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赤兵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构建
阚赤兵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目前,国内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依然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国内外著名高校实践性知识教育的成功范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构建方面,我们建立了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坚持角色教育、经验教育、案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构建
目前,相关的教育理论著作及论文中,关于“实践性知识”的含义还没有给出一个相对权威的认定。但我比较倾向于吴泠的解释:“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个人拥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综合认识、行为能力及创造力,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源于教师专业化的训练水平和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思。”[1]
纵观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入学后前6个学期集中学习,教育实习、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两个学期。在集中学习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除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与法规、外语、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以外,主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涉及实践性知识的课程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统观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不难发现,除了教育实习的8周时间以外,所有课程都属于侧重于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的课程很少。而“在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学科专业课程约占35%,普通文化教育和教育理论课程各占25%,教育实践课占15%”[2]30-34,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
当前,我国大多数职前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上,课程实施还倚重课堂讲授,缺乏示范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也还是以听课、记笔记为主,缺乏实践活动。考试还多以笔纸测试为主,只重视对学生背笔记效果的考查,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评价学业成绩的好坏,只重视卷面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职前教师培训的课堂依然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虽然也在不断地倡导新理念和更换新方法,但收效甚微。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实际上很勤奋很刻苦的,他们每天都早起晚睡地学习,4年里,除了学习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外,他们还必须通过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的等级考试,以便最终获得学士学位。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靠背诵的方式来学习的,很多考过了四级、六级甚至托福的学生,无法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通过了计算机省考、国考的学子们不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等,更谈不上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相关的专业知识了。可见他们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考试考什么就学习什么。而根本没有认知到知识是应该应用于实践的。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教育实习,普遍被安排在大四阶段进行一次集中实习。基本上都是将同专业的学生分组,派往学校所在地的一些中小学,实习时间一般是8-10周。通常是实习时间较短,形式简单。教育实习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小学教学常规,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培养从业能力。”[3]但是,我国当前的教育实习是由高等师范院校单方面负责,与各个实习学校缺乏长期合作,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对于这种实习缺乏积极性,只是应付了事。也直接导致了实习阶段师范生缺乏有效的指导,更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本来就短暂的实习便流于形式。
这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是指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在合作中形成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一般由一所师范教育院校与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合作,把职前教师教育、继续教育和学校改革融为一体的培训模式,是经过重新整合,具有实践功能的合作教育模式。“它近似于医学专业的临床医院,因此又有临床学校、专业实践学校、伙伴学校等称呼。”[4]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为师范生提供了实践性的训练机会,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中小学与高校教育之间的隔阂,既丰富了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经验,又提高了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
“苏格兰将教师教育中涉及师范生亲自到中小学实践的部分称为实践体验,包括教育见习、实习、校本研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5]苏格兰的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实践体验”,而且是分不同学年分时间段进行;全日制4年的120多周的教学时间内,“实践体验的时间至少30周”,所占比例约占25%。“实践体验”的优点是为师范生深入了解并熟悉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机会,使师范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2003年起首都师范大学加大教育见习与实习的比重,并将见习与实习贯穿于4年本科教学活动之中。如表1:
表1 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安排表[2]30-34
首都师范大学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更注重与中小学真实教育环境的结合。使师范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在中小学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得以实现的。因此,首都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的这种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交流,实现了职前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双向激活。
这是洛阳师范学院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习思想、教育实习体系、教育实习方式的统一体。“具体讲,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6]之所以称之为全程教育实习,是因为它不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教学过程,即师范生在校4年期间(包括寒暑假)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完善的教学过程,它包括教师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教材教法的研究、模拟教学和顶岗教学等实践内容。该校还将中学教学实践课列入师范生在校期间的一门课程。并同16所农村中学建了稳定联系,由各系学生混编成实习小分队,到这些中学顶岗实习。这样就使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悉中学的教学实际需要,提前进入教师角色,为毕业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打好基础。这种坚持以实践经验为主的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模式,是对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有益改革与探索,尤其是对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等是有益的开拓与创新,得到了社会和中学的认可。
以上各个成功的范例告诉我们:他们“普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散见习与集中实习结合,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及个人反思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师范生在整个教育周期内有较充分的机会,多次、全面地接触、认识和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7]为我们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角色教育”起源于1993年8月,是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提出并实施的一项德育改革实验项目。这里的“角色”是指社会角色,如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军人等。社会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交往活动中一系列具有一定模式的学习而得来的行动。”我们借鉴了其成功的经验,将其用于教师的职前师德教育。在入学伊始,就给予学生明确的角色定位——未来的人民教师,使他们清楚自己未来的责任与义务。学院定期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每学期都邀请省内、院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培训教师为学生做关于如何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素质和相关专业素质的报告,使学生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素质。
