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成了恶心套话

2011-11-16 13:08□周
声屏世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套话语意比作

□周 围

这是新华社一篇报道的标题:这种感动很“给力”——甘肃兰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会侧记。我一看,顿时像吃了个苍蝇一样恶心。又是“给力”,不知所云的“给力”,“感动”怎么能“给力”?

2010年年底以来,只要你身在中国,打开电脑、电视、收音机,翻开报纸,抑或是开会、交谈,“给力”一词扑面而来,充斥于耳,成了一种躲不开又莫名其妙的时尚,如同流行性感冒一般迅速蔓延。

“给力”是2010年上半年网上冒出来的一个新词,本意无非就是“牛”“很带劲”“酷”“棒”“很有意思”什么的。2010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经权威主流媒体借用而名噪一时、炙手可热,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媒体报道和日常交流中,不管什么场合、什么语境,也不管能否传情达意、让人明白,先“给力”一下再说。搞得你也“给力”,我也“给力”,“给力”满天飞。

为什么不论什么人都开口闭口“给力”?大概人们都想显示自己的时尚不落伍,看到一个网络新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鹦鹉学舌、照猫画虎。可是这些人忘了一句名言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应该说,最早创造并使用“给力”这个词的人还是有点才智的,可之后那些天天把“给力”挂在嘴边的人,顶多也就是庸才。

中国语言无比丰富,不要说不同语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就是同一个语意也有多种表达。说话写文章,最忌重复雷同,甚至连书法都是如此,在王羲之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序》中,几十个“之”字,几十个写法,没重样。在这一点上,面对古人,我们能不汗颜?

“给力”一词的滥用,折射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和思想的惰性。如今的人们,不喜创造,只想投机取巧,把别人的东西轻松拿来,为我所用,趋同从众随大流;如今的官场上,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连篇套话,已是积重难返、见怪不怪的流行病。可没想到这种人云亦云也传染到了民间,一个网络新词也能演变成一种官方、民间都趋之若骛的恶心套话。这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文革年代,千篇一律的语言使我们的思维越发贫瘠、肤浅,这真是莫大的文化悲哀。

猜你喜欢
套话语意比作
月师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比作诗
阅读,不妨先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我的“套话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