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娜 代安娜
一位“东方学者”的赤子之心
——记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兰明
文/张娜 代安娜
2007年底,上海启动了“东方学者”岗位计划,主要目的是资助从海外引进、在上海高校从事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加快上海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该计划每年遴选和聘任50位东方学者,除市教委给予“东方学者”每人资助经费40万~60万元以外,高校还给予配套科研经费,自然科学领域配套经费一般是70万~100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配套经费一般30万~50万元。同时,学校为“东方学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这一计划的实施,是上海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为很多有学识有能力的学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为高校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宽阔舞台。陈兰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凭着她在海外优秀的研究工作表现,2010年,陈兰明被授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的称号。
陈兰明,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8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0年~2009年,她先后受聘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科克学院、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在这期间,陈兰明参与并负责实施了欧盟委员会、丹麦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爱尔兰健康研究委员会以及英国卫生部的5项重要研究课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兰明参与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在由丹麦、瑞典、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欧盟EU Screen Project——从Sulfolobus(硫化叶菌属)和其他Crenarchaeotes(泉古菌)中筛选和表达具有工业兴趣的耐热酶这一项目中,陈兰明教授当时受聘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与德国Epidauros Biotechnologie AG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了Crenarchaeota模式生物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嗜酸热硫化叶菌)全长基因组2.225Mb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以及生长温度可达108℃的深海微生物Hyperthermus butylicus全长基因组1.667Mb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与瑞典Uppsala大学合作,发现了Sulfolobus第三个潜在的复制起始点和S.acidocaldarius染色体DNA复制起始识别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4,101(18):7046-7051,影响因子:9.380)上。
陈兰明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工程中心实验室
由希腊、瑞典、丹麦、英国、法国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欧盟EU Wolbachia Project ——采用内共生菌控制arthropod(节肢动物)昆虫和修饰有益的arthropod的生物技术新方法这一欧盟研究项目中,陈兰明教授当时受聘于哥本哈根大学,与希腊Ioannina 大学、瑞典Uppsala 大学合作,参与完成了感染Drosophila simulans(拟果蝇)的内共生菌Wolbachia wRi 全长基因组1.445Mb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9,106(14): 5725-5730,影响因子:9.380)上;在Wolbachia基因组课题的技术路线设计和实验实施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解决了科研过程诸多阶段的瓶颈问题;与希腊Ioannina大学和法国Poitiers大学合作,成功构建并获得了感染Armadillidium vulgare诱导寄主雌性化的内共生菌Wolbachia wVul基因组文库,获得了wVul基因组约1.3 Mb序列。鉴定了基因组中大量的重复序列,发现了多个原噬菌体基因簇及wVul-A.vulgare潜在相互作用蛋白。
陈兰明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兰明参加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人民大会堂招待晚宴
陈兰明留学英国留影
在丹麦Archaea中心项目中,陈兰明教授成功构建了感染Acidianus具有宿主体外独立发育特征的新型双链环状ATV病毒基因组文库,为病毒极端环境生存机制的发现奠定了基础,与法国巴士德研究所等国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 2005,436(7054):1101——1102,影响因子:31.434)上;成功构建了感染Acidianus的四种新型双链线状DNA病毒的基因组文库,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研究员合作,构建了感染Sulfolobus tengchongensis(腾冲硫化叶菌)的大型纺锤形STSV1病毒的基因组文库。
在爱尔兰健康研究委员会——RsmA调控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脓杆菌)抗生素抗性机制和临床重要性的研究项目中,陈兰明教授主要建立了P.aeruginosa CI68403b临床菌株的遗传转化系统,运用基因敲除技术,成功获得了CI68403b细胞全局性小分子调控蛋白基因rsmA的缺失突变体,研究了野生型和rsmA -突变型抗生素抗性差异。此外,还在英国卫生部的研究项目中开展了P.aeruginosa环境胁迫生长适应机制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课题中,陈兰明教授建立并发展了一些先进技术,如微量基因组DNA鸟枪(shotgun)文库和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library)构建技术、组合长距离PCR封闭基因组物理缺口技术、基因组DNA高G+C%序列分析技术,以及运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离、提取、浓缩和纯化内生菌Wolbachia基因组大片段技术等。除此之外,陈兰明教授在国外研究工作期间,同欧洲一些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成功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生命科学国际性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并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了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陈兰明教授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任教,目前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水产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发生和流行机制;二是主要水产品中致病菌靶向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
陈兰明留学丹麦留影
上海海洋大学创建于1912年,到2012年已建校100周年,陈兰明教授所在的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主要以水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等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食品的保鲜保藏、加工利用、品质评价、安全检测与控制等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是陈兰明教授及其团队所在的水产品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工程中心现在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食品品质控制与提升技术、高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及食品生物技术。该研究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是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教授,也是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除了陈兰明教授,另外还有 4位都是有国外研究工作经历和研究背景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个实力超强的工程中心让陈兰明教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她表示,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实现作出更多的贡献。
最近,食品领域不断有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水产品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养殖环境遭受污染、乱用生长素和抗生素等等。“十二五”规划中,专门有一章阐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到“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海洋管理问题,陈兰明教授从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出发,对水产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解读。陈兰明教授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发展非常快,从1980年到2008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0.2%左右。2008年以后,我国水产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达到62%,为我国人民提供了约20%的动物蛋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不但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水产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同时又很复杂,主要涉及到从池塘到餐桌跨行业、跨领域的一个全产业链,现行的法律、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一些水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造成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国水产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水产品安全方面的形势不容忽视。
陈兰明教授指出,在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中,微生物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是影响我国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微生物污染会涉及到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整个产业链,致死性、致病性和暴发流行性产生的影响非常恶劣,使微生物污染成为影响水产品安全的一个大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陈兰明教授表示,“十二五”期间,她和研究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更加努力,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发挥本学科专业和科研引进人才的重要作用,在水产品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流行规律的基础研究以及靶向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今年的科协八大,陈兰明教授第一次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了题为《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做贡献》的重要讲话,陈兰明教授与其他与会代表深受鼓舞。提到如何才能实现创新,从创新的内在渠道角度,陈兰明教授认为,要想实现创新,首先要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再次,要将基础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只有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才有可能获得创新成果。
提到未来的科研和工作计划,陈兰明教授表示,在科学研究方面,将发挥科研引进人才的作用,努力追踪本学科、本专业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开展一些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努力将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工程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研究中心;争取发表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将依托本学科现有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进行合理规划,促进本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知识面宽、开拓能力强、具备国际化标准的食品科学创新型人才。她说:“国家和大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和条件,让我们有很好的启动平台。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多出成果,尽快出成果,报答学校的关怀和国家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