江接轨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这其中,浙西南经济区的主动,前瞻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和闽浙两省省际的协调为浙西南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
二、1994-2008年期间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在我们选取的3个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不仅使浙江省区域经济在这一时期呈显著条件收敛趋势,而且使收敛速度提高。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求真务实的品质,形成了以个体为主的“群众性创业文化”。因此,往往冲破了政策的限制,游荡于灰色地带的浙江人走向了民富强省的道路。也许正是如此,浙江的人力资本朝着最利用经济发展的方向演化。
本文只是选取了一些认为影响浙江经济收敛的变量,很可能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就此实证表明,人力资本确实对浙江省减小经济增长差异起到了显著作用。科学发展观下,在低碳经济即将席卷而来之时,我们建议浙江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适应“与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正如舒尔茨(Theodre Shultz)在其著名演讲“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中指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和资本存量的多寡。”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