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2011-11-16 06:38岳利萍吴振磊白永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0期
关键词:禀赋公式效应

岳利萍 吴振磊 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中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岳利萍 吴振磊 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会使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迟缓的部分原因则是资源匮乏造成的。他们把自然资源看作是经济增长潜在的动力,强调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事实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少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一直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1],而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资源诅咒”的现象[2]。放眼国内,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占国土面积71.4%的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却相对滞后,西部许多资源富集地区不但没有越来越富有,反而相对越来越贫困,“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普遍[3]。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我国资源富集地区是否也遭遇到了“资源诅咒”?如果存在这种现象,它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制约了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将“资源诅咒”命题引入到一国内部考察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极具学术意义和解释实际经济现象的价值。

1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方面,20世纪中后期,资源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质疑。Auty在1993年对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率先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引起了国外经济学界的关注[4]。此后,Sachs 和 Warner[5]、Gylfason et al.[6]、Papyrakis 和 Gerlagh[2]等大量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资源的诅咒”这一假说,自然资源财富对经济增长更多地起着阻碍而不是促进的作用。关于“资源诅咒”产生原因方面,Corden 和 Neary[7]将其归结为“荷兰病”;Davis和Tilton[8]将其归结为波动性影响;Sonin[9]将其归结为制度弱化;Gylfason[10]将其归结为资金误配。

国内研究方面,周殿昆[11]、陈林生、李刚[12]、彭水军、包群[13]、张世秋[14]都对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的资源禀赋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傅允生[15]从自然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的角度分析地区资源配置力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内在关系;丁菊红、邓可斌[16]从政府干预的角度解释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李天籽[17]、罗浩[18]、邵帅[19]、胡健[20]等从资源瓶颈、直接投资、创新的角度解释自然资源差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徐康宁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考察了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的关系[21-22]。

纵观现有研究,国外研究主要基于国家样本,结论来自于国家之间的比较,而国内研究虽普遍认同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并从多个视角剖析了产生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但缺乏对对这种负相关关系大小程度的度量,对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增长的判断较为模糊。鉴于此,本文力图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将资源富集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产生正面和负面效应进行剥离,为深入分析导致负面效应的深层次原因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对资源富集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变量产生的相对影响程度的大小,找出最容易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的社会经济变量,为预防负面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第三,从自然资源禀赋与其它社会经济变量的角度来分析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

2 我国不同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绩效

2.1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处于自然资源短缺与地域分布不均衡并存的状态。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以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我国石油、煤炭、天然气和铁矿石2008年的地域分布基础储量前十名进行说明。2008年,我国石油储量前十名的省区分别为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辽宁、吉林、甘肃、内蒙古和河南;煤炭储量前十名的省区分别为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新疆、河南、山东、安徽、云南和黑龙江;天然气储量前十名的省区分别为陕西、新疆、四川、内蒙古、青海、黑龙江、重庆、吉林、山东和天津;铁矿石储量前十名的省区分别为辽宁、河北、四川、内蒙古、山东、安徽、甘肃、山西、云南和湖北。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除山东等个别省份外,能源与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则资源相对丰富,资源富集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2 我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

以省际层面作为微观分析基础,以1990-2008年煤炭、石油的储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为例,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储量的地区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1给出了1990-2008年省际层面不可再生资源产出和经济增长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过去19年经济平均增长率排名前列的大部分是资源缺乏的东部地区。相比之下,资源禀赋较高的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为缓慢。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表象上说明了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控制,即出现了“资源的诅咒”。

表1 我国自然资源储量的地区分布与经济增长Tab.1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reserv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表2 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产生的不同影响Tab.2 Different impacts of resource endowment on income per capita

3 理论模型

按照 Barro[23]、Grossman and Helpman[24]等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国不同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率存在“条件收敛”假说,在保持相关解释变量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率与初始的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假设某个资源富集省份i从初始时期 t0到当期 tT的人均增长率 Gi=[ln(YiT/Yi0)]/T×100,与初始收入水平Yi0,自然资源禀赋Ri,其它控制变量所组成的向量Mi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Gi=α0+α1lnYi0+α2Ri+α3Mi+εi(1)

