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休闲运动行为模式研究

2011-11-09 03:37李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主观意图

李桦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我国城市居民休闲运动行为模式研究

李桦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我国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3项休闲运动的行为意图,了解其休闲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与主观规范上则无显著性差异,高参与频率组别明显高于低参与频率组别,显示高参与频率者较能掌握自我的能力与从事该项目运动的便利条件,且有较高的行为意图。②城市居民从事不同休闲运动的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显著相关,仅游泳和羽毛球获得验证,慢跑并未获得验证。③城市居民从事慢跑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主观规范未获显著性;而城市居民从事游泳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主观规范所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未达显著性。

城市居民;休闲运动;行为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双休日实施后休闲时间的增加、休闲与健康促进概念兴起等因素,使得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与认同。运动是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本应成为城市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关于体育人口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官方统计结果,1996年是31.4%,2002年是33.9%,2008年是37.1%[1]。实际上,由于缺乏学校体育教学基础和社会体育宣传引导,我国的体育人口,如果不算在校学生,连10%都达不到,着实令人担忧。然而,在一些国家中,体育人口比重惊人,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国内体育人口比例不高有其原因,主要是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体育文化、气候、教育、经济、政策、环境、场地、设备等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个人的运动态度与理念,这些内外在因素都会影响个人的体育行为。因此,要回答我国城市居民在从事休闲运动的认知与态度上是否有待加强,或者我国城市居民在从事休闲运动时遭遇何种内外在阻碍,首先需深入探讨城市居民的休闲运动行为模式。

国内外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休闲运动行为的文献相当有限,多数偏向公共卫生的研究领域,如体重控制、疾病预防等,且大部分研究仅仅探讨至行为意图,少数探讨实际参与行为,因此缺乏对意图及实际行为关系的了解,若探讨参与行为,其研究对象又过于集中于某种职业对象,如教师、学生等,且少有针对特定运动项目进行探讨[2-3]。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若能深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在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等运动的行为模式,有助于了解我国政府推动各项体育政策的成效,并为体育产业界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1 计划行为理论文献回顾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发展而来,以信念为基础的社会认知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意图倾向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而意图主要是通过态度(对行为正向或负向的评价)和主观规范(知觉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社会压力,如家人或朋友对行为的鼓励与否)所形成。虽然理性行为理论在个人意志可控制参与行为的条件下,能够成功预测行为,但我们知道在实际情境下,有许多行为不仅受个人意志控制,也受部分非意志因素的影响,例如完成该行为所需的时间与机会、资源、技术、与他人合作等内、外在因素,这时理性行为理论对这些不完全受个人意志所控制的行为的解释力就会减弱。因此Ajzen根据此缺失加入了知觉行为控制的变量,使其对行为能有较好的解释与预测力,因而形成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图1)[3]。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假设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间会相互影响,且行为意图主要受个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实际行为直接受到行为意图所影响,而当行为非完全由意志所控制时,知觉行为控制是不必以意图为中介就可以直接影响行为。主要在于知觉行为控制反应个体从事该行为所拥有资源与机会程度的多寡。以从事休闲运动为例,如果一个人知觉他(她)具有从事该运动的能力与技术时,他会认为从事该运动是容易的;相反地,若他(她)知觉从事该运动所能掌控的因素是有限的,那么从事该运动的行为几率就会降低。知觉行为控制对早期理性行为理论的变量大大提高了对意图的预测能力,同时提高了其解释变异量[4]。因此,计划行为理论主张个体行为的产生来自于行为意图,而行为意图主要受个体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在以下两个条件下,是不必以意图为中介就可以直接影响行为,分别是行为的预测并非完全由意志控制,及知觉行为控制必须对特定情境有一定准确性的控制力[5]。以下分别介绍影响休闲运动意图与参与行为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1.1 态度

