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慧 张志斌 宋永斌 马孝俊 李志枚 侯世芳 徐建春 徐江涛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军人在维稳处突应激中的心理状况,了解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适应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心理应激反应,为此我们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首次进疆执行维稳处突任务的某部武警官兵整群抽样调查了220名。
1.1 对象 为首次进疆的武警某部官兵,均为男性,年龄在18~32岁之间,平均(20±0.94)岁;其中小学3人,初中55人,高中89人,中专45人,大专20人,本科8人;土家族7人,满族7人,回族2人,藏族2人,苗族1人,汉族201人;农村159人,占总人数的72%;城镇61人,占总人数的28%;干部4人,战士216人。
1.2 方法 研究工具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1]。抽样以某部中队为单位,集体测试,当场交卷,调查前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要求武警官兵按统一指导语填写,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用编号无计名问卷形式。
维稳武警官兵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组[2]和全国常模(青年)组[3]SCL-90比较,结果表明维稳组与军人常模组之间除强迫、抑郁、焦虑、敌意因子无差异外,其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维稳组与全国常模(青年)组之间除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无差异外,焦虑(P<0.05),其它均有明显差异(P< 0.01),见表1。
表1 维稳武警官兵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及军人常模组SCL-90比较()
表1 维稳武警官兵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及军人常模组SCL-90比较()
注:与维稳组比较,*P<0.01
维稳组(n=220) 全国常模(青年)组(n=781) 军人常模组躯体化 1.67±0.61 1.34±0.45* 1.55±0.57*强 迫 1.71±0.57 1.69±0.61 1.77±0.60人际关系 1.62±0.59 1.76±0.67* 1.78±0.61*抑 郁 1.58±0.57 1.57±0.61 1.64±0.60焦 虑 1.49±0.52 1.42±0.143* 1.52±0.52敌 意 1.65±0.61 1.36±0.47* 1.62±0.62恐 怖 1.24±0.38 1.33±0.47* 1.35±0.45*偏 执 1.49±0.59 1.52±0.60 1.67±0.63*精神病性 1.41±0.49 1.36±0.47 1.51±0.50
近年来军队的精神卫生状况,精神疾病的防治和心理卫生教育受到了军队各级领导的广泛重视。2010年6月我院由院领导亲自带队对某部首次进疆执行维稳处突任务一年的武警官兵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本研究采用随机不计名按比例以中队为单位抽样抽查武警官兵220名,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结果显示:维稳武警官兵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与军人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维稳武警官兵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恐怖、敌意与焦虑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有差异。此现象可能与武警官兵首次进疆初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改变有关,武警官兵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执行任务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危险性,心理压力过大使官兵心身长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态,产生躯体不适感,心理恐怖、敌意、焦虑,同时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语言不通,任务特殊等因素导致军人的身心压力过大,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应激反应,此外与远离原驻地环境适应不良,执行任务时间长有关。此结果说明维稳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心理保健与干预措施,逐步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势在必行,也是有效途径[4]。做好军队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广大指战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强部队在各种条件下的应激能力,有利于保障部队的战斗力[5]。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王涣林,孙剑,余海英,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3]金华,吴文源,张明园,等.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86,12(5):260-262
[4]李素鹏,张志斌,聂孟宽,等.某部驻疆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18-320
[5]孙剑.某军区抗洪部队精神疾病防治现状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23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