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镜》分析拉威尔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2011-11-17 03:06许菲
电影评介 2011年18期
关键词:拉威尔印象主义丑角

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使人们在生活、心理和思维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音乐上,作曲家们追求个性的张扬,放弃传统的审美习惯,西方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20世纪音乐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离传统最远、发展最快的“先锋派”音乐,排斥传统的调性体系,主要包括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第二类是坚持调性传统,表现鲜明感情色彩的音乐,主要包括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民族主义、原始主义、现实主义音乐等;第三类是通俗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包括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而在这些20世纪西方音乐中,率先变异的就是印象主义音乐。它产生于19世纪末,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出现。音乐内容表现上力图摆脱浪漫主义主观情感的束缚,追求朦胧、神秘的色彩。

印象派音乐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彪西和拉威尔,他们是法国音乐的杰出代表,但其音乐又各具风格,在印象派中德彪西是纯粹的印象主义忠实者,而拉威尔、莱斯庇基等人只是在创作上一定程度的借鉴印象派的创作手法,在拉威尔后期的作品中甚至呈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

莫 里 斯•拉 威 尔(1875~1937),是继德彪西之后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幼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而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正规音乐学习,擅长套曲写作,其作品基本为标题音乐,明确的表现出音乐主题,作品涉及钢琴、管弦乐及歌曲等各类题材。主要钢琴作品有早中期的《古风小步舞曲》(1895)、《水之嬉戏》(1901)、套曲《镜》(1905)、《夜之幽灵》(1908)、《西班牙狂想曲》(1907)、四手联弹《鹅妈妈》(1908)、《钢琴小奏鸣曲》(1905)、《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911)、《库普兰之墓》(1917)等。拉威尔的作品与德彪西不同,虽然同样追求乐思的自由、印象的描述,但他几乎还是停留在古典形式和严格艺术规则之内,同传统古典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善于汲取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其作品既具有印象主义特点,又继承了传统的风格,有着新古典主义倾向。他的乐思是现代的自由,而他的形式又时常采用古典结构。其钢琴作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印象主义,如《镜》、《水之嬉戏》、《夜之幽灵》等;另一类是新古典主义,如《小奏鸣曲》、《库普兰之墓》等。

《镜》是拉威尔1905年创作的钢琴组曲,由5首乐曲组成,都是标题音乐,分别为(1)夜蛾;(2)忧郁鸟;(3)海上孤舟;(4)丑角晨歌;(5)幽谷钟声。正如总标题所指,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并不想鲜明的描绘具体的事物形象,而是想通过从镜子中折射出的光影,模糊意识到一定感觉,用朦胧、神秘的印象去表现某种意境。五首乐曲可以分开演奏,其中最具个性、最能代表拉威尔成熟时期创作风格的是第四首《丑角晨歌》。从钢琴组曲《镜》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拉威尔的以下音乐特征:

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音乐结构

拿第四首《丑角晨歌》来说,它是由复三部曲式写成的。其音乐结构框架借鉴了古典的曲式形态。第一部分是1~71小节,第二部分为72~159小节,第三部分是160~242小节,结构清晰,三部分篇幅分配比较均匀,符合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征,但其内部结构与古典的复三部曲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属于很规矩、很方正的复三部曲式,没有明显的再现部分。在调式布局上与传统复三部曲式一样,采取同构类型的结构布局方式,每一部分根据音色的变化来变换乐曲的曲式结构,第一、三部分具有相同的音色变化,由浓开始转淡再回到浓,而第二部分则是反其道而行由淡开始慢慢变紧凑转浓后回到淡,全曲的音色整体布局是由浓到淡再回到浓,这种音色设计跟复三部一致。但在和声布局上,不像古典形式,比较单一,而是运用了大量不协和的变化和弦,形象地模仿再现了丑角滑稽的一面,以新的、以色彩为逻辑的和声展开变化,旋律在保留传统的旋律线条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大胆、夸张的写作手法,使旋律表现了色彩斑斓的起伏变化,让人情绪激荡。可见拉威尔的作品既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又具备了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

二、高难度技巧的灵活运用

印象派作品最难掌握的演奏技巧就是音色的控制,手指在快速跑动中要求准备的体现音色的变化和起伏。其作品更接近于肖邦、李斯特,大量采用高难度、技巧性强的写作手法。在《夜蛾》中,一开始就采用非常快速的三对四手指跑动,而后又是左右手先后做旋律音保持的弹奏,要在128的速度下快速准确的突出弹奏旋律线条,要求手指有相当好的控制能力。再如《海上孤舟》,全曲须在快速均匀的跑动中表现水波起伏的形象,先是左手而后左右手交替,要求手指在跑动中下键力度不能太大,又要弹奏得非常清楚 ,有一定难度。又如在《丑角晨歌》中有大篇幅的同音快速弹奏,要求手指既要均匀又要清晰,还不能笨拙,中间伴随多个和弦的插入。要弹奏得轻巧、俏皮而且形象,要求手指有全面的弹奏能力。

三、作品个性形象非常鲜明

五首曲子都有各自的标题,从标题就可以明确描述对象。前两首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如《夜蛾》,一开始用快速轻盈的跑动形象的描绘了飞蛾敏捷的光下飞舞,突然以几个音作为停顿,然后又继续飞舞,继而跌入火中,把音拉开,出现像钟声一般的断断续续的持续音,仿佛是对飞蛾命运的悲叹。最后又重新出现飞蛾的形象,但被哀歌打断。第一段的开始出现左右手节奏交错的主要动机,是描写飞蛾飞行的姿态。随后出现的是附有表情的半音阶旋律。全曲以典型的印象写作手法再现飞蛾的形象。再如《丑角晨歌》,拉威尔很注重民间音乐素材的采集与写作,这首曲子就是采用了典型的西班牙节奏,准确的刻画出了步履蹒跚的小丑形象,之后发展成为狂想式乐段。中间出现模仿吉他明亮的重音弹奏效果。是一首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后来被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经常作为独立的小品演出。

四、音响效果给人以很多遐想的空间,带有神秘色彩

印象派的音乐作品都在追求旋律中的无穷变幻,曲中的奇妙音响让人觉得神秘而遥不可及,有悠远、飘逸的感觉,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朦胧变换,时而淡雅,时而灿烂,永远都在变化中发展。不像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清晰、较单一。生动的各类形象既尊重了古典形式又具备印象主义特征。

拉威尔的音乐风格即继承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写作手法,在和声上追求刺激和挑战,但又与之不尽相同,在对待曲式的态度上拉威尔比较尊重传统古典派的曲式原则,是集印象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于一身的法国音乐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拉威尔印象主义丑角
丑角的“通知”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京剧中的丑角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