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独奏曲《静夜思》的审美诠释

2011-11-17 05:17王勇
剧影月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静夜建功演奏家

■王勇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传诵千古。由肖江创作、雷建功演奏的笙独奏曲《静夜思》,就是根据李白的这首诗的意境而得到灵感的。就这首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在欣赏它的过程中,我们能品析出无尽的审美诠释。

音乐起始,由编钟编磬轻微敲奏出古风古韵,传达出这是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往事。细若游丝的乐音,主题动机初现,仿佛一缕夜风悠悠飘过,李白披衣从茅屋里踱步而出。当演奏家雷建功用他独创的气颤音吹出主题旋律时,你已经身不由己地置身于作曲家为你营造的情境之中。

音乐舒缓平和,仿佛间李白手执杯盏,他抬眼望月,继而又将目光遥望远方。舞台上雷建功胸有成竹,他的心中同样蕴藉着诗人的心境,他用气的呼吸,他音乐的起承转合,是娓娓叙述,是穿越古今的时空对话。在这夤夜万籁寂静时刻,李白羁旅思乡之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从雷建功慢板的演绎中,令人倍感一阵阵心头泛起的微澜,那是月明星稀之夜,月白霜清之境,孤身异乡,谁不思念故土心系亲人。一句二胡与大提琴的经过音,又将我们带入更深的理解天地。

梁简帝萧纲的《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的美句,唐代另一位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形容明澈的月光,那是一种立体感的月色。李白的“疑是地上霜”是情境和心境的叙述,而雷建功在慢板的主题变奏中,又像游子李白床上难以成寐,短梦初醒的境象。空旷的庭院,银白的月光洒在院落和诗人身上,略带寒意。李白朦胧的眼里好象也染上了一层涩涩的寒霜,恍惚不知置身何方。再定神,这明明是旅居的客栈,霜似雪,诗人的脑海里渐渐地由月光触动旅思秋怀,客况萧条之际不禁悲从中来,思绪万端。

中国民族乐曲的曲式大多都运用慢与快的对比,如此方能彰显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笙独奏曲《静夜思》也是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段,为李白的静夜场景和他的人生思想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从慢板转入快板具冲击力的节奏和激越的旋律,表现平静中思乡的李白转而为怀乡心切的离人,千里之外惦念妻儿老小,恨不身插双翼立即飞到亲人身边。在乐曲紧凑节奏之后,紧接笙出现单音旋律,轻灵飘逸,你会感到诗人那一颗丰富豪放的心儿在月下彩云之上飞翔,作曲家和演奏家将李白浪漫主义情愫由诗的语言转化为音乐的时间艺术,更增加了人们对原作《静夜思》的理解,在唐诗与笙的结合之后,中国民族艺术更显现出瑰丽绚烂的色彩。

演奏家每次的表演都为我们带来李白思想境界高峰的震颤,这正是在乐曲高潮处体现了出来。一连串气口极大的强顿音,由慢逐渐加快,引出主题变奏极致的广板,力度达到fff,一位感时忧国、刚正不阿的伟大诗人形象矗立在历史的天地间。李白的诗歌,李白的品格,这首乐曲的独创和演奏表达,亦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雄壮高阔,独步古今。全部民族管乐如火山喷发,正应和了李白的旷古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得使我开心颜”的伟人气魄。

其实,李白何尝不想将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无奈朝廷昏聩,腐化不堪,他愤而辞官远游,为国出力的愿望只能落得如他在《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的喟叹。尾声是引子变化的再现,李白激情的思绪回到明月床前的现实当中,夜更深了,音乐渐渐地渐渐地弱下。

笙独奏曲《静夜思》的艺术品格在中国笙的乐曲中堪称一枝独秀,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民族乐器37簧笙的表现,也为演奏者的技艺提升了一个台阶,无论从合音、单音、全音、半音以及气泡颤音和大喷口等方面都能印证。乐曲诞生至今,从诗歌到音乐为人们又提供了一扇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全新的审美窗口。

猜你喜欢
静夜建功演奏家
建功“高质量”
——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特辑(上)
静夜思乡情意浓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蝶恋花·静夜思
钱锦杨??《静夜思》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另类演奏家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