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 陈海洲 陈新 关洲渊
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周琛
【摘要】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1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痊愈35例,好转68例,9例死亡。69例随访,病情从未复发,时间最长达9年。结论 SLE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关键词】 SLE; 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累及全身多脏器、自身免疫性的结缔组织病之一[1],目前认为SLE可能是某些特定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受内分泌、感染、环境因素的影响,触发机体的免疫异常,导致全身结缔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故临床极易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均为1996~2010年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患者,男14例,女98例,男女之比为1∶7.96;发病年龄为9~82岁,平均(23.2±3)岁,其中20~40岁79例,占70.54%,男∶女1∶18.3;病程23 d~16年,平均3.2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2年修正的SLE的诊断标准[2]。
1.2 临床表现
1.2.1 首发症状 在SLE中首发皮肤症状者91例(81.25%),首发骨关节痛者11例(9.82%),首发肾脏损害6例(5.36%),其余4例(3.57%)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神经系统异常、贫血等。
1.2.2 皮肤症状 表现为颧颊、鼻梁蝶翼状、水肿性红斑41例(45.05%),甲周紫红色斑20例(21.97%),颜面和四肢出现水疱血疱13例(14.28%),四肢大关节伸面出红斑9例(9.89%),前额紫红斑7例(7.69%),耳垂紫红斑1例(1.09%)。
1.2.3 关节炎症状 关节疼痛者102例(91.07%),关节痛呈游走性,多发性,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似风湿性关节炎78例(69.64%);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关节炎,常累及手指、脚趾关节,似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30.35%)。
1.2.4 全身其他症状 所有患者中,发热104例(92.85%),肾损害81例(72.32%),心血管损害76例(67.85%),伴发胃炎、胃溃疡29例(25.89%),脱发、疲乏27例(24.10%),有肌肉疼痛11例(9.82%)。
1.3 辅助检查
1.3.1 组织病理 26例患者行皮肤病理活检,21例异常,占80.77%,主要表现为结缔组织的黏液样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以及坏死性血管炎。
1.3.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沉:WBC减少86例(76.79%),红细胞减少92例(82.14%),血小板减少75例(66.96%);(2)血清白蛋白降低72例(64.2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增高63例(56.25%);(3)类风湿因子阳性28例(25%);(4)抗核抗体(ANA)阳性96例(85.71%),dsDNA阳性85例(75.89%),抗Sm抗体阳性32例(28.57%);(5)血液流变学测定,显著异常(包括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均增高)26例(23.12%);(6)尿蛋白定性阳性的有71例(63.39%)(其中3+以上患者占32.13%);(7)心电图:异常者占76例(67.86%),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脉管炎、周围血管病变。
1.4 误诊情况 共误诊49例(43.75%),其中误诊面部接触性皮炎9例,光敏性皮炎8例,湿疹6例,寻常狼疮5例,手部冻疮4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炎10例,口腔溃疡4例,肾小球肾炎3例。
1.5 治疗 所有患者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泼尼松1.5~2.0 mg/(kg·d),持续应用2~3周,然后逐渐递减。其中6例用大量甲泼尼龙0.5 g/d,冲击3~5 d,病情明显好转;另有32例患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环磷酰胺12例,硫唑嘌呤7例,雷公藤多甙13例),病情控制良好。
2 结果
2.1 预后 经过以上治疗后,出院时临床症状、体征痊愈35例,好转68例,6例死于尿毒症,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癌症。
2.2 随访 采用电话以及门诊共随访69例(其余失访),出院后死亡7例,为高龄患者,死因均非SLE,39例轻中型患者,停用药后复发,加大激素用量后好转,23例出院后渐减用量,维持2~3年后停用,病情从未复发,时间最长已达9年。
3 讨论
从发病年龄构成可以看出,SLE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发病,SLE在儿童中少见,70.54%的患者在20~40岁之间发病,男∶女1∶18.3,可见,SLE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女性。SLE在女性发病率较高,推测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抑制Ts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异常分化,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造成多脏器的损害[3]。儿童发病人数较少,可能与该类人群在儿科诊治未纳入统计有关。
病例中以皮肤为初发症状的占81.25%,皮疹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面部水肿性红斑,甲周紫红斑,颜面、四肢出水疱、血疱,四肢大关节伸面紫红斑分别为45.05%、21.97%、14.28%、9.89%。部分患者由于早期表现不典型,被误诊为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湿疹、盘状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肾小球肾炎等。本组误诊率高达43.75%。本组病例显示蝶形红斑、Raynaud征在SLE中发生率较高,且特异性好,提示临床医生对这些特异性皮疹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临床上还要注意该病的非典型皮疹与多形日光疹、湿疹等鉴别。对于临床反复治疗无效的面部过敏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要提高警惕。关节痛的发病率高(91.07%),比Cervera等[4]报告的69%高,低于Lahita[5]报道的95%。但因为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关节痛,无特异性。大部分SLE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并且有些患者的肾损害为首发和主要表现,统计中发现尿蛋白定性阳性的有63.39%(其中3+以上患者占32.36%),低于张乃峥[6]报道的尿蛋白定性阳性66.77%(其中3+以上患者占36.20%),发生率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其他非特异性的表现还有发热、疲乏、脱发、口腔溃疡、食欲不振、头痛、失眠、腰痛、心悸、胸闷及月经不调。
ds-DNA、ANA、抗Sm阳性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本组中检出率分别为85.71%、75.89%、28.57%,但其阳性率差异较大,本组与国内报道大致相符。病理活检异常者占80.77%,因样本较少,取材时与病情是否在活动期有关,临床资料欠缺,故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SLE早期因临床表现多样,皮肤症状不典型,病情发作无固定模式等原因,常分散至皮肤、风湿、感染、内分泌等多科室就诊,单学科的思维方式使早期误诊率颇高。因此增加对该病非特异性皮损的识别,对SLE的某些表现而又不够判断标准的人要密切随访,重视病理活检及实验室检查,以免因延误诊断和不能及时治疗而引起重要器官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530.
[2]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6版.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311-312.
[3] 张晓,陈顺乐.男性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讨.临床内科杂志,1994,11(4):33.
[4] Cervera R,Khamasshta MA,Fent J,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cal and immunologic patterns of disease expression in a cohort of 1000 patients.Medicine, 1993,72 :116-118.
[5] Lahita RG.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9:327.
[6]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9:194.
(收稿日期:2011-05-26)
(本文编辑:梅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