态度是对人、事、物、理念等持久性评价的组合,亦即态度必须对事物持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态度是由情感、认知、行为倾向三个层面所组成。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态度属于个人因素,指的是对行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通常以一个人对该行为的信念以及对于采取该行为的结果评价,两数相乘来衡量。

决定个体休闲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休闲所持有的态度,根据黄雅玲、陈惠美对大众休闲运动参与态度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大众认为休闲运动的主要效益在于学习成长、强健体魄、社会肯定及心理复原,而且休闲运动最能引发参与者轻松自在和欢欣愉快的正面感受[6]。国外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中各变量对运动意图与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发现态度比行为规范对运动意图的影响力更强。但也有研究发现态度对意图的影响力并不显著,Theodorakis在针对98位10~13岁参与游泳俱乐部儿童的研究发现,态度对行为意图没有显著的影响,推论可能是受试者本身是青少年且与运动性质有关,导致受试者运动意图主要受重要他人影响,使态度的重要性降低[7]。但无论运动态度对运动意图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效果,其影响力均不容忽视。

1.2 主观规范

群居生活中的同伴关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为了让别人能够接受我们,我们经常会顺从团体的行为,了解哪些是团体所能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主观规范指的是依个人对于重要他人认为他应不应该参与该活动的认知。通常以一个人对于该活动的规范信念,以及依从普遍性社会规范的动机,两项分数相乘来衡量。

研究发现,家庭对个人运动行为的规范力量最大,其中配偶或男女朋友最具影响力,朋友的影响力次之,而部门领导的运动兴趣也可能影响下属对运动的看法。虽然有些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显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对运动意图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甚至影响大众态度[4]。从主观规范对运动意图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女性的主观规范与运动意图的相关高于男性,且主观规范对运动意图的影响会依不同运动项目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但一般而言,运动态度与主观规范在预测运动意图上,通常运动态度对运动意图的影响要大于主观规范。

1.3 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一个人预期参与某一项运动时,自己在过程中可以掌握的程度。反映个体从事该行为所拥有资源与机会程度的多寡,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行为的过去经验,并且影响个人预测从事该项行为可能产生的障碍[4]。通常以一个人对于自己在参与活动中表现能够掌控的信念以及这些会阻碍自己行为表现的知觉强度,两项分数相乘来衡量。

个体对行为的控制程度,主要受到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如信息、技巧和能力、个别差异、意志力、适当计划;外在因素,如时间和机会、依赖他人[4]。一般而言,内在因素较偏向固定、较不容易改变,而外在因素则倾向暂时性、较容易改变。如果个人对行动越努力尝试,对内在与外在因素有更大的控制力,则达成行为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地,若对执行的行为缺乏所需的资源,对行为将有较小的控制能力,即使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所执行的行为持有正向的评价,其行为意图也可能偏低,此时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意图反映了对行为的主要控制变量,间接影响了行为[8]。

多数研究发现知觉行为控制无论是在预测运动意图或运动行为上,均有显著的贡献,其重要性超过态度与主观规范。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在以下两个条件下,是不必以意图为中介就可以直接影响行为,分别是行为的预测并非完全由意志控制,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必须对特定情境有一定准确性的控制力。

综上所述,个体对所执行的行为有较佳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并且有更高的知觉行为控制时,则个体将会有强烈的行为意图。因此,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角度来说,为增强一个人的意图或行为,需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改变和加强着手,尤其是知觉行为控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假设

H1: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计划行为理论各变量间存在差异。

H2:不同运动项目其城市居民参与的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间具有显著相关。

H3:城市居民参与不同运动项目其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具有预测行为意图的效果。

2.2 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河南省焦作市城市居民进行调查,以结构性问卷进行量化资料的收集。在公园、学校操场和运动场、游泳馆、羽毛球馆随机抽取受试者,请其对问卷进行填答。每个运动项目发放100份,共计发放300份,回收问卷217份,有效问卷209份(慢跑86份,游泳56份,羽毛球67份),有效回收率69%。

