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捷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英语语言习得中意识趋动的作用
闫 捷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影响英语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趋动(Self-willing motivation)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兴趣对英语语言习得影响最大,并通过自我效能、效价、目标定向和语言焦虑对英语语言习得产生间接影响,在全部学习动机因果链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促进英语语言习得的原动力。
语言习得;意识趋动;学习动机
近几年我国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等多个视角对英语语言习得进行剖析,作了大量的量化研究。在诸如语言计划类型、信息处理能力、母语干扰、环境因素、说话人的心理焦虑、说话人对听话人的知识、态度和反应的估计等多方面探讨了影响英语语言习得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促进语言习得的对策。然而,不论哪一种探讨都是从外部语言学习因素阐释英语语言习得的,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即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趋动性。从Level的话语产出模式到Anderson的思维控制模式,任何一个语言习得环节如果没有学习者自身的主观意识趋动性参与都无法实现语言表达的流利性。
意识趋动(Self-willing motivation)属于学习动机范畴。学习动机(Motivation)是指人们行为的主观愿望和想法。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已确认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主要有:总体动机(global M.)、外部动机(situational M.)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1]。学习动机中又包含许多动机因素,其中有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期望值和效价、目标定向和学习目的、自信心和努力程度等。如果说以上这些动机因素是学习动机的动力的话,从逻辑学角度讲,他们的产生又都离不开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趋动力。
意识趋动力是用学习者的内在力量表达内在的潜能力,意识趋动不但强调了人的主观愿望和想法,而且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可趋使自己对外部事物产生向往和注意,从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的感知愿望,是人类在一切领域中积极体验事物的动力。它包括对他人及事物的情感、感觉和语言反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意识趋动力促使其对话语产生兴趣,趋动学习者积极主动对输入语快速编码、内化,使目的语与母语相益提高并快速产出。意识趋动力强的人会积极参与语言输入,增强对陈述性知识的加工能力,使之快速将陈述性知识程序化,使英语话语产出模式运作自动化,达到英语语言流利。
所以,意识趋动力主导于单纯的学习动机。没有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趋动力,任何一种动机因素都无从谈起。因此,意识趋动是英语语言习得及语言流利的原动力。
学习最为内在的动因是兴趣(The most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is the learners'spontaneous interests)[1]。意识趋动力和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对认知和话语的某种特殊倾向”。学习者的各种活动愿望都是在一定的兴趣趋动下产生的,而学生的意识趋动力可以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不断产生新的好奇心,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往往会体验到内心的轻松愉快,这样会克服话语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语言焦虑,同时又会对语言学习意识趋动性更浓,使语言产出各个环节运作快捷。因此,兴趣可以使学习者对事物产生意识趋动力,意识趋动力同时可以使学习者对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们曾对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06和07级8个班的252名学生就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反映了各调查变量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全部影响。在所有的因素中与意识趋动相辅相成的兴趣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不论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最大。学习兴趣对第二语言的直接影响是39%,间接影响13%,全部影响52%,这说明对英美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及口语练习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兴趣之所以不论从间接或直接角度对英语语言习得影响都最大,是因为学习者一旦对英语或异域文化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这种语言持肯定态度,而不会屈从于外来压力的影响,因而能产生一种主观意识趋动力趋使自己主动去学好这门语言。
如果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第二语言不感兴趣,只是为了拿到学位、四级证或期末成绩及格而迫使自己学习,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努力学习第二语言,但是,往往一旦遇到外来压力和困难,努力就不可能持续下去,学习压力一消失,学习就会终止,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意识趋动与兴趣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当今应用语言学界倡导的自主学习原则[2]。
自我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外语水平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期,是自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自我效能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仅次于兴趣,自我效能既对语言习得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兴趣、效价、目标定向、语言焦虑对语言习得产生间接影响。即在意识趋动力的作用下,通过兴趣使学习者对二语习得和语言表达流利有足够的信心。如果没有主观意识趋动力促使学习者建立自信心,也就没有自我效能的产生。也就是说学习者对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取得的成绩预期越高,促使学习动力提高的意识趋动力就越强,对语言流利性预期也就越高,主观意识就会趋使自己增加练习时间与次数,表达就越能达到流利程度。
自我效能之所以能影响到英语语言习得,是因为它能影响学习者对任务类型的选择及其持续性,影响完成任务时的情绪[3]。自我效能高的学生能面对各种语言计划和任务类型主动调节自我学习情绪,使自己不论在事先熟悉任务类型的情况下,或事先不熟悉任务类型的情况下,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然而在口语交际中,多数情况下,说话者事先对任务计划不甚了解。意识趋动力强的学生这时会建立较高的自我效能,能信心十足地对任务类型选择和表达。这些学生多半是优秀生,如果他们希望在二语学习中任何一种技能都保持优势,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努力,以期达到更高的标准。即使二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如有较高的意识趋动力使自己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他就有信心主动训练,坚信自己通过勤奋的反复练习能使语言表达流利性有所提高。
正如N.Ellis所指出的,“Although intention to learn is not always crucial to learning,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 to be learned is.”[4](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并不一定在于是否想要学,对学习材料的注意才决定着学习的成败)。Schmidt(1994,adapted from N.Ellis)也曾指出,“There is no learning of unattended stimulus features of natural languages.N Ellis”[5](人们对于自然语言中未曾注意的特征是学不到的)”。Ellis曾提出并在实验中验证了一个假设:就注意力分别集中于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两组学生而言,前者习得语言知识较快,后者则更快发展起“信道控制机制”(channel control mechanism)——表现为语速。练习中聚焦于第二语言的特定某个方面,在这些特定方面产生更多的组合和更高程度的程序化,并进而加速形式合成机制和发音机制的处理,以促使第二语言的流利产出。而意识趋动力强的学生其注意力比意识趋动力弱的学生要集中。