参照 Papyrakis、Gerlagh[2],Reyer Gerlagh[25]的研究方法,对不同自然资源禀赋状态下,不同省份人均收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假设两个不同状态的省份分别为:h、s,初始的收入水平都为lnY0,而自然资源禀赋和其它控制变量在两个不同状态下各不相同,即Rh≠Rs、Mh≠Ms。假设两个不同时期二者的变化量为:ΔR=Rh- Rs、ΔM=Mh- Ms。则由公式(1)可以推导出在资源禀赋或其它控制变量的差异对人均收入产生长期效应的期望值,表示如下(取期望值主要为了消除随机扰动项的影响):

E(Δln(Y∞))= - (α2/α1)ΔR - (α3/α1)ΔM (2)

式中 Δln(Y∞)=lnYh∞- lnYs∞表示自然资源禀赋或其它控制变量不同时所产生的长期收入效应。对(2)式进行指数化可以得到:

ΔY∞/Y∞=exp[-(α2/α1)ΔR -(α3/α1)ΔM]-1(3)

对于较小的(α2/α1)ΔR 和(α3/α1)ΔM 的值,公式(3)可以近似于公式(4):

ΔY∞/Y∞= -(α2/α1)ΔR -(α3/α1)ΔM (4)

从公式(4)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然资源禀赋与其它控制变量对人均长期收入变化的影响。其值的大小分别为:-(α2/α1)和 - (α3/α1)。假设经济增长在资源富集地区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即α1<0则自然资源禀赋会对人均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见表2):

公式(1)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其它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劳动、资本、经济制度、教育文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相关社会经济变量。研究自然资源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即R与M之间是否会存在内在相关性,可以将自然资源禀赋变量与其它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研究自然资源禀赋对社会经济变量的“挤出效应”的大小。其计量模型设定为:

Mi=β0+β1Ri+μi(5)

式中M表示投资、教育、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

如果公式(5)通过实证检验,即自然资源禀赋变量与其它社会经济资源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自然资源禀赋可以解释投资、社会制度等其它社会经济变量所存在的偏离,这种偏离反过来又阻碍经济增长,因此将这种影响称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间接效应”,而自然资源本身对经济增长所产生影响称为“直接效应”。为了消除自然资源变量与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将公式(5)代入公式(1),将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影响合并,并将社会经济变量中没有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影响,但是又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部分分离出来,表达式为:

Gi=(α0+ α3β0)+α1lnYi0+(α2+α3β1)Ri+ α3μi+εi(6)

式中α2表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效应”;α3β1表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间接效应”;μi是公式(5)的残差,即社会经济变量中没有受到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但是又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部分。为了更加清楚地看出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对经济增长差距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将公式(6)进行如下的转换:

Gi- Ga= α1[lnYi0- lnYa0]- (α2+ α3β1)[Ri- Ra]+ α3[μi- μa]+ εi(7)

式中Ga表示全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Gi-Ga表示某个资源富集省份与全国平均经济增长率所存在的差距;Ya0、Ra分别表示全国的初始收入水平和自然资源平均禀赋度。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资源富集地区不同省份的初始收入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变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相对作用大小。

从以上理论分析可知,资源富集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直接或通过传导机制间接对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存在“富饶的贫困”假说,但这并不是一种必然,而且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自然资源究竟会对哪些社会经济变量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只有通过实证分析才能得到较为中肯的结论。

4 实证: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

4.1 数据与变量说明

本研究以我国资源富集地区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基础。①本文选择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主要分布省份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辽宁、吉林、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贵州、安徽、云南、四川、青海、天津、湖北等18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及其各省份各年度的统计年鉴,重庆市在1997年后才成立,其数据合并到四川省。主要变量说明如下,以1990年为基年,资源富集地区各个省初始人均收入选用其1990年的人均GDP值(Y90),当期值选用2008年的人均GDP值(Y08),T=19,以此来计算出资源富集地区各省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Gi)。各个省自然资源禀赋度用各省能源产量表示②能源产量是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折算公式:能源产量=原煤产量×0.714t/t+原油产量×1.43t/t+天然气产量×1.33t/1000m3计算得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可以具体量化的社会经济变量:投资(I)、受教育水平(E)、经济开放度(O)、R&D。投资是以资源禀赋较高的各个省份的人均实际投资额来表示;经济开放度是其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表示;R&D是以其专利申请授予量来表示;受教育程度以中国各次人口普查中各个省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社会经济变量分别取1990年-2008年各年度的平均值③社会经济变量的选择采用逐步增加的方法,直至随机扰动项的相对影响十分小为止。。