学院还注重学生教师技能的常规化训练,为其形成良好的教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已经成为了常规化,诸如每年两次的普通话等级测试,每年一次的教师技能大赛,都是对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检验。这些测试和比赛都是以教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为基础全面考察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基本技能,为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一切认识的起点,但只有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指导改造世界。”我们所说的“经验教育”是让学生倾听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增长其知识,丰富其阅历,从而使学生获得智慧的启迪,经验的提升。我们善于利用学院的优势资源,聘请了全国十大杰出教师李元昌、全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玉新等人与学生座谈,听名家讲述个人的成长阅历、长期的教学经历和丰富教育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性经验。我们还与学院的教研部门合作,构建研培结合的教育模式。我们聘请学院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以及继续教育办的教研员为常年客座教授。他们把省内外最新的关于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中小学教学现状的了解,缩短了学生与现实教育教学的距离。
案例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开始运用案例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多高校采用了这种教育模式,主要“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以‘学为本’,‘学与教’相结合的活动。”[8]我们的案例教育就是在《学科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中注重选取中小学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述理论知识,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结合具体的教学片段或教学实录等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与判断,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情况的掌握,加深对教育教学中困惑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的案例教学是适合职前教师教育的一种实用的提高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1.在学习中体验。首先是自信登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言的自信心。无论是课前的朗诵(或演讲),还是课上的发言(或讨论),都要求学生大大方方地站到讲台上“找找当老师的感觉”。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每一位同学都有登上讲台的机会。大多数同学都由最初的胆怯、紧张、手足无措,变得大方、稳重、信心十足,站在讲台上初具老师的风范了。其次,是熟悉教材与课标。从大一开始,就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为每班学生配备相应学科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教材,以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熟悉自己未来将常用的“武器装备”,提前进入与教材和课标的“磨合期”。再次,是完成教学设计。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必备的教学技能,然而对于高校的师范本科生来说是陌生的。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化整为零,最后整合的办法。先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分解,分为“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导语”、“设计提问”、“设计作业”、“设计板书”等不同的步骤,对学生进行分步训练,最后再进行整合的训练方式。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最终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相当一部分教学设计已经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
2.在评价中体验。在教育评价中,改变一张考卷决定成绩高低的状况,既有对其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对其实践能力考核。尤其在对于《学科教育学》课程的考试中增加了口试内容,考查学生的说课能力。这既考查学生对于课标与教材掌握情况的考核,也有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考察,还有对学生教学基本功的全面鉴定。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加强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3.在见习中体验。充分利用了我院研培结合的优势,将教学见习活动贯穿于职前教师教育的始终。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加长春市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近几年,我们先后参与了全省各个学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研观摩活动;东北三省四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吉林省第7届、第8届初中语文新秀教学研讨;东北师大附中的历届百花奖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平均每学期学生的见习课时都超过8节,而且每一次活动后,都要求学生充分交流感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形成了书面总结。学生们通过见习活动,联系自己以前的学习实际,又结合做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后,都深刻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冲击,认识到了自身差距,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4.在实习中体验。教育实习就是把学生在高校习得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教育实习集中单一,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广东省的东莞市和长春市设立了几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建立起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实习模式。经常互通有无,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教育实习不再只是走过场,也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近几年来,通过以上途径构建了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知识,使我们的本科在实习阶段就能有效地处理教材,呈现出完整的教学设计,甚至在实习过程中就能顶岗上课,在就业的竞争中胜过同期毕业的研究生……这些就是我们重视实践性知识构建的最好证明。
实践性知识的构建是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及早地意识到自己社会角色和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1]吴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涵义[J].现代教育论丛,2006(6):37-42.
[2]兰石财,等.近十年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培训途径研究综述——关于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及就业竞争力的初步探索[J].教育探索,2008(2).
[3]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4-178.
[4]赵慧.从专业发展学校看美国教师教育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5]王艳玲,苟顺明.苏格兰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以阿伯丁大学本科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08(3):75-80.
[6]孟宪乐.全程教育实习模式[J].教育探索,2000(2):40-56.
[7]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1-215.
[8]康钦春.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7-140.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KAN Chi-bing
(Jilin Provincial Education College,Changchun 130000,China)
A t p resent domestic p 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s still very meagre.The success examp les of p ractical know led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 th at home and abroad p rovid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w hich offers referential experiences.In the construction of p ractical know ledge in p 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we find our ow n way w ith characteristics—adherence to role education,experience education,case education and p ractice education combined,and the result is remarkabl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Practical Know ledge;Construction
G65
A
1001-6201(2011)04-0232-04
2011-02-20
吉林省“十一五”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阚赤兵(196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何宏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