2.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问卷分休闲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图、基本资料等部分,各层面的题项参考文献[4]来设计,并由休闲运动领域的专家对题目的恰当性和一般城市居民对题目的了解程度予以评估后,形成正式问卷。

问卷主要依据理论概念所设计,各层面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态度65%、主观规范48%、知觉行为控制58.29%;信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态度.84、主观规范.72、知觉行为控制.76。本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来计分。休闲运动行为主要由受试者回忆过去半年来,参与该项运动的频率、每次参与时间、消费金额及是否愿意持续运动等来评定。基本资料则包括受试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教育程度、是否加入运动组织、年收入、居住地等变量。

问卷回收后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编码和资料处理,并以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各项假设的验证。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样本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研究样本共209人,经描述性统计分析,男性165人占78.9%,女性44人占21.1%;年龄分布以31~40岁居多,65人占30.8%,其次21~30岁50人占24%,41~50岁46人占2.9%,51~60岁34人占16.3%,61岁以上与未满20岁各有8人与6人,各占3.8%与2.9%;教育程度以大专院校居多,123人占58.9%;婚姻状况已婚有子女居多,共110人占52.9%,其次为单身共75人占36.1%;职业以工商服务居多,计67人占32.1%,其次为军公教37人占17.7%,接着为制造业与科技电子业分别为25与23人,各占12%与11%。过去从事该项运动参与情况,从事运动时间3年以上者居多,72人占34.4%,其次为1年以内者,49人占23.5%,再者是1~2年有41人占19.6%;每周从事该项运动的频率以2~3次居多,有91人占43.5%,其次为1次或不到1次者有83人占39.7%,每周4次以上者35人占16.8%;是否加入运动项目组织者,如慢跑团、游泳俱乐部、羽毛球队,无加入运动组织者167人占79.9%,有加入运动组织者42人占20.0%。

3.2 不同参与程度城市居民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的差异比较

为了解城市居民参与休闲运动频率的高低程度在各变量间是否具有差异,按参与频率变量将城市居民分为高、中、低3组,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比较不同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是否有差异,结果见表1。不同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F= 6.1)与行为意图(F=13.19)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与主观规范上则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以Scheffe法进行事后比较发现,知觉行为控制在低参与频率与高参与频率的两组间具有差异性,高参与频率组别(M=3.82,SD=.54)明显高于低参与频率组别(M=3.44,SD=.51),显示高参与频率者较能掌握自我能力与从事该项运动的便利条件。

表1 不同参与频率城市居民在各变量间的差异比较分析

行为意图方面经事后比较结果发现,高>低,高>中,中>低,也就是高参与频率城市居民的行为意图比中参与频率城市居民的行为意图高,而中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的行为意图比低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的行为意图高,高、中、低参与频率城市居民的行为意图平均数分别为4.70、4.46、4.10。因此,本研究假设H1,不同参与频率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图各变量间存在差异,仅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未获得验证。

3.3 不同运动项目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由Pearson相关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各变量间的相关,由表2可见,在慢跑运动方面,运动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运动意图达显著相关;羽毛球运动方面,运动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运动意图也达到显著相关;游泳运动方面,知觉行为控制与运动态度对运动意图有显著相关,而主观规范未达显著性。进一步分析不同运动项目各变量与运动意图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知觉行为控制在羽毛球与游泳运动中对运动意图的相关性最高,而慢跑运动则运动态度与运动意图的相关程度最高,知觉行为控制的相关程度反而最低。此结果可能显示,羽毛球与游泳运动需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器材设备、时间与机会等,城市居民在参与时往往受限于自我能力与便利条件的不足而阻碍其从事运动的意愿,且上述条件是意志所无法控制与掌握的外在控制因素。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对慢跑运动较能掌握促使其从事该项运动的各种因素。