4.2 计量结果分析

第一步,按照公式(1),利用OLS估计法,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直到随机扰动项的影响十分小为止。大部分变量的系数T统计量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拟合效果较好。第一行中的方程(1)仅以初始收入与平均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其系数为负数,这说明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假说。第二行中的方程(2)加入了自然资源禀赋变量,其系数为负数,说明从总体上来看,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率与自然资源禀赋度之间确实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资源富集地区确实受到了“富饶的贫困”的陷阱中。公式(3)-公式(6)是逐步增加了资本、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由于各方程的回归系数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因此,这些变量都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率的解释变量。与公式(6)相比,公式(7)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的系数由负数变成了正数,说明在控制了投资、受教育程度等其它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影响。然而,通过对公式(6)、公式(7)中自变量的系数比较可知,公式(7)中自变量的系数相对大一些,这反映出自然资源禀赋变量对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产生负面影响。这证明资源富集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内在影响机制。

表3 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结果Tab.3 Econometric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mpacts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variables upon economic growth

表4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社会变量的直接影响的计量分析结果Tab.4 Econometric analysis results of direct impacts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upon social economic variables

第二步,按照公式(5)和(6)分析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对其他经济变量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公式(5)分析了自然资源变量对经济变量产生的直接影响,为了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公式(6)中又加入初始收入水平作为解释变量,两次回归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变量的回归系数至少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与没有引入初始收入水平时变化不大(见表4)。所以,按照公式(5)来进行回归是正确的。

按照公式(6)剥离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回归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禀赋对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所产生正面影响为0.21,而对经济增长所产生负面影响为-2.77,正面影响相对较小,负面影响相对较大,体现出较高的资源禀赋既推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相对强大。从自然资源禀赋对社会经济变量产生负面影响的比较来看,R&D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在总的负面影响中所占的比重为28.52%,其次是教育,所占比重达到 26.71%,再次是投资,所占比重为24.91%,最后是对外开放水平,所占比重19.86%。

表5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Tab.5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upon economic growth in resource rich regions of China

5 结论及启示

本研究以我国资源富集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我国18个资源富集地区1990-2008年的截面数据为实证研究基础,验证了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富饶的贫因”的假说,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启示是:

第一,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与负面的“间接效应”,而并非是传统理论中所描述的仅存在负面的“诅咒效应”。当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生产函数中时,本质上会对社会再生产起到促进作用,这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当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自然资源禀赋时,就会使其它经济社会生产要素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存在而丧失了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作用,这就是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的“间接效应”,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从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来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资源富集地不同省份的实证研究来看,自然资源禀赋的提高减少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支出,其中对R&D的负面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教育、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但自然资源的这些负面的“间接影响”都是后天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只要有较好的社会制度安排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把握这些负面影响所存在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进行解决。

References)

[1]鲁金萍,董德坤,谷树忠,等.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现象识别: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2):243 -249.[Lu Jinping,Dong Dekun,Gu Shuzhong,et al.“Resource Curse”Phenomenon Recognition of URRR Based on“Dutch Disease”Effect:A Case Study in Bijie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09,31(2):243 -249.]

[2]Pap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J].Channel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1):181 -193.

[3]关凤峻.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4,23(7):24-29.[Guan Fengjun.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ontribution ofNaturalResource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4,23(7):24 -29.]

[4]Auty R M. Industrial Policy Reform in Six Larg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J].World Development,1994,22:11 -26.

[5]Sachs J,Warner A.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M].NBER Working Paper,1995,No.5398.