Levelt认为话语产出是“从左到右”进行的,即现在正在运作的处理加工部分一有输出,哪怕不完整,下一部分马上对这部分输出加工处理。当某部分话语离开了概念形成机制部分并处在形式合成的过程中,这部分话语就丝毫不会影响以后的话语构建,也就是说,离开概念形成机制部分的话语都或多或少单独通过产出系统,而不考虑随后的内容,即说话人的注意力绝大部分集中在概念形成上。所以,语言表达流利少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对认知机制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语言产出流利。张文忠试将外语课堂环境下影语言流利性发展的外部因素、认知技能学习模式、语言产出模式和流利性指标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学习过程阐释第二语言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参照张文忠的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解释模式图)[7]。从图2中可以看出,获得语言流利性少不了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力和练习,而语言练习的焦点首先体现为对语言运用的特定方面的注意。
图1 潜在变量对英语语言习得影响问卷调查表
图2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解释模式图
效价是指一段时间后,学习的效果与时间之比是否有价值。当意识趋动力强的学生对英语训练持积极态度时,会增加他的学习效价,因为如果学生认为能用流利娴熟的英语交流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自然愿意付之行动,他的效价就高。反之,如果学生意识趋动力弱,只花一定的时间,却不下意识地在一定时间内对语言表达的各个细节如语音、语流和意群停顿有意识地认真揣摩,其口语能力提高不会大。学生认为用了大量工夫,效果不佳,他的效价就不高,英语语言习得的信心会受到影响。再者,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达到口语流利程度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同,效价就有差异。如果学生认为付出的与进步比值为正比就愿意继续努力下去,如果是不成正比学生就会心理失衡,没有继续努力的信心。这时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意识趋动力,这可以使学生正确对待效价差异。
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学习效价都偏低。因此,需要我们鼓励学生建立信心,增强他们的主观意识趋动力,使之在学习效价不成比例的情况下积极查找原因,改变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英语语言的习得。
定向学习目标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方向和努力方向,使之坚持从事与目标相关的活动,并促使学习者根据任务难度寻求相关的行动计划或任务策略[7]。意识趋动力强的学生倾向于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并有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该目标。
目标定向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目标定向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包括出国、考研、未来就业于外资企业等,近期目标如英语过级考试。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目标,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都需要学习者的意识趋动力的支持。
一般定远期目标的学生都是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近期目标对他们不构成挑战,而远期目标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些学生在二语学习方面主观意识趋动力很强。不过目前对一般大专院校学生来说,二语学习目标普遍都旨在近期目标,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四级考试或期末考试就心满意足了,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外语表达流利性一直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这非但影响了学生们的口语能力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二语习得水平。
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趋动力,在主观意识趋动力的帮助下让学生搞清楚自己到底应将第二语言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一旦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英语语言学习目标,不但要能书写与查看外文资料,更重要将来能熟练自如地与外商、外宾会话,学生就会主动下意识地克服来自心理、环境、语言焦虑等各方面的障碍,坚持寻求或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练习口语,使口语流利程度不断提高。
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语言焦虑是必然的,从语言学角度看,当学生遇到语言计划和任务类型过程高于陌生时,学生对语言反映迟钝,这时不会产生迅速的陈述性知识反馈,程序化的整合就出现障碍,语言停顿时间就长,话语产出自然不流利。从心理学角度讲,语言焦虑会干扰话语产出的全过程。说话时不同的焦虑如自尊心受威胁、紧张、怕出错等,会引起不同类型的停顿。不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意识趋动力,他就会勇敢面对这些焦虑,通过自我调整和加倍的努力来克服焦虑,使话语产出停顿时间变短,语言产出流利,这就是语言学家们常说的“促进性焦虑”。相反,如果学生的意识趋动力不强,又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担心出错,不敢参与会话,这样他们语言表达流利性就不会发展提高。因此,意识趋动力可以使学生克服语言焦虑,促进语言习得。
综上所述,影响英语语言习得的因素很多,在意识趋动力为前提的层面上,意识趋动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兴趣对英语语言习得影响最大,并通过自我效能、语言焦虑、效价、目标定向对英语语言习得产生间接影响,它能引起学习者对英语习得的注意。意识趋动力在全部学习动机因果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在试图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时候要首先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趋动力、注意力与兴趣,否则教师的教法再先进、再科学、再可行、知识内容再新颖,学生主观意识上没有想学的趋动力,结果还是徒劳的。
[1]Rod Ellis.Understanding SL Acquisition.The role of practice in classroom learning AILA Review1988,(5).
[2]Deci,E.The relation of interest to the motivation of behavior:.In K A.Renninger,S.Hidi&A.Krapp 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C].Hillsdale,NJ.1992.
[3]Lesson R.Fluency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 man Group Limited.1975.
[4]Ellis N.1996 Analyzing language sequence in the sequenc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5]Schmidt,R.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2.
[6]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9,(2).
[7]Ames C.Classrooms,goals,structures,and student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84).
The Role of Self-willing Motivati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YAN Jie
A number of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Among them,the learners'self- willing motivation,complemented by interest,has greatest impact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an indirect effect on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through self-efficacy,potency,goal orientation,and language anxiety.In all the causal chains of motivations,the self-willing motiv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and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self-willing motivation;learning motivation
G642.4
A
1008-7966(2011)04-0156-03
2011-05-12
闫捷(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
[责任编辑:曲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