表2 三项运动项目各变量与运动意图的相关分析

上述结果发现,假设H2城市居民从事不同休闲运动其运动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具有显著相关,仅慢跑与羽毛球获得验证,游泳并未获得验证。

3.4 运动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图的预测

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表3),态度、主观规范对城市居民从事慢跑运动的意图有47%的预测力,而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图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羽毛球方面,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图有27%的预测力,主观规范对意图的影响力未达显著水平;游泳运动方面,则是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图具有32%的预测力,主观规范反而未达显著水平。显示城市居民从事慢跑运动的意图,主要受从事该项运动所产生的正向行为的信念与周围参考团体是否支持与鼓励所影响;而城市居民从事羽毛球与游泳运动的意图,主要受从事该项运动所产生的正向行为的信念与自我知觉可掌控能力与阻碍从事运动因素的强度所影响。因此,本研究假设H3未获得验证。

表3 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运动意图的多元回归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1)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运动,其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具有显著相关,而参与游泳运动其主观规范未达显著相关,且在行为意图预测力方面也发现,主观规范未达显著性。此结果是否意味着城市居民从事游泳多数无需通过参考团体的认同、支持与鼓励,才有从事该项运动的意图,其影响力主要在于个人从事游泳运动的行为信念与知觉自我可以掌控该运动的能力与便利条件;羽毛球运动也有相同的情形;相反地,慢跑运动仅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未具预测能力。

本研究从运动地点的便利与安全性来论述这样的结果,城市居民平日从事慢跑运动多在公园、学校操场和运动场,其掌握性与便利条件要比从事游泳运动对场馆、装备的掌握来得容易,且无需担忧安全性。而羽毛球运动需特定的地点与器材设备,当前的消费要比游泳高,因此属于非意志可以控制的外在变量,此知觉行为控制即扮演城市居民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影响力,而非周围参考团体的鼓励与支持所能左右。由此可知,城市居民参与休闲运动的行为意图会因不同运动项目而受不同变量的影响。

2)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的差异比较方面,结果发现,高、中、低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两个变量存在差异,高参与程度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方面均显著高于低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而态度与主观规范未达显著差异。显示城市居民对于参与休闲运动具有一定的基本行为信念,未来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各项休闲运动,应从城市居民较无法掌握的资源与机会着手,如在社区修建免费或低收费的体育场馆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1]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9(3):3-6.

[2]胥 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长沙市民体育休闲行为意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Ajzen,I.Attitudes,traits,and actions:Dispositional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A].L.Berkowitz.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7.

[4]Ajzen,I.And Driver,B.L.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bior to Leisure Choice[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2,24 (3):207-224.

[5]Ajzen,I.And Madden,T.J.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Attitude,intetions,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22:453-474.

[6]黄雅玲,陈惠美.休闲运动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J].户外游憩研究,2005,8(3):81-102.

[7]Theodorakis,Y.Planned behavior,attitude strength,role identity,and the prediction of exercise behavior[J].Sport Psychologist,1994,8 (2):149-165.

[8]Madden,T.J.,Ellen,P.s.amd Ajzen,I.A comparis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2,18:3-9.

Behavior Model of Leisure Sports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LI Hua
(Sports Institute,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2,Henan,China)

Apply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b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this essay probes into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engaged in three leisure sports,i.e.jogging,badminton and swimming,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by their leisure sports attitude,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The results show that:①different level of participa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of different level of urban population.The size of the high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e size of the low frequency participation group,displaying the ability in controlling themselves and the facility in this event,and the higher behavioral intention.②The exercise attitude,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re necessarily bound up with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engaged in various leisure sports,but only swimming and badminton have been verified,and jogging has not been verified.③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engaged in jogging and badminton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the subjective norm is not significant.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engaged in swimming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and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is not significant.

citizen;leisure sports;behavior model

G80-05

A

1004-0560(2011)04-0038-04

2011-03-18;

2011-06-18

李 桦(1977-),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和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主观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