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阅读材料”潜在的功能

2011-11-16 03:21邵志坚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人文教育

邵志坚

摘要:教学大纲中尽管没对阅读材料做具体的要求,但它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挖掘出潜在的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素材和空间,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材料;潜在功能;人文教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每章都安排了相关的“阅读材料”,由于不在正文中,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其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笔者以为,“阅读材料”既然出现在课本上,就是教材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除了应鼓励、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外,还可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充分挖掘它们在教学中的功能。

一、穿插数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教育来说,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是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阅读材料中的许多内容涉及数学史料和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在教学中适时穿插这些内容,在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比如,可在《有理数》《一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中相应向学生介绍“漫长的历程”、“函数小史”和“三角学和它的应用”等阅读材料,其意有三:一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学习数学家严谨、踏实、不畏艰难、追求真理、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前沿和动态,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三让学生了解中国对数学发展的伟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使命感。

二、将阅读材料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挖掘阅读材料潜在的功能

1.利用“阅读材料”辅助课堂教学

案例1:新教材九(上)介绍“倒过来想”

数学中有很多说理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有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而此阅读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体会探求证明途径时,如果不能顺利地从条件推出结论,不妨倒过来想,从结论出发,进行逆推,寻找证明的途径。另外,阅读材料中有许多美妙的图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阅读材料”延伸数学知识

有些数学知识,虽然出现在阅读材料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延伸数学知识。

案例2:新教材九(上)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这个内容虽然出现在阅读材料中,但却是教学中必须教的,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理论的基础。《二次根式》中的“互为有理化因式”,《图形的全等》中的“全等变换”,《图形的相似》中的“位似变换”,这些内容虽然出现在阅读材料中,但对我们的学习和解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讲相关内容的时候让学生阅读,可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延伸了数学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三、明晰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教材》叙述严谨,比较注重“过程”的展开,但在具体说明数学思想方法时,却在教材的正文中没有作具体的介绍,而是将它放在阅读材料中,这时,教师必须要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提炼、总结、点拨,指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案例3:新教材八(下)介绍“类比”

类比就是由具有某些相同性质的两个对象,推出它们的其他性质或相同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在采用类比方法时,不仅要关注两类事物的相同点,例如,我们得出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后,采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还要关注两类事物的不同点。

案例4:新教材七(下)介绍“转化”

举办运动会,参赛运动员都有一个号码,这样就把运动员的姓名转化为数据,给比赛带来了方便,这就是转化的思想,它能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例如,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可转化为求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数与形的转化;减去一个数可以转化为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从而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这是运算之间的转化。除此之外,通过阅读“四圆趣题”学习分类讨论的思考方法;阅读“生活中的一些判断和推理”体会反证法的运用;阅读“心电图”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挖掘这些蕴含在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思想,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加强数学与社会及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强化运用数学的意识

《新课标》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纠正“数学难而无用”的错误思想,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1.能将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中

案例5:新教材八(上)介绍“有趣的坐标系”

建立相关坐标系,用以解释和表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重要现象或规律。例如,北京时间2011年4月21日发生在北纬35.6度,东经140.8度的6.0级地震,就能知道这是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的地震,这里的纬度和经度就是和坐标系有关。

2.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许多实际问题表面看不是数学问题,但去粗取精后,就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案例6:新教材九(下)介绍“概率帮你解释实验数据”

初看起来,这是生物学中的遗传问题,好像和数学无关,但细细分析之后,发现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第二代出现的情况类似于在2个袋中(1个袋放2白球,另1袋放2红球)各摸一个球后出现的情况;第三代出现的情况类似于同时抛两枚硬币后出现的情况。

还有,我们可以在《我们与数学同行》、《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幂的运算》中,分别向学生介绍“商品条形码”、“电视机画面的清晰度”、“小孔成像”和“基因”等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在强化用数学意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而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千变万化,但很多问题都有共同规律,知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五、加强同现代媒体结合,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新课标》中指出:“大力开发信息技术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材料,利用计算机很快地分析大量数据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数据的离散程度》中的“利用计算机求方差和标准差”,《统计的简单应用》中的“统计世界”,《数据的集中程度》中的“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些内容都是与现代媒体结合的,通过指引学生课后阅读、自主学习,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快地分析问题。

总之,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其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真正体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朱广科.充分发挥“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J].数学通报,2010(4).

[3]刘虹.阅读材料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人文教育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