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脱离五道杠

2011-11-18 08:03信力建
中小学德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良知天性伦理

信力建

前不久,一个佩戴五道杠的小朋友突然走红大江南北。对此,除了他臂膀上那个刺眼的袖章,人们最惊诧的莫过于他那迷人的领导式微笑——小小年纪就能把难度系数高达4.1的假笑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举手投足之间一股官僚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感慨,中国的官场后继有人了。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看《人民日报》的政治神童并不满意。为什么?一言以蔽之:虚伪。这种虚伪几乎沦为全民批判的对象。窃以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能有多厚黑的虚伪功夫,或许黄艺博小朋友真的是在很虔诚地模仿,还或者他根本连模仿的对象是个“神马”玩意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模仿的行为本身有错,让人模仿的对象有错,那么鼓励这种模仿的教育就更难逃其咎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五道杠以及五道杠代表的等级优越感,这个孩子会不会有如此强大的动力去模仿种种有违天性的世故圆滑?我想即便他偶尔突发奇想,荒腔走板几下,多半不久会在平淡无奇中偃旗息鼓。而恰恰是因为有了五道杠的感召,黄艺博义才反顾要假笑到底。

无论那是几道杠,一直都是我们中小学德育中的典型样板工程,常抓不懈,而且还能与时俱进,我们很清楚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思想价值取向。在此我只谈谈形式不谈其内容。

道德是不能通过等级身份来衡量的,不能说一旦你加入了什么组织、佩戴一个特别的标识,你的道德就会水涨而船高。在孟子看来,人人皆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在大是大非面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在基督教伦理中,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因而每一个有罪之人必须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罪过。基督曾对那些想拿石头砸死妓女的人说:“如果你们自己没有罪,那就拿石头砸死她。”众人皆惭愧。可见,无论是在自然伦理还是在宗教伦理中,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道德教化都必须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性上的平等,绝不可能以人为的方式划分道德高下,像孔子那样认为人在天性上有上人、中人、下人之区别是不受现代教育欢迎的,如果再通过政治手段进行标识,我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极其不道德。为什么不道德?一旦形成一个由五道杠、三道杠、红领巾等等拼凑起来的德育机制,驱使孩子过早地接触等级、身份归类这些筛选甄别游戏,让孩子隐约地意识到用道德交换利益身份的做法是值得表扬的。这样一来,孩子虔诚模仿的原动力被替换成了高人一等的爬梯子,而不是心灵的升华和向善的冲动,真正的良知在身份歧视中被无形污染。

事实也证明,在五道杠下成长起来的人,很难成为真正具有礼义廉耻的人,要么成为虚伪狡诈的岳不群之流,要么沦为道德虚无主义者。关键在于,道德良知和等级差异格格不入、势同水火。表面上讲道德,实际上是宣誓效忠的辫子文化的变异。

道德是良知的教育,道德的力量首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彻底脱离五道杠才能培养出诚实善良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良知天性伦理
良知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良知”的义务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