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岛之恋》浅谈“左岸派”风格

2011-11-16 13:21吴华法,郑薇
电影评介 2011年17期
关键词:广岛之恋战争

在法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运动中,有一股截然不规的潮流,由于强调对人的理解、强调电影的文学性,因而被人们看做“作家电影”,是文学家拍摄的电影。它的代表人物包括阿仑•雷乃、阿兰•罗布一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人。由于他们趣味相投,交往甚密,又都住在巴黎赛纳河左岸,这一社交集团又被称为“左岸派”。 由于深受二十世纪以来,哲学、心理学、文学和戏剧等现代主义新的观念和新的创作理论的影响,因而在美学特征和风格上表现出与传统相异的特点。通过对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为具体实例,从主题的矛盾性、题材的复杂性、人物的模糊性、风格的意识性等角度,分析这一流派的美学特征与美学风格,不无意义。

一、主题的矛盾性

“作家电影”所选题材别具风格,往往从战争的浩劫所带来的后果、原子弹的威胁和世上荒谬绝伦的事情中去寻求灵感,专注地描写同样的思想和同样的妄念,那样锲而不舍地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人的苦痛和人的责任,倾向描写陷人日常琐事之中作茧自缚的、受人捉弄的或被这世道所欺骗的人物,从而变现出人物矛盾的内心情感。

《广岛之恋》一片开始,是战争时期的原子尘和两人做爱时汗珠的特写的交叉剪辑,隐喻着人类在爱情与死亡、战争与和平、幸福与痛苦中的挣扎。两位已婚的中年人在日本广岛邂逅相遇,在两人恋爱的过程中,女主人公常常回忆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死的她的初恋情人,于是两人便在战争的回忆与和平的现实中寻找与挣扎。影片中性欲与道德也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女主人公力图表现摆脱一切理性、法律、道德和习俗的约束的人的真实,追求人性的本能欲望,两人虽然相爱,但最后法国女人还是离开,这种人生的无奈、人生的痛苦暴露无遗,从而体现出“左岸派”电影中现代主义的矛盾的美学特征。

二、题材的复杂性

“左岸派”的题材主要是体现在时空的错综复杂交替和对人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这两大题材相互交错,成为其影片的脉络。作家电影在不断地展现现实生活和回忆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变化中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颠倒时序,打乱时空,在无时序的表达中暗示一种心理、一个流程、一种瞬间、一种情结、一次偶然、一种情绪、一种潜意识,一种困境,挖掘出一种个人的主观真实感受。“左岸派”影片的主人公总是处于复杂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摆脱出来,过去的体验和伤害造成的阴影却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幻想中的过去与几乎是由石像组成的现实不断交叉,在这种交错中人物在痛苦挣扎。正如评论家所言:“欧洲电影则是以确认你在生活中面临着某种困境为基础的—— 困难是你能够解决的,而困境却是无法解决的,人们只能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已。”

《广岛之恋》是以记忆和忘却为题材的复杂电影,女主人公在和日本中年人相恋的过程中,又不断地重温了自己过去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时间与空间无明显界限,自由穿梭于1958年的广岛与1946年的内韦尔,让“面前的现实”与“回忆重塑的第二现实”并置在影片中。广岛的历史性场景的现实存在成为她不断回忆在内韦尔过去情感经历的契机,让人直觉到回忆所连缀的现实贯注着被压抑的激情。随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过去和现实的痛苦挣扎,影片中的主题也被深度化和复杂化。

三、人物的模糊性

“左岸派”电影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人物没有传统作品中的“良好的感情”,取而代之的是人生之恐惧、社会秩序之荒谬、人之渺小孤独、人性之虚伪和残暴等,突出了人的精神痛苦与丑陋,以至于“左岸派”电影中的人物常常是无名无姓,人物姓名的模糊,看似不经意的一笔,而实质上恰恰是在荒诞的世界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精神扭曲、变态、异化上冲突的结果。作家电影中的人物,无时无刻不在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空交错中痛苦的生存,对自身存在缺乏信心,对待感情飘忽不定,在犹豫中模糊地挣扎。

《广岛之恋》一片中,人物大多像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一样,没有姓名,也没有详细的经历背景,片中只有他们大段的内心独白。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分别用他和她代替,“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内韦尔。法国的内韦尔”,这是他和她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和她是被高度抽象了的人,他们的姓名只代表战争和爱情的符号。男女主人公没有在过去和现实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也正如影片最后的独白:“时间冲刷记忆。人也不能永远生活在过去,这才有新的生命的开始。”,恰恰是对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的一种反讽。

四、风格的意识性

左岸派的影片,受到二十世纪以来,哲学、心理学、文学和戏剧等现代主义新的观念和新的创作理论的影响,特别是意识流文学的影响,因此,影片常常表现出叙事时间和空间逻辑的混乱,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幻想、真实与回忆之间重复闪回,影片中的人物和环境也常常处于模糊的对立状态。他们的影片常以战争的灾难、原子弹的威胁和世界的荒谬为背景,展现于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凸显内心世界与眼前现实的冲突,从而具有了现在主义的美学特征。这样一个新的创作追求使“左岸派”电影一方面以探索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另一方面又将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即头脑中的现实与眼前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将原有的超现实主义改造为一种易为公众所理解与接受的高级的现实主义。

《广岛之恋》以意识流动为叙事结构,采用大量的闪回、音画对位和时空交叉叙事,将过去和现在、社会和个人的恐惧结合在一起,来揭露战争留下的影响与创伤。正是因为该部影片开创了意识流电影样式的先河,是电影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时代作品,从而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不可替代的作品。

影片中,发生在广岛的事情不断地震动着女主人公的心灵,使她在朦胧中回忆起二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她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战争胜利时他被打死了,她也受到了种种侮辱,后来她离开了家乡,决定永远忘掉一切。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在她的眼前重现,她在记忆中旅行,意识到在她身上,爱情永远毁灭了,她感受到这毁灭的力量。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则是通过近乎梦境的追忆、幻觉和想像等意识流完成的。《广岛之恋》中的战争与爱情的冲突,不是通过别的展现出来的,而恰恰是通过人物复杂的意识有条不紊地流出来的。

五、结语

“左岸派”作为法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要电影流派,由于深受二十世纪以来,哲学、心理学、文学和戏剧等现代主义新的观念和新的创作理论的影响,因而在美学特征和风格上表现出与传统相异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广岛之恋》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主题的矛盾性、题材的复杂性、人物的模糊性、风格的意识性等美学特征。

[1]尹鸿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胡滨 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J】当代电影 1985年03期 4

[3]乔雪 《广岛之恋》的爱情主题 名作鉴赏 2006年16期

[4]曹海峰 意识流叙事和内心独白的运用《广岛之恋》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电影文学2009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广岛之恋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霞之恋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奥巴马在广岛再提“无核世界”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