[6]Gylfason T,Herbertsson T T,Zoega G.A Mixed Blessing: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J].Macroeconomic Dynamics,1999,(3):204-225.

[7]Corden W M,Neary J P.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Economic Journal,1982,92:825 -848.

[8]Davis G A,Tilton J E.The Resource Curse[J].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05,29:233 -242.

[9]Sonin K.Why the Rich May Favor Poor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J].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715 -731.

[10]Gylfason T.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47 -859.

[11]周殿昆.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资源禀赋及市场与政府作用[J].财经科学,2000,(1):68-76.[Zhou Diankun.The Strategy Ideas: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the Role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J].Finance and Economics,2000,(1):68 -76.]

[12]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4):63-66.[Chen Linsheng,Li Gang.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2004,(4):63 -66.]

[13]彭水军,包群.自然资源耗竭、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5,(3):3-13.[Peng Shuijun,Bao Qun.Natural Resources,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SustainableDevelopment[J]. ShanghaiEconomic Review,2005,(3):3 -13.]

[14]张世秋.环境资源配置低效率及自然资本“富聚”现象剖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7-12.[Zhang Shiqiu.Analysis on the Low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the Facts that the Advantaged Groups Capture the Natural Capital[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17(6):7 -12.]

[15]傅允生.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经济学家,2006,(5):33-40.[ Fu Yunsheng.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on Resource Scarcit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Power[J].Economist,2006,(5):33 - 40.]

[16]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7,(7):56 -64.[Ding Juhong,Deng Kebin.Government Intervene, 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y Development:Based on Regional Panel Data Study of China[J].China Industrial Economy,2007,(7):56 -64.]

[17]李天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6):66-76.[Li Tianzi.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the Degre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Economic Science,2007,(6):66 -76.]

[18]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42(6):141-152.[Luo Hao.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Growth:Resource Bottleneck and Its Solution [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7,42(6):141 -152.]

[19]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43(1):78-89.[Shao Shuai,Qi Zhongying.Energ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Western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8,43(1):78 -89.]

[20]胡健,焦兵.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从技术视角探讨“资源诅咒”问题[J].科学学研究,2010,(2):250-255.[Hu Jian,Jiao Bing.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of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Research on the‘Resource Curse’Issues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0,(2):250-255.]

[21]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J].经济学家,2005,(6):96-102.[Xu Kangning,Han Jian.‘Resource Curse’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Another Explanation to Regional Discrepancy[J].Economist,2005,(6):96 -102.]

[22]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41(1):78-89.[Xu Kangning,Wang Jian.An Empirical Study of a Linkage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6,41(1):78 -89.]

[23]Barro R J,Sala-i-Martin X.Economic Growth[M].New York:McGraw-Hill,1995:100 -110.

[24]Grossman G,Helpman 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MIT Press,1991:234-238.

[25]Papyrakis E,Gerlagh R.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4):1011-1039.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bout Impact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Resource Rich Regions of China

YUE Li-ping WU Zhen-leiBAI Yong-xiu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27,China)

It is a debatable problem that whether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is wealth or curse to economic growth.The economic growth process of resource-rich regions in China presents a significant depend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and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generally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However,it still lack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tests to find how resource endowment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hypothesis,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resource endowment on income per capita and categorizes the impact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on economic growth a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On the above mentioned basis,this paper regard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reservation of coal,petroleum,natural gas and iron mine in 18 Chinese provinces during the past 19 years which ranked top ten in China,as well as economic and social panel statistics as its research object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rect,indirect and overall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on economic growth,meanwhile compares the way and mechanism about how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in resource-rich regions of China.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re has been both directly positive impact and indirectly negative impacts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nd the latter is greater than the former.By impacting the social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investment,education level,the degree of openness and R&D,the resource endowment would degrad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rich regions;resource endowment;economic growth;direct effects;indirect effects

F062.1

A

1002-2104(2011)10-0153-07

10.3969/j.issn.1002-2104.2011.10.023

2011-08-18

岳利萍,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CJY036);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Z002);陕西省软科学(编号:2010KRM22-2);陕西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编辑:刘呈庆)

猜你喜欢
禀赋公式效应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