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时代特征

2011-11-16 04:47王帅
中国农业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流转农村土地新时期

王帅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能较大提高我国农地经营效率,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土地 流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今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当前的形势,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农地制度前提下,大力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地经营效率,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纵观近年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主体化: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户财富增长

十七界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利益”。在土地流转中,一定要维护农民主体的利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实现增收。一是现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以土地要素参与农业产业化,分享增值收益。二是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直接在龙头企业就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部分掌握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的农民,直接被龙头企业聘为技术员,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二、统筹化: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土地制度是农村基础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势在必行。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农村集中,促进“双进双出”。即通过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范围,引导多元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促进“资本进村”;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和企业,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技术和信息进村”;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切实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劳务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出村”;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出村”。

三、产业化: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所有制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经过30年的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农村土地经营的细碎化、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集约利用农村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是克服农村承包地分配制度的负面效应,改进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土地粗放经营、耕地撂荒现象日渐突出,这主要是由于耕地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村资金缺乏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的。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集中,既能解决耕地的撂荒现象,又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使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化。据调查,开县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全县复垦撂荒土地72326亩,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提高3%以上。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效益明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的目标。重庆市北碚区江东特色农业产业带,通过产业推动土地集约经营,“3个苗木大棚占地10亩,一次可以育出360万株苗,产值达360万元以上,一年至少可以出苗三批,产值达上千万元”,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五、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上世纪80、90年代,农村土地流转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基本上是无偿流转,没有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土地的预期升值等因素。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通过健立流转的中介组织、健全服务体系;创新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土地的规范流转,流转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调查发现,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典型模式有以下几种:(1)“麒麟模式” ,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2)“荷花模式”,即业主直接租用农民的承包地从事农业开发。(3)“两桂模式”,即依托农村基层组织或中介组织托管流转土地。(4)“土地换社保”,即凡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又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就可以申报为城镇居民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就业扶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同时,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也得到了发展,2008年10月,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中心”同时挂牌,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提供了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宣国.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再探与新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37-39.

[2] 孙少岩.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J]. 税务与经济,2007,(1):6-10.

[3] 魏秀云.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政策探析—以苏州市为个案[D].苏州:苏州大学,2007:10-11.

[4] 杜文星,黄贤金.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6):90-94.

猜你喜欢
流转农村土地新时期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论艺术品拍卖在艺术品流转中的作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非上市公司库存股流转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